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7尼古丁受体参与100Hz电针调节小鼠NK细胞活性

黄诚;韩立民

关键词:α7尼古丁受体, 电针,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摘要:目的 探讨α7尼古丁受体(α7nAChR)是否参与100 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α7尼古丁受体在的定位.结果 连续给予3 d 100 Hz电针,1次/d,小鼠脾脏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α7nAChR可在小鼠的巨噬细胞上表达.此外,给予小鼠α7nAChR抗体后,100 Hz电针明显提高了小鼠NK细胞活性(P<0.05).结论 α7nAChR可能在100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玉米苞叶对高血脂大鼠VSMC凋亡及Fas、caspase -3的调控

    目的 研究玉米苞叶水煎剂对高血脂大鼠主动脉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Fas,Fas -L,caspase -3基因表达及凋亡与增殖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病理模型、阳性对照及玉米苞叶煎剂组,复制食饵性高脂血症,玉米苞叶煎剂预防性给药,以吉非罗齐为阳性药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caspase -3表达量、凋亡率及增殖指数.结果 玉米苞叶煎剂组平滑肌细胞Fas,Fas -L,caspase -3表达均较模型组上升(P<0.05),凋亡率上升(P<0.05),增殖指数下降(P<0.05).结论 玉米苞叶煎剂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延缓病变进程.

    作者:姜秀娟;王旭辉;李奕;丁晓猛;甄艳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朱丹溪论泄泻

    泄泻为消化系病常见病,主要是指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甚或泻物为水样.中医认为其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但总与脾湿有关.历代医家对泄泻均有不同认识.现仅将朱丹溪对泄泻的认识进行整理,并探讨于后,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配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ie bowel synduome,IBS)是一种以具有特殊病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研究认为,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其重要原因,而精神因素、菌群失调亦与IBS发生有关[1].

    作者:贺朝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对移植肌卫星细胞γ射线照射小鼠早期造血重建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受体小鼠早期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雄性同系小鼠的肌卫星细胞并鉴定.经8Gy137Cs -γ射线照射的雌性昆明种受体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移植肌卫星细胞组、当归补血汤不同剂量(1,3,5,10倍灌胃7d)干预的移植肌卫星细胞4组.观察移植后8周内受体鼠存活率、外周血血常规、脾脏指数、脾形态学的变化,并采用PCR方法鉴定其造血重建的来源.结果 培养的肌卫星细胞呈desmin染色阳性: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受体鼠脾脏指数、脾结节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数、8周内存活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移植肌卫星细胞组,特别是给药3组及4组(P<0.05);对移植的存活小鼠进行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重建雌性受体鼠造血功能的细胞来自雄性供体.结论 经当归补血汤干预后,肌卫星细胞能使受体鼠早期造血功能得以重建.

    作者:王晓玲;汪涛;汪雅妮;王学谦;卢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探讨

    文章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阳虚体质的辨识原则,探讨肾阳虚体质的辨识与保健,认为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存在生理特点、表现、体病相关、保健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并从诊断、临床、保健、生物学基础研究4个方面前瞻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方法.

    作者:李炜弘;曾跃琴;汤朝晖;许嗣立;黄禹峰;谭雪菊;严石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薯蓣皂苷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薯蓣皂苷组.对照组、薯蓣皂苷组予高脂饮食,薯蓣皂苷同时给予薯蓣皂苷.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转氨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脂联素、肝脂质、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 著蓣皂苷组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薯蓣皂苷组血脂、胰岛素抵抗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薯蓣皂苷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不存在重度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薯蓣皂苷组抗氧化酶、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TNF-α、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著蓣皂苷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脂肪变性、氧化应激指数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朕华;张择生;李承达;包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红木香中两个7,8位开环型木脂素的结构鉴定

    目的 对福建民间药物红木香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经质谱、核磁共振(包括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红木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7′R,8′S)-3,4- methylenedioxy-3′4′- dimethoxy-7,8- seco-7,7′- epoxylignan -7,8- dione和machilolin -A.结论 化合物1、2均为南五味子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黄泽豪;范世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22肝癌荷瘤小鼠辨证论治操作规程的研究

    目的 构建早期常见证候肝癌荷瘤小鼠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操作规程.方法 采用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从大量荷瘤小鼠中筛选出邪毒壅盛、气虚、肿瘤居中等证候荷瘤小鼠,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治疗组进行对症治疗;综合带瘤生存时间等计量化辨证指标,对辨证论治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构建起早期常见证候肝癌荷瘤小鼠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操作规程,观察到3种辨证论治方案在带瘤生存期及常见证候等方面的疗效差异.结论 所构建的肝癌荷瘤小鼠的辩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操作规程是可行的.

