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李凯利;李晶;李莉;郝拥玲;朱建红;刘扬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切入,从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小青龙汤”和“白虎汤”等文化类方剂名英译,提出翻译时在保证简洁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信息性的原则,用直译(音译)+方剂功效+注释的翻译公式来完整表述方剂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
作者:杨乐;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早期介入对缺血性脑中风预后效果.方法 通过采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北京康健循证医学知识库检索近十年相关文献.结果 针刺可以改善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增加脑血流量,缩小梗塞体积,有保护脑组织,促进脑神经功能及早恢复.针刺介入时机与缺血性脑中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越早介入针刺,缺血性脑中风预后效果越佳.
作者:刘泰;黄丽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在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上,试验组予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剂之一.
作者:朱兰妃;韩平;黄秀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sis,PH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内毒素影响.方法 47例P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化浊解毒方治疗,对照组用普奈洛尔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有关指标变化,包括主要症状、体征(胃镜表现)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L)、Ⅲ型前胶原(PⅢP)、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胰高糖素(GLU)及脑肠肽(SS)、血浆白蛋白及内毒素影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及胃镜下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纤指标HA、LN、PⅢP、Ⅳ-C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GAS、MTL、SS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GLU下降无明显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P<0.05),但是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治疗PHG疗效明显,可能通过抗肝纤维化发生,降低门脉压力,促进血液内毒素清除,从而降低胃肠激素及内毒素对胃黏膜的损害,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郭敏;赵文霞;刘光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文章主要对中医经典补益方剂四物汤补血调经的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概述.简要介绍了四物汤补血调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免疫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学五个方面详细评述其补血调经作用分子机理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富徐燕;陈梦;赵丕文;李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天珠散对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6 d制备拟痴呆模型,造模14 d后预防给予天珠散42 d,采用物体识别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生化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丙二醛(MDA)等含量.结果 天珠散450、900、1800mg/kg可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增强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结论 天珠散能提高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改善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状态.
作者:毕天;宋阔魁;杜文喜;李志勇;李彦文;张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颈性眩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养血清脑颗粒以针灸于中药相结合,养脑定眩,活血通络,可明显改善脑部供血,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星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BCA-CLN)的处方.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貌;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苷(BCA)加入量、单油酸甘油酯用量和F127用量对(BCA-CLN)性质的影响;根据归一值的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呈类球形,三个影响因素和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处方范围为BCA用量为80 ~ 90 mg,GMO用量为6.5~7g,F127用量为600~800 mg.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作者:陶莉;罗千古;吴传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风邪是引发肺系病的始发和首要病因,而肺为“娇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高,所以,风邪犯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风邪独特的致病特点,使其成为引发感冒、风咳、哮病、喘证、肺胀的重要因素.明确风邪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更有利于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李雯雯;朱雪;郭梦倩;马鹏飞;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优化补肾温肺微乳的佳处方组成.方法 以多分散指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挥发油的用量对微乳形成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处方组成拟合优化并进行验证.结果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挥发油佳比例为S∶coS∶ oil=63.87∶ 21.40∶ 15.15,电镜视图显示微乳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8.25 ±0.08)nm,多分散指数(PDI)平均值为(0.173±0.02),优化的微乳物理稳定性良好.结论 Box-Behnken法能够客观地优化微乳处方,粒径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作者:冯传平;杨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肾康宁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肾康宁方,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TNF-α、IGF-1水平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GF-1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肾康宁方能有效改善早期DN患者UAER,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GF-1水平有关.
作者:唐爱华;周卫惠;李双蕾;邓小敏;李盈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的药效.方法 观察不同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体质量、小鼠游泳时间、耐寒时间、耐常压缺氧时间、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结果 白术、山药土炒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均能使脾虚小鼠体质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极显著差异(P<0 01),且党参组与人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由白术、山药的麸炒品或土炒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能极显著地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耐常压缺氧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的存活时间(P<0.01),且党参组与人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白术、山药生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能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党参组的与人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用于脾虚泄泻引起的腹泻便溏、纳呆、体质量减轻时,组方时白术、山药应用土炒品;用于抗疲劳时,组方时白术、山药应用麸炒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时,组方时,白术、山药应用生品.且用于健脾止泻与健脾和胃时可用党参代替人参,用于抗疲劳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时不能用党参代人参.
