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翎;方永奇;邹衍衍;何玉萍
目的 观察心泰胶囊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耐缺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淤证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小鼠耐缺氧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小鼠扭体法实验、热板法实验,观察心泰胶囊对化学及热刺激引起疼痛的影响.结果 心泰胶囊高剂量组能对抗血淤证大鼠全血黏度1,2,3的升高,对高切相对指数的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化淤作用;心泰胶囊能延长夹闭气管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具有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心泰胶囊有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和延长其潜伏期的趋势,并可提高小鼠因热引起疼痛的痛阈值,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 心泰胶囊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及镇痛功效.
作者:刘金铜;陈科;万峰;唐正伟;张洪艳;张龙;谭万初;孙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橙皮苷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DDP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耐顺铂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DDP细胞,分别用6,12,24,48和96 mg/L橙皮苷作用A549/DDP细胞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计量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经不同浓度的橙皮苷作用A549/DDP细胞24h后,镜下见A549/DDP细胞核缩小变形,致密浓染,荧光成团块分布;流式细胞计量仪检测结果显示,6mg/L橙皮苷即可促使A549/DDP细胞出现早期凋亡,且凋亡率随橙皮苷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 橙皮苷可以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
作者:陆红玲;丁学兵;刘达兴;宋永祥;徐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杨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小桐子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对小桐子树叶中的抑菌成分进行粗提,以好食脉孢霉和粗糙脉孢霉为对象,检验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纯水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15,30℃恒温搅拌提取10 h,此时提取物对供试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0g/L,粗提液经醇沉后,低抑菌浓度下降为0.5 g/L.结论 小桐子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植物源抑菌剂的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伍保龙;易弋;夏杰;廖春文;田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因其较传统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其引发的不良反应(ADR)事件及其相关报道也日渐增多.我院每日门诊输液患者高达400人次,具有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多个科室,使用药物种类多等特点,笔者对我院收集的7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荭草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垂体后叶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评价荭草苷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采集心电图指标,记录并比较各组大鼠给药前后ST段高度、心率及缺血持续时间.结果 预防性腹腔注射给予荭草苷抑制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ST段高度变化,缩短大鼠缺血持续时间并加快心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1 min内,立即舌下静脉注射荭草苷治疗,可有效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ST段高度变化.结论 荭草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可能具有预防性及治疗性保护作用.
作者:王慧晔;刘丹妮;马芹芹;刘立亚;黄秀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复方首乌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方法 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57BL6小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喂养小鼠,其他三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后测定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肝脏湿重和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情况.结果 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的动物治疗前后的体重、肝脏湿重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甘油三酯水平较模型组也显著降低(P<0.05),脂肪肝明显较模型组减轻.复方首乌降脂颗粒组的脂联素受体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有升高.结论 复方首乌降脂颗粒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酯质沉积具有较好的抑止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有关.
作者:钱斐;张征波;孙晓琦;耿泽;周欣;薛博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易损斑块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冠心病易损斑块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即阳虚、阴虚,标实即痰浊、瘀血、瘀毒.探讨了冠心病易损斑块之病因病机、辨证论及治法方药,对于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浩;何红霞;王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机制,探讨乳腺癌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用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30,50,70μg/ml)处理细胞48 h后,采用MTT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染色法分析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率分别为(20.00±4.oo)%、(41.67±2.31)%和( 77.67±0.5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4.60±0.67)%、(60.70±3.61)%和(71.90±1.56)%,与对照组(49.60±2.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核致密浓染强蓝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肿瘤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COX-2表达下调.结论 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有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COX-2下调相关.
作者:王建红;范才文;田晶;肖胜军;潘红杰;赵宁;向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1],心理因素引起疾病得到公认.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产妇在此期间可受到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而造成身心障碍[2].保持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产褥期护理及家庭保健对产妇机体恢复及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
作者:佘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2011年我所接收市、县(市、区)药品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抽样的药品1168批次,经检验不合格药品188批次,不合格率为16.1%.1168批检验的药品中,浙江辖区内生产的药品239批次,占抽验总数的20.5%,不合格药品17批次,不合格率占抽验总数的1.5%,占被抽浙江辖区内生产药品的7.1%;浙江辖区外生产药品929批次,占抽验总数的79.5%,不合格药品171批次,不合格率占抽验总数的14.6%,占被抽辖区外产品的18.4%.
