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与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朱颖;于明;韩薇;高琳;冷闻辉

关键词: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天舒胶囊, 针灸, 药物经济学
摘要:目的 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药物治疗)和针灸(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及费用.方法 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5mg睡前口服,采用假日疗法(每周给药5d、停药2d),同时给予天舒胶囊4粒/次、每日3次;另一组给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终剔除脱落者,每组随机选取42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慢性偏头痛在治疗前后做出疗效判定,并作不良反应和两种方法发生医疗费用的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治疗前,药物治疗组与非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无差异(P>0.05);经过两种方法治疗,所有慢性偏头痛患者的VA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VAS比较并无差异(P>0.05).②所有入组的慢性偏头痛患者经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均未见不良反应.③两组方法治疗成本存在着差异(P<0.01);按照成本小化原则,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的药物治疗手段在经济学上优于针灸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的药物治疗慢性偏头痛要优于针灸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香薷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结果 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分别在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0.1)、氯仿-甲醇(40∶1)、丙酮-冰醋酸(2∶1)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喻志标;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并比较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氯仿浸出物的含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附录中浸出物含量测定法.结果 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品的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山东产虎掌南星质量为佳.结论 不同溶剂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为天南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参考数据.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海芋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9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海芋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1,2-dihydro-6,8-dimethoxy-7-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1,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1)、cannabisin F(2)、棕榈酸(3)、棕榈酸甘油酯、(4)β-谷甾醇-3-O-6-棕榈酰葡萄糖苷、(5)和尿嘧啶(6).结论 化合物l ~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玲花;孟令杰;叶文才;周光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疏肝化浊法在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60例患者治疗方案的总结,探讨疏肝化浊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化浊药物辨证施治.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脏病理学的改变,2组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疏肝化浊法治疗肝纤维化,能改善纤维化指标,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作者:张伯鹏;赵艳;宋春霞;刘文君;张金川;马玉杰;李纯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炮制对当归质量影响的研究概述

    通过对当归本草考证及文献研究,总结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当归炮制的理论基础;从当归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炮制对当归质量影响的机制;分析比较国家标准及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当归炮制品药用部位、辅料、质量、剂量要求的差异,为当归炮制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硕;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证候的分布及演变规律探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中医证候变化.结果 介入术前及术后1周证候分布均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介入术后1个月中医证候分布为:痰浊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结论 冠心病介入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瘀证,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气虚证和阳虚证,介入治疗对痰浊证无改善作用.

    作者:范宗静;崔杰;吴旸;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非路径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都比非路径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比非路径组减少,控制了医疗成本,改善了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声生;沈洪;唐志鹏;吕永慧;余泽云;熊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的贡献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正向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变,疾病预防将成为医学界未来研究的重大命题.文章通过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相关性,继续深入挖掘“治未病”的内涵和外延,阐发对疾病防治及医学模式转变的指导意义,评价“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作出的贡献.

    作者:宋敏;李泽佳;刘彦宏;董万涛;温孝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宁夏社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宁夏五市社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对比和分析回族和汉族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状况和特点,为本地区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社区所在市进行分层,按照人口总体构成比,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宁夏地区五市10个社区常住≥35岁的4200名常住、回族和汉族居民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调查资料,对回族和汉族人群社区脑卒中现患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回族居民脑卒中现患率较汉族显著降低;回族居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吸烟、饮酒率均较汉族明显减低(P<0.05);回族居民糖尿病的现患率较汉族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可能分别是汉族和回族居民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提倡回族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降低脑卒中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回族居民需要控制多糖饮食,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进而预防脑卒中.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杜小利;楚国庆;王孟妍;刘会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回医专家陈卫川辨体质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陈卫川老师行医五十余年来,致力于回族医学的挖掘和研究.陈老认为,体质差异与生活环境、不同民族、精神因素、劳力四时、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陈老临床诊治疾病,特别注重人体禀性及其病理根源,常将禀性衰败与病因病机紧密结合,从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精神因素,辨别患者的体质根源,从而辨证用药,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值得整理推广.

    作者:冶尕西;陈卫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模型豚鼠血清SOD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血清SOD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SODmRNA)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Ⅰ组)、模型对照组(Ⅱ组)、灵龟八法预防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灵龟八法治疗组(Ⅴ组)、神阙治疗组(Ⅵ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溶液建立衰老豚鼠模型.预防组在进行造模的同时分别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神阙穴艾炷灸,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神阙穴艾炷灸治疗.观察各组豚鼠生命质量评分、血清SOD活性、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基因(Cu/Zn-SODmRNA及Mn-SOD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造模结束后,Ⅰ组未出现衰老症状,预防组(Ⅲ、Ⅳ组)出现少许衰老迹象,且血清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治疗组(Ⅴ、Ⅵ组)出现明显的衰老症状,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与Ⅰ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结束后,Ⅱ组的血清SOD活性与造模后无明显改变;两个治疗组血清SOD活性升高,与造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与治疗组的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接近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个预防组SOD活性及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SOD活性及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神阙穴艾炷灸.结论 灵龟八法延缓衰老机理可能与调节SOD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对衰老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神阙穴艾炷灸.

