毛樱逾;罗波;罗茂;段素群;张春
文章主要对中医经典补益方剂四物汤补血调经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概述.简要介绍了四物汤补血调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免疫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学五个方面详细评述其补血调经作用分子机理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富徐燕;陈梦;赵丕文;李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sis,PH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内毒素影响.方法 47例P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化浊解毒方治疗,对照组用普奈洛尔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有关指标变化,包括主要症状、体征(胃镜表现)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L)、Ⅲ型前胶原(PⅢP)、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胰高糖素(GLU)及脑肠肽(SS)、血浆白蛋白及内毒素影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及胃镜下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纤指标HA、LN、PⅢP、Ⅳ-C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GAS、MTL、SS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GLU下降无明显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P<0.05),但是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治疗PHG疗效明显,可能通过抗肝纤维化发生,降低门脉压力,促进血液内毒素清除,从而降低胃肠激素及内毒素对胃黏膜的损害,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郭敏;赵文霞;刘光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采用叶绿体trnH-psbA序列对天门冬属9个物种进行种间关系分析.结果发现,9个物种的trnH-psbA序列的长度和GC含量变异较小,序列全长在625 ~638 bp之间;GC含量约为36%;基于trnH-psb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天门冬和石刁柏优先聚类,非洲天门冬和狐尾天门冬优先聚类后再与武竹聚类,新疆天门冬和文竹优先聚类,短梗天门冬在系统树的外层.结果认为,trnH-psbA序列可以有效地鉴别天门属冬物种,但某些物种的划分地位值得商榷,认为trnH-psbA序列分析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欧立军;孙海军;危革;王梓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优化补肾温肺微乳的佳处方组成.方法 以多分散指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挥发油的用量对微乳形成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处方组成拟合优化并进行验证.结果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挥发油佳比例为S∶coS∶ oil=63.87∶ 21.40∶ 15.15,电镜视图显示微乳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8.25 ±0.08)nm,多分散指数(PDI)平均值为(0.173±0.02),优化的微乳物理稳定性良好.结论 Box-Behnken法能够客观地优化微乳处方,粒径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作者:冯传平;杨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烫熨加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每天烫熨、贴敷1次,1周后进行疗效比较、安全性观测.结果 在中医临床症状分级标准、关节疼痛的VAS评分及Lequene指数评分上,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比较P<0.05;治疗组出现3例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中药烫熨加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
作者:袁长深;梅其杰;段戡;周礼祥;郭锦荣;文浩;甘炳务;李达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BCA-CLN)的处方.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貌;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苷(BCA)加入量、单油酸甘油酯用量和F127用量对(BCA-CLN)性质的影响;根据归一值的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呈类球形,三个影响因素和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处方范围为BCA用量为80 ~ 90 mg,GMO用量为6.5~7g,F127用量为600~800 mg.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作者:陶莉;罗千古;吴传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膳”,本义为“饭食”或“煎和;烹调”[1],从字面解释“药膳”指“含药的饮食”.我们将其定义为:在中医药和饮食文化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食疗学、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中药炮制学、现代烹饪学等学科原理,将中药和食物或食药按一定配伍规则合理配制,经饮食烹调技术加工烹制而成的具有一定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功效的特殊食品.
作者:卜彦青;李晓晶;刘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白虎锁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白虎锁开锁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症状和体征评分进行前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开白虎锁治疗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开白虎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周晶;邢彩珍;曹必伟;吴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玉米须水煎液对四氧嘧啶所诱导的1型和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重和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次注射四氧嘧啶(150 mg·kg-1)和高脂饲料(10%蛋黄,10%猪油,1%胆固醇,0.2%胆盐,78.8%基料)结合低剂量单次注射四氧嘧啶(90 mg·kg-1)两种方法造模,建立1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米须水提取物18 g·kg-1(相当于生药材重量)的剂量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及血液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玉米须水煎液降低了1型、2型糖尿病小鼠GLU、TC、TG、NEFA和MDA水平,升高了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SOD水平.结论 玉米须水煎液能缓解1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并可调节其血脂异常.