作者:张志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不同海拔高度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探求外部因子对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柱温25℃,检测波长227 nm,比较不同海拔高度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取三峡库区南方红豆杉800,1000,1200,1500m海拔高度的树种,分别测定其药用部分的含量.结果 1000,1200m紫杉醇的含量明显高于800,1500m紫杉醇的含量.结论 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紫杉醇含量随海拔高度分布各不相同.总体呈对称分布.
作者:方应权;陈鸿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综述近二十年源自光合植物的脱镁叶绿素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脱镁叶绿素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七类,分别为Phaeophytin,Pheophorbide,Chlorophyllone,Purpurin,Corallistin,Bonellin和Benzoporphyri.这些化合物作为光敏治疗的新药来源,表现出细胞毒、抗病毒、抗菌消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作者:李慧;李莉娜;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腰椎不稳患者椎旁肌肌梭组织学和形态学的改变,探讨其在腰椎不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腰椎不稳的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正常组织取自经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于腰椎区锐性分离并切取椎旁肌组织;所有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肌梭组织形态,并计数其免疫组化阳性反映.结果 腰椎不稳组肌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肌梭体积增大、囊腔扩大及肌梭纤维结缔组织囊增厚;多个肌梭聚群存在;梭内肌纤维减少或被肉芽组织替代.两组之间肌梭密度无显著性差异(q =0.112、0.597,P>0.05);镜下观察见,两组肌梭中均有NT-3的阳性表达,但腰椎不稳组较对照组染色强度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 =3.507 ~23.663,P<0.01);对照组中,核袋纤维对MY-32呈阳性反映,而腰椎不稳组,核袋纤维对MY-32染色强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 =3.509 ~23.673,P<0.01).结论 腰旁肌肌梭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与腰椎不稳有密切关联.
作者:马聪;金利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多数患者疼痛持续加重,还可伴有恶心、呕吐.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法.阑尾切除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创伤小,麻醉方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目前临床上多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费用较高,术后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较大,同时应用后对麻醉药物的心理依赖性是患者预后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王志力;黄丽萍;张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作者:梁颖;王雷;王学艳;周雪琴;张志慧;杨新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研究百合多糖(LP-1,LP-2)对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和胰岛β细胞(HIT-T15 cell)的影响,初步探讨百合多糖的降血糖机理.方法 用pNPG作为底物,以阿卡波糖为参照,用比色法测定LP-1和LP-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1 (0.1,1.0,10.0 mg/ml)和LP-2 (0.1,1.0,10.0 mg/ml)对HIT-T15增殖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不同浓度LP-1和LP-2对HIT-T15细胞葡萄糖刺激性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百合多糖可促进HIT-T15细胞增殖,在5.6 mmol/L或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LP-1和LP-2可剂量依存性地促进HIT-T15细胞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但对-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百合多糖降糖机理与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关.
作者:李玉萍;皮小芳;刘成梅;龚妍春;李资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苗药铁筷子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体质量( 20±2)g,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苗药铁筷子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20,10,5 g· kg-1),连续ig给药7d,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考察抗炎作用.结果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P<0.05或P<0.01)、小鼠肉芽组织增生(P<0.05或P<0.01),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P <0.05或P<0.01)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结论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钱海兵;蒲金山;王龙;李姝臻;靳凤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探讨沙棘籽原花青素对糖尿病1CR小鼠心、脑组织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130只,按体重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造膜组1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1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时照组、沙棘籽原花青素高、中、低(50,100,150 mg· kg-1)剂量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200 mg/kg),4周后,测定心肌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与NOS活性明显增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沙棘籽原花青素治疗组SOD、GSH-Px活性有所增强.结论 沙棘籽原花青素可减轻糖尿病ICR小鼠心、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作者:牟景阳;李玉香;梁军;张志宁;杨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lflux gastri - 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我们临床用自拟中药煎服治疗本病六十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海军;王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