    作者:赵彩娇;黄蓉;董苡余;朱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从昼夜节律角度研究针灸治疗RA作用原理的思考

    针灸治疗实验性RA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从不同角度开展的相关原理研究亦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在分析把握RA炎症病理及HPAA功能均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昼夜节律角度探索针灸治疗RA作用机制的新思路,对于进一步深化其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文彬;周海燕;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痰热清雾化吸入在老年腹部术后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对老年上腹部术后患者呼吸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者均给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气雾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吸入,一天两次,每次雾化时间20min,观察术后第一天至术后第五天两组患者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缓解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缓解咳嗽咳痰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缓解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两组接近(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的病例.结论

    作者:邹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联合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痛风性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组40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程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增加尿尿酸排泄、改善肾功能、降低高血脂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杨同广;郑宝林;李婷;刘奔流;余俊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李忠仁教授平衡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经验

    李忠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载,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以及自身特色针法治疗眼病,并且对各类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面独有心得,临床效果较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对于李忠仁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阮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莫若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临床具有治疗优势的一类疾病.莫若林教授为广西名老中医,学尊内经、伤寒、温病诸大经典,博采百家之长,擅长诊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尤其是在中医脾胃病辨证论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从医50余年,治愈大量脾胃病.笔者有幸跟随莫老学习,耳濡目染,深感其积累的临床经验之宝贵,总结研究、继承推广其学术经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丽萍;陈延强;秦艳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狼疮肾炎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狼疮肾炎(LN)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为LN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68例患者的观察,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西医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LN平均病程从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从热毒炽盛型到气阴两虚型,以补体C3滴度,抗ds-DNA抗体阳性率、ESR在证型间的变化为显著(P<0.05).中医证型在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P<0.05),但血WBC计数、PLT、IgA、IgM、IgG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证型间血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和气阴两虚型的蛋白尿发生率与脾肾阳虚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ds-DNA抗体、抗SS-B抗体、BUN、SCr、UA、补体C3、ESR和Hb对LN辨证分型有参考作用.

    作者:肖敬;史伟;吴金玉;黄雪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洋葱对不同便秘小鼠肠运动和大鼠离体肠管的影响

    目的 研究洋葱的通便作用特点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燥结型与脾虚型两种便秘模型,观察洋葱提取物对便秘小鼠排便情况及碳末推进的影响;采用离体方法观察洋葱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肠管的影响.结果 在燥结型便秘模型中,洋葱提取物可提高小鼠黑便粒数、粪便总粒数、粪便重量和小肠推进率;在脾虚型便秘模型中,洋葱提取物可以提高小鼠的排便潜伏期、粪便总粒数及粪便重量;在大鼠离体肠管试验中,洋葱提取物可对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离体大鼠肠管强直性收缩,并使肠管的振动幅度增强.结论 洋葱具有通便作用,但对不同类型便秘小鼠影响不同;洋葱的通便作用可能与肠管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

    作者:黄麟媛;翟海峰;宣边斐;崔凯茜;黄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脾祛瘀法对血脂异常ApoE基因缺失小鼠视网膜血管瘤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祛瘀中药制剂对血脂异常ApoE基因缺失(ApoE-/-)小鼠视网膜血管瘤增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小鼠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将36只2月龄ApoE-/-小鼠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模型组及健脾祛瘀治疗组.高脂模型组及健脾祛瘀治疗组小鼠均用高脂饲料喂养,健脾祛瘀治疗组小鼠于实验的后1个月给予健脾祛瘀制剂灌胃,每次0.3ml,每日2次,而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小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小鼠7月龄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制备左眼视网膜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光学显微镜观察并采用Mias 2000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3组动物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C)内VEGF、视网膜外丛状层(OPL)内VEGFR-2含量、OPL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腔面积(MVA),提取右眼视网膜组织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3组动物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结果 7月龄健脾祛瘀治疗组小鼠视网膜OPL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腔面积均比同龄高脂模型组和普通饮食组明显减少(P<0.01-0.001),7月龄健脾祛瘀治疗组小鼠RPE细胞VEGF面积、OPL内VEGFR-2面积均比同龄高脂模型组和普通饮食组显著降低(P <0.05-0.01),7月龄健脾祛瘀治疗组小鼠视网膜VEGF/a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同龄高脂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比普通饮食组高(P>0.05).结论 健脾祛瘀中药制剂可降低血脂异常ApoE-/-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RPE细胞内VEGF含量及视网膜外丛状层VEGFR-2含量,使视网膜外丛状层微血管密度降低、微血管腔面积缩小,抑制视网膜血管瘤增殖,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毅;庄利萍;李罗翔;李娟;曾庆华;莫亚;刘小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