    作者:张园园;方肇勤;王艳明;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黑果枸杞总黄酮降血脂作用

    目的 探讨黑果枸杞总黄酮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6组(n=12只/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饲喂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每周的固定时间称量小鼠体质量1次,按体重更换1次剂量.试验第42天取血后解剖小鼠,检测血浆TC、TG、HDL -C、LDL -C含量,观测肝指数、心指数、肾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高脂饲料饲喂后17d,高脂模型组血浆TC、T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高脂模型复制成功.黄酮各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血浆TC、TG和LDL -C的含量显著降低 P<0.05),HDL -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黑果枸杞总黄酮具有降血脂活性,可以作为预防高脂血症的新药来源.

    作者:李淑珍;李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哲学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统一论

    中医理论承载的“哲学元素”潜在着精确的数学模型;中医理论用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研究万物演化共性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五官演化只是同源生命以五行思维模型演化的一个普通例证,其余生命结构单元演化同样适应模型中医学的解释.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葛根散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考察葛根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初步摸索其毒性靶器官.方法 以大剂量药液灌胃,24h内给药3次,给药后连续观察7d.详细记录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全部动物无死亡,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葛根散大试验药物剂量为403.20 g·kg-1,为酒伤患者拟用量的403.20倍.结论 葛根散对实验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王文佳;王庆学;田维毅;杨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梅花鹿茸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对鹿茸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并探讨了鹿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期对鹿茸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黄伟;杨世海;鞠贵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齐墩果酸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大量天然和合成的齐墩果烷结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文章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钱珊;何宇新;吴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清热化湿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 FABP)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中的作用及清热化湿法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清热化湿方防治组、东宝肝泰(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原位杂交和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空白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 FAB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清热化湿方防治组和东宝肝泰对照组大鼠肝组织L - FABP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P<0.01),清热化湿方作用优于东宝肝泰(P<0.01或P<0.05).结论 L-FABP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引起脂质代谢失衡,参与NASH的发病.清热化湿方能调节L-FAB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是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来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刘林;严红梅;张赤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参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及SOD活性测定

    目的 提取人参水溶性蛋白,测定其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方法 采用缓冲溶液抽提及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制备人参水溶性总蛋白,采用Bradford蛋白含量试剂盒测定蛋白质含量、SDS- PAGE法进行蛋白鉴定、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SOD活力测定,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活力显示.结果 通过Bradford蛋白含量试剂盒测定蛋白质含量达80%,蛋白收率达1%,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人参中主要含有8种蛋白亚基.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得SOD活力达16.048 U/mg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一条活性谱带.结论 人参中具有较丰富的水溶性蛋白,且这些水溶性蛋白具有较高的SOD活性.

    作者:姚刚;刘宏;欧阳昌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规律独到.1595年所著的《西国记法》,主张“脑主记忆”,对我国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作者:杨奕望;吴鸿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方剂组方思路之探讨

    文章从内容和含义、意义及局限性等方面,对传统的君臣佐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方剂组方模式的几种新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改善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 在证实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治疗原定性痛经有效的基础上,观察对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关元穴组(简称关元穴组)、艾灸神阙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根据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分为: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两组均于经前4d行艾灸治疗(关元穴组艾灸关元,神阙穴组艾灸神阙),1次/d,20 min/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关元穴组有效率90.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元定组优于对照组(P<0.01).关元穴组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的有效率为91.30%,94.12%,16.67%,86.96%;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65.52%,11.76%,50.00%.与对照组比较,小腹坠胀、腰酸、泄泻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胀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定性痛经.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小腹坠胀、腰酸、泄泻症状,但对乳房胀痛症状无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宋云娥;薛晓倩;谢洪武;徐放明;陈日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仲景灵活用方遣药规律之探析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均脱胎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以二者在内容及方药运用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就《金匮要略》所用某些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来看,探析张仲景灵活用方遣药之规律.

    作者:李朝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蛇葡萄素与5-氟尿嘧啶拼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目的 设计并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及逆肿瘤耐药作用的蛇葡萄素与5-氟尿嘧啶拼合物.方法 以氯乙酸为连接基团,将蛇葡萄素与5-氟尿嘧啶进行酯化拼合,采用MTT法检测拼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及其耐药株K562/ADR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获得了两个新的蛇葡萄素与5-氟尿嘧啶拼合物,其对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1.62±2.20)和(10.34±0.60) μmol/L,并能部分逆转K562/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结论 新拼合物在体外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

    作者:叶建涛;周伟明;何蓉蓉;刘德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