作者:李卫先;李福元;李达;王议忆;管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怀牛膝中总皂苷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牛膝总皂苷类成分体内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设计确立牛膝总皂苷佳提取工艺,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牛膝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工艺研究.以大鼠足肿胀为指标,对纯化后的牛膝总皂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牛膝总皂苷佳提取工艺为以7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h,加溶剂量12倍.佳纯化工艺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装柱,径高比约为1:5,树脂比生药量为1:0.2上样,上样流速为1.5 BV·h-1,4 BV去离子水和50%乙醇洗脱,洗脱速度为1.5 BV·h-1,50%乙醇洗脱液洗脱部分为牛膝总皂苷.牛膝总皂苷提取物灌胃给药(生药剂量8g· kg-1),1次/d,连续给药3d,可明显缓解由弗氏完全佐剂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结论 牛膝总皂苷经本工艺提取、纯化后,其含量可达55%以上,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牛膝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效成分治疗湿热痹证提供前期试验基础.
作者:项峥;杨欣欣;朱瑞卿;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peptide 35-55,MOG35-55)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左归丸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及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CNS病理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6、TGF-β、IL-17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IL-17含量升高;IL-4、TGF-β含量降低,泼尼松及左归丸组小鼠IL-6、IL-17含量降低;IL-4、TGF-β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 左归丸能够抑制EAE小鼠Th17细胞分化而起到抗炎治疗作用.
作者:郑子安;钟相根;贾旭;王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侵及四肢小关节,后期常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阻碍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难治性疾病.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几年有关RA的治疗进展并展望RA未来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艺;金荣疆;王素珍;寇洋洋;陈庆庆;杨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废渣中的有效成分一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L-酪氨酸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绘制酶动力学曲线,推断抑制类型.结果 异甘草素、光甘草定都不同程度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异甘草素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的IC50值为1.66 mmol·L-1,对二酚酶无抑制效果;光甘草定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31.16μmol·L-1、20.38 μmol·L-1;且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的效应表现为竞争型抑制.结论 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废弃甘草渣中有效成分作为植物源美白添加剂提供依据.
作者:范玉涵;马全武;王建国;张立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广泛影响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参与炎性反应、引起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之一.文章针对新的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
作者:张红霞;赵娟;潘扬;尚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白虎锁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白虎锁开锁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症状和体征评分进行前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开白虎锁治疗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开白虎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周晶;邢彩珍;曹必伟;吴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洋地黄类、ACEI类、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存在不同程度副作用,老年心衰病人常有多器官功能退化,增加了治疗难度.如何安全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又不对机体造成负面影响,是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评价了其临床疗效.
作者:刘纯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槟榔与青蒿配伍增毒效应,并探讨其增毒量效关系.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槟榔溶液、青蒿溶液、槟榔和青蒿的混合液,通过灌胃给药做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给药体积为40 ml/kg,给药一次后连续观察14 d.结果 槟榔溶液对实验小鼠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槟榔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67 g/kg;青蒿溶液的急性毒性实验没有小鼠死亡,该实验中青蒿的大给药浓度为15.52 g/kg;槟榔与青蒿的混合液对实验小鼠呈明显的毒性作用,且两者配伍使用时其毒性比单独使用时显著增加,且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其中槟榔为2.32 g/kg时,对动物造成半数致死量的青蒿的剂量为3.00 g/kg.结论 槟榔与青蒿配伍使用时其毒性会明显增强,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邹霞辉;李超;韩丽萍;蒋琳兰;韦嵩;陈志煌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