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芸
目的 观察从牦牛肝脏中分离纯化出的蛋白( BGP1、BGP2、BGP3)对家兔抗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作为评价标准,对其体外杭凝血活性作初步评价,并与肝素的抗凝血活性作比较.结果 BGP1和BGP3在30mg/L和60mg/L时,均能使血浆APTT、PT及TT延长,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BGP2也能使血浆APTT、PT及TT延长,但作用没有BGP1和BGP3明显.结论 BGP1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活性.
作者:柳青海;李天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在多中心、大样本中医药临床研究中,中药剂型的选择是研究设计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之一.该文以2010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肾脏病4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为例,论述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临床试验的中药剂型选择的过程,从文献调研着手,比较了不同剂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剂型选择的原则.
作者:黎创;毛炜;张蕾;吴一帆;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新疆特色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与传统中药雷公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效果及机制差异,为维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比较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对AA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病理及血清中促炎因子sICAM-1及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均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减轻炎症发展,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雷公藤、槌果藤可有效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结论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雷公藤均可起到抗RA作用,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可有效地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但在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上,槌果藤优于假龙胆水煎剂.
作者:周文涛;周晓涛;朱明;王亚男;苏琦;李大伟;马飞飞;丁剑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羌银解热汤在体外对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先将MDCK细胞与羌银解热汤一起孵育,后加入病毒攻击,观察羌银解热汤对流感病毒的预防作用.先将羌银解热汤和流感病毒混合,再加入MDCK细胞,观察羌银解热汤对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结果 在预防作用中,羌银解热汤在大无毒浓度125g/L时,能够抑制流感病毒,血凝结果为阴性.在对流感病毒直接灭活实验中,羌银解热汤能够降低病毒滴度一个梯度.结论 羌银解热汤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具有预防和直接灭活作用.
作者:李亮;张奉学;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发病率为4%~25%.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治疗比较困难.本病患病率高,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慢性前列腺炎不是单一的疾病,它是症状表现复杂的临床流行病学症候群,表现的排尿异常症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会阴部、阴茎、阴囊、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适或者疼痛,除此之外,还会使部分患者精液质量下降、早泄和勃起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不育,对患者心理健康也造成极大伤害.
作者:任承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小桐子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对小桐子树叶中的抑菌成分进行粗提,以好食脉孢霉和粗糙脉孢霉为对象,检验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纯水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15,30℃恒温搅拌提取10 h,此时提取物对供试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0g/L,粗提液经醇沉后,低抑菌浓度下降为0.5 g/L.结论 小桐子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植物源抑菌剂的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伍保龙;易弋;夏杰;廖春文;田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于小于1cm输尿管结石,既不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也不需要开放手术,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由于单纯服药,结石排出时间较长,病人痛苦难受发生率增高,为此我们于2007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排石汤配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对10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周微;李香普;李文威;周杏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组织损伤情况,考察左旋虾青素的保肝作用.结果 左旋虾青素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氨基转氨酶的含量,明显提高大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P<0.01),大鼠肝脏MDA含量得到明显降低(P <0.05,P<0.01),有效减轻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减轻肝细胞的坏死程度.结论 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 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罗文基;张坤水;陈逸生;黄丽娟;蔡小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予橄榄苦苷10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以甲醇-水-甲酸( 63:37:1)为流动相,Agi-lent C18为色谱柱,在紫外波长276 nm下检测,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选定条件下橄榄苦苷峰形良好,线性范围为0.052~0.263 m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准确度RE为-0.190%,加样回收率为96.900% ~ 102.700%.大鼠灌胃橄榄苦苷100 mg·kg-1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5.440 h,t1/2(α)为2.164 h,t1/2(β)为35.292 h,Cmax为0.113 μg/μl,AUC为6.254,CL为15.990.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橄榄苦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营松;苏占辉;刘丽艳;赵桂琴;陈四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OJ)大鼠血浆内毒素(ET)、TNF-α、CK-MB、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甲硫氨酸维B1( MVB1)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上述检测因子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以大鼠胆总管结扎(BDL)为OJ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EC)组、MVB1组、STS组及MVB1与STS联合(M-S)组,设立假手术组(sham,n=5),BDL后1~13 d予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药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DL后2,6,10,14 d血浆ET、TNF-α、CK-MB及14 d心肌组织MDA、SOD水平并观察大鼠死亡率与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BDL后大鼠死亡率为10%;BDL大鼠血浆ET、TNF-α、CK-MB水平与心肌组织MDA进行性升高,SOD水平显著下降(P <0.001);与EC组比较,STS、MVB1与M-S组血浆ET、TNF-α、CK-MB与心肌MDA水平下降,SOD水平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对上述指标影响较STS、MVB1显著(P<0.001);与MVB1组比较,STS对ET、CK-MB、MDA、SOD水平影响差异显著,对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EC组心肌细胞水肿,心肌纤维排列混乱,颗粒状坏死,心肌与心外膜毛细血管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MVB1组、STS组上述病理变化程度较轻,M-S组心肌细胞轻度混浊,无明显坏死,少见炎细胞渗出.结论 ETM、TNF-α与心肌组织MDA水平进行性升高及SOD水平显著下降是OJ时大鼠心肌组织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MVB1与STS对OJ大鼠血浆ET、TNF-α有抑制作用,STS可明显改善OJ时心肌组织氧自由基损害,STS与MVB1联合运用,表现出更有效的抗内毒素血症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发挥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作者:谷化剑;冯贤松;杨胜波;牛刚;张建;梅小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2/100 Hz电针刺激(eleetroacupuneture stimulation,EAS)对正常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运用2/100 Hz交替频率刺激双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每天1次刺激,重复3d,观察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相同参数重复刺激6次,每天1次,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细胞因子IL-6及IL-2的改变.结果 与只扎针不电针组比较,2/100 Hz交替频率EAS组NK活性升高;第1、3天外周血IL-6水平升高,IL-2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2/100Hz交替频率EAS可增强正常小鼠的NK活性,其作用可能与电针上调IL-6水平有关.