作者:宋烨;王明彦;宋成武;周蕾;张兴珍;余尚工;方念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著名中医专家金洪元教授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采用跟师临证学习的方式,将金洪元教授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中医病机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临床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为原则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作者:龚理;彭万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主要采用KI、MENQOL量表,现代医学研究模式与中医的理论、思维方法等方面不同,存在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很难反映中医真正疗效.针对中医学这一数据特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与情志相结合的复杂干预方法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的数据库进行研究,对其治疗进行严格评价,建立一套能客观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科学、客观、多维的疗效评价方法体系.
作者:秦莉花;陈晓阳;李晟;王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筛选妇宁丸微波干燥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物料传输速度、物料厚度、干燥温度为指标,考察妇宁丸的水分含量、微生物限度、溶散时限.结果 妇宁丸微波干燥以物料传输速度0.4 m/min,物料厚度6 mm,干燥温度70℃为佳工艺条件.结论优选妇宁丸微波干燥工艺效果理想.
作者:石新华;李原;梁惟俊;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从得气的相关因素进行探析,重点介绍治神在针刺得气中的重要性,且治神贯穿针灸治疗疾病的进针、行针、出针及针后调治等过程.并从疾病模式角度分析影响得气的病情、社会、环境、气候时间等因素,探讨得气的本质及与疾病的关系,分析得气治疗疾病的机制是引邪气出,引谷气入.寄以此引出针灸临床需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
作者:郭太品;梁繁荣;任玉兰;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镇痛实验,研究桑白皮总黄酮的镇痛作用,通过观察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桑白皮总黄酮(400,800 mg/kg)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而对热板法所致疼痛无明显作用,桑白皮总黄酮(400mg/kg)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 桑白皮总黄酮具有一定的外周性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作者:俸婷婷;谢体波;林冰;赵致;周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怀牛膝中总皂苷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牛膝总皂苷类成分体内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设计确立牛膝总皂苷佳提取工艺,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牛膝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工艺研究.以大鼠足肿胀为指标,对纯化后的牛膝总皂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牛膝总皂苷佳提取工艺为以7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h,加溶剂量12倍.佳纯化工艺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装柱,径高比约为1:5,树脂比生药量为1:0.2上样,上样流速为1.5 BV·h-1,4 BV去离子水和50%乙醇洗脱,洗脱速度为1.5 BV·h-1,50%乙醇洗脱液洗脱部分为牛膝总皂苷.牛膝总皂苷提取物灌胃给药(生药剂量8g· kg-1),1次/d,连续给药3d,可明显缓解由弗氏完全佐剂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结论 牛膝总皂苷经本工艺提取、纯化后,其含量可达55%以上,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牛膝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效成分治疗湿热痹证提供前期试验基础.
作者:项峥;杨欣欣;朱瑞卿;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紫苏梗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紫苏梗药材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对不同产地和批次紫苏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紫苏梗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批次的紫苏梗药材在图谱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结果可为紫苏梗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凤云;韩亮;石忠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手足口病例分成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197例采用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03例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手足口1号方,然后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在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口腔溃疡好转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层分析后两组间有口腔溃疡者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口腔溃疡患者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用药后热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特别对口腔有溃疡的手足口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宝;杨朝晖;陈建杰;王新丽;张志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1978年第1次提出“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中医体质学重视个体体质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辨明体质类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原则,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文章研究不同体质人群舌体的舌象特征提取及识别,通过提取测试人群的舌象特征并与体质舌象特征库进行匹配,实现体质测试指标的数据化与客观化,为计算机辅助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周苏娟;涂泳秋;黄展鹏;朴胜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复方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治疗抑郁症中药专利复方,排除外用中药及中西药物合用的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数据分析软件R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8首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复方中,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柴胡、郁金、白芍、茯苓、甘草、酸枣仁、当归等;而出现频数极低且不常用的中药为缬草、萱草花等;常用的药对为柴胡-白芍、茯苓-当归、龙骨-牡蛎、小麦-大枣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柴胡、白芍、甘草、茯苓、当归等为核心药物组成的逍遥散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薄荷、牡蛎、龙骨、柴胡、当归、丹皮、白术等中药配伍“功能模块”.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治疗抑郁症的中药专利处方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抗抑郁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学丽;陈贵海;赵晓芳;郭超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文章从回医发病学理论立论,通过对禀性、禀性衰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回医发病的病理机制,提出疾病发生原因多端,主由禀性衰败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而禀性衰败在回医学发病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治疗上强调理气调性,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使已衰败的禀性得到改善,恢复正常的禀性状态,达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之旨.
作者:康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