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联合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杨同广;郑宝林;李婷;刘奔流;余俊文

关键词:健脾补肾泄浊方药, 泻浊排毒, 中药灌肠, 痛风性肾病
摘要: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痛风性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组40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程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增加尿尿酸排泄、改善肾功能、降低高血脂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炮制对当归质量影响的研究概述

    通过对当归本草考证及文献研究,总结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当归炮制的理论基础;从当归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炮制对当归质量影响的机制;分析比较国家标准及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当归炮制品药用部位、辅料、质量、剂量要求的差异,为当归炮制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硕;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终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有4篇是关于治疗中风后抑郁证),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0,95% CI(1.04,1.17)],4篇治疗中风抑郁证的RR=1.12,95% CI(1.04,1.22).结论 meta分析初步提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谦;沈耿;陈新林;莫传伟;李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桑杏汤的水提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桑杏汤的水提工艺条件.方法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水提佳工艺为:第1次补足吸水量后加10倍量水浸泡2h,其余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孟军华;张盛;黄荣增;丁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和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胃汤组及西药组.静脉注射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只注射等量蒸馏水,和胃汤组及西药组分别用中药和胃汤及多潘立酮灌胃.用酚红灌胃实验测定胃排空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肌间c-kit阳性ICC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率、胃血流量、胃窦ICC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各给药组大鼠的胃排空率、胃血流量、胃窦ICC含量均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其中,和胃汤组大鼠的胃排空率、胃血流量、胃窦ICC含量较多潘立酮组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和胃汤通过调节ICC的数量,进而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肠起搏功能,促进胃动力,且与吗丁啉作用相当.

    作者:李慧;魏兰福;张伟;夏军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A、B分别为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0%,99.16%,99.96%,RSD均<0.96%,三个批号的样品中丹参素含量分别为8.18,8.43及8.35 mg/ml;原儿茶醛含量分别为1.27,1.40 mg/ml及1.39 mg/ml,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6.43,6.47及6.42mg/ml.结论 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度高,可作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介绍几种鹿茸传统炮制方法

    彭银亭老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笔者通过多年的跟师学习,对老师的传统炮制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对彭老师炮制鹿茸心得体会报道如下.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之功效.治疗虚劳赢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作者:朱阳春;张南方;张义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胃肠动力学研究概况

    对中药在胃肠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及分析.胃肠动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普遍,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三种基本作用.通过CNKI、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有关胃肠动力学中药的相关文献,从整体水平、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其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胃肠动力中药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刘慧敏;刘莉;肖炜;刘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以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支撑的中医药下社区模式的实践

    中医药进社区是新医改的要求,采用以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支撑的中医药下社区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中医药工作均由中医科派遣医生完成,中医科下社区的医生均为晋副高职称前下社区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和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下社区医生,定期轮换,开具的草药药方统一由中医科的中药房调剂配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缺乏的问题,保障了草药的供应,方便了患者就医.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和理念相吻合,是社区“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的大发展.

    作者:王凌峰;李兆友;孙飞;赵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象思维浅探

    中医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它的概念,具有多变性,但却是经过高度抽象形成.这种概念,我们称之为“象”,它的出现,是受道家“归根复本”思想的影响.“象概念”,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知识点而其思维逻辑则具有内隐性和遵循严格的数理规律的特点.

    作者:王宏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两个月龄Wistar健康大鼠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枸杞叶水煎剂低剂量组5g·kg-1·d-1灌胃给药,枸杞叶水煎剂高剂量组10g·kg-1 ·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5 mg· kg-1 ·d-1灌胃,连续用各自受试物饲养两个月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DTNB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用TB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枸杞叶水煎剂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数值上减少(P<0.01).结论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可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作者:贾孟辉;张茂;王晓丽;贺晓慧;南一;袁玲;李防栋;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苗药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23/IL-17轴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CIA)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表达及苗药金乌健骨方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制备CIA模型,检测各给药组CI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情况.结果 CIA模型大鼠IL-17、IL-23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乌健骨方各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均能下调IL-17、IL-23的表达(P<0.01或P<0.05),以高剂量金乌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雷公藤多苷对照组(P<0.05).结论 CIA模型大鼠血清IL-17、IL-23呈高表达水平,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降低CI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

    作者:马武开;陆道敏;姚血明;龙小琴;黄颖;唐芳;王莹;周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与针灸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药物治疗)和针灸(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效果及费用.方法 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5mg睡前口服,采用假日疗法(每周给药5d、停药2d),同时给予天舒胶囊4粒/次、每日3次;另一组给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终剔除脱落者,每组随机选取42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慢性偏头痛在治疗前后做出疗效判定,并作不良反应和两种方法发生医疗费用的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治疗前,药物治疗组与非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无差异(P>0.05);经过两种方法治疗,所有慢性偏头痛患者的VA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VAS比较并无差异(P>0.05).②所有入组的慢性偏头痛患者经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均未见不良反应.③两组方法治疗成本存在着差异(P<0.01);按照成本小化原则,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的药物治疗手段在经济学上优于针灸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的药物治疗慢性偏头痛要优于针灸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朱颖;于明;韩薇;高琳;冷闻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0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MDS的40例患者进行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共治疗6个月(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观察其对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疗效和其对T淋巴细胞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结果 40例MDS患者中,治疗有效率达到70.0% (28/40),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血小板数量较前升高(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CD3+ 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 +/CD8+比值有明显提高(P<0.05);CD3+ 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对MD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可能与能诱导MDS患者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程纬民;曾清;朱凌;何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对酒精性肾损害大鼠肾组织PDGF-B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康肾合剂(KSP)对酒精性肾损害大鼠肾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每组22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酒精组给予乙醇每日2次灌胃,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基础上,加用康肾合剂水煎剂每日2次灌胃,共12周.于实验第4周、8周、12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酒精组大鼠肾组织PDGF-BB表达显著增强(P<0.05和P<0.01);中药组大鼠PDGF-BB表达明显低于酒精组(P<0.05和P<0.01).结论 大鼠肾组织PDGF-BB表达增强与酒精性肾损害存在一定关联,KSP干预酒精性肾损害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DGF-BB表达有关.

    作者:邱皓;胡晓琴;吕晓云;刘文;李艳芬;滕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野生祁白术化学成分的HPLC-ESI-TOF/MS快速分离鉴别

    目的 阐明祁白术药效,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别.方法 采用Ec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低压梯度洗脱程序:0~35 min45% ~80% A;35 ~55 min 80% ~99% A;55~65 min 99%~99% A;65~75min45% A;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使用ESI离子源,分别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数据采集范围m/z 50 ~ 1000.结果 根据正负离子总离子流图结合相关文献共推断出8个化学成分.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祁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云志;刘兰花;江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9周,每2周称体质量1次;统计死亡率和存活率;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9周检测大鼠24小时尿量及尿蛋白.造模后9周,检测血清尿素氮.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体质量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加,BUN升高,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六味地黄汤治疗8周后,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增加,24小时尿量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BUN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死亡率,增加模型的成功率.

    作者:陈丽;周忠志;何泽云;张熙;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非路径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都比非路径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比非路径组减少,控制了医疗成本,改善了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声生;沈洪;唐志鹏;吕永慧;余泽云;熊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联合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痛风性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组40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程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增加尿尿酸排泄、改善肾功能、降低高血脂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方药内服联合泻浊排毒中药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杨同广;郑宝林;李婷;刘奔流;余俊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推拿手法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医疗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推拿手法是产生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关.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推拿手法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报道进行整理,并提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萌;李亚;尚坤;张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