作者:胡志苹;黄志华;王旻;王韵;黄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山茱萸水煎液对老年小鼠免疫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骨髓、胸腺、脾脏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等.结果 衰老组小鼠与青年组小鼠相比,骨髓、胸腺、脾脏细胞Go-G1期明显增多,S期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明显减缓;胸腺细胞、脾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山茱萸水煎液能明显抑制老年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P<0.05),并且明显改善老年小鼠骨髓细胞、脾细胞的增殖抑制,表现为脾细胞G0-G1期明显减少(P<0.05),S期明显增高(P<0.05),骨髓细胞G0-G1期明显减少(P<0.05).结论 山茱萸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抑制老年小鼠免疫衰退的作用.
作者:许冬青;江励华;李育;杜伟锋;杨柳;周韬;王明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把情志内伤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对情志致病理论做了系统的论述.鉴于当今社会情志致病率逐年增高的现实,文章重点对情志致病的规律加以分析,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现代人们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吉姆萨(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各治疗组脑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数量及程度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出血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术后24 h给药治疗组比较,各术后6h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3d各时间给药治疗组相比,7d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海洋;孙征;王登科;张海宇;韩金利;马全瑞;张焱;王效军;秦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BEL-7404/AD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control组、ADM组、EGCG组、ADM联合低剂量EGCG组(AE low组)、ADM联合中剂量EGCG组(AE mid组)和ADM联合高剂量EGCG组(AE high组),给药20 d,处死裸鼠去瘤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瘤组织内原位细胞凋亡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周期.结果 ADM与低、中、高剂量的EGCG合用,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7%,20.3%和25.9%,高于单用ADM组的9.3%(P<0.01),使肿瘤细胞增殖阻滞在S/G2期.结论 EGCG可协同增强ADM促肝癌MDR细胞BEL-7404/ADR的凋亡,使肿瘤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S/G2期.
作者:欧冰凝;林晓贞;梁钢;孙悦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a基因VNTR和HPA-2的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14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BI)患者,辨证分型为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淤阻,气虚血淤,阴虚风动5组,并收集2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ABI各证型组与对照组的GP Iba基因VNTR和HPA-2的基因型,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 ABI组VNTR的B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ABI气虚血淤证型组VNTR的C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风痰淤阻证型组VNTR的BC+ BD+ AC基因型频率和B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P=0.018).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Iba基因VNTR的BC基因型可能是ABI发病危险因素;VNTR的CD基因型可能是ABI气虚血淤型的致病危险因素;BC、BD、AC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可能是ABI风痰淤阻型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尚迎辉;白峻瑜;石聪聪;李涛;封青川;郑红;贺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杨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lflux gastri - 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我们临床用自拟中药煎服治疗本病六十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海军;王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实验性肥胖大鼠血脑Leptin影响的差异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雌组、模型雄组、电针雌组、电针雄组,并设正常雌组和正常雄组进行对照.电针雌组、雄组针刺后接通韩氏电针仪,采用2Hz同步疏密波刺激.观察电针干预前后雌、雄两组大鼠Lees指数及血、脑Lep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电针雌、雄两组的Lees指数及血清Leptin的含量分别与模型雌、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下丘脑Leptin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1).电针雄组Lees指数较雌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的血清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下丘脑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在降低Lees指数和调节血、脑Leptin方面,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针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的Lees指数及调节雌性大鼠的血、脑Leptin的含量.
作者:孙立虹;梁玉磊;孙东云;肖红玲;吴中秋;李文丽;李新华;张书义;马红利;张荣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不同海拔高度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探求外部因子对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柱温25℃,检测波长227 nm,比较不同海拔高度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取三峡库区南方红豆杉800,1000,1200,1500m海拔高度的树种,分别测定其药用部分的含量.结果 1000,1200m紫杉醇的含量明显高于800,1500m紫杉醇的含量.结论 三峡库区红豆杉药用部位紫杉醇含量随海拔高度分布各不相同.总体呈对称分布.
作者:方应权;陈鸿源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