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78例慢性胃炎临床分析

田海林

关键词:慢性胃炎, 穴位埋线, 俞募配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各种应激因素的不断加剧,导致慢性胃炎这一典型的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在各类胃炎的发病率中高居首位[1],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因此,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中心临床研究关于中药剂型的探讨

    在多中心、大样本中医药临床研究中,中药剂型的选择是研究设计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之一.该文以2010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肾脏病4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为例,论述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临床试验的中药剂型选择的过程,从文献调研着手,比较了不同剂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剂型选择的原则.

    作者:黎创;毛炜;张蕾;吴一帆;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中医药干预研究的探讨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易损斑块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冠心病易损斑块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即阳虚、阴虚,标实即痰浊、瘀血、瘀毒.探讨了冠心病易损斑块之病因病机、辨证论及治法方药,对于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浩;何红霞;王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川芎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 LC-ESI-MS)对川芎药材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选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溶剂梯度洗脱,二级管阵列(PDA)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在线同时检测.结果 共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酚酸类成分和内酯类分.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分析鉴定川芎中的化合物并提供结构信息.

    作者:胡杨;刘春明;胡蕴梅;张语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疆特色维药与传统中药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治疗效果及机制比较

    目的 比较新疆特色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与传统中药雷公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效果及机制差异,为维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比较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对AA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病理及血清中促炎因子sICAM-1及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均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减轻炎症发展,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雷公藤、槌果藤可有效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结论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雷公藤均可起到抗RA作用,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可有效地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但在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上,槌果藤优于假龙胆水煎剂.

    作者:周文涛;周晓涛;朱明;王亚男;苏琦;李大伟;马飞飞;丁剑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依据300 mg/d>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30mg/d,选择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降糖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UAER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可有效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作者:柯箫韵;柯俊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声波提取太子参多糖工艺的优化

    目的 研究太子参中的多糖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太子参中的多糖,通过正交试验选出太子参中的多糖佳提取工艺.结果 佳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在此条件下太子参中多糖提取量可达6.17%.

    作者:赵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研究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的方法,对枳实、枳壳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Cosmosil C18液相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0: 80),检测波长λ=283nm.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对照品分别在0.211 ~4.220,0.051 1~ 1.022 0,0.220 ~4.4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7.1%(RSD0.9%)、97.3%(RSD 1.0%)、98.3%(RSD 1.1%).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有效的评价枳实、枳壳药材的质量.

    作者:康四和;邓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蒙古扁桃叶水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目的 了解蒙古扁桃叶水势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旨在为其栽培及保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7~10月,用PSYPRO水势仪对16年龄蒙古扁桃的叶水势日变化、季节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蒙古扁桃叶水势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V”字型曲线型,通常15:00时左右叶水势值达到一天中的谷低值.表层土壤水势日变化波动比较明显,其它层次变化相对稳定.结论 蒙古扁桃叶水势的日变化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R2 =0.362),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2 =0.302),与温度无相关性,且3者对叶水势的综合影响要高于单因子的影响.80 cm土壤水势与叶水势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553).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中土壤水势>叶水势>大气水势,形成水势梯度.

    作者:娜木金;斯琴巴特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花蛇舌草核苷体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中核苷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24孔板培养法和MTT法观察白花蛇舌草核苷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24孔板,白花蛇舌草核苷呈现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体外抑瘤实验表明,白花蛇舌草核苷对两种细胞株起效的低药物浓度分别为100 μg/ml和50μg/ml,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是248.1 μg/ml和147.7 μg/ml.结论 白花蛇舌草核苷具有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鹏;赵启韬;杨培民;代龙;魏永利;高鹏;曹广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30例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秘结不通超过2天以上的一类疾病.而习惯性便秘即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经常性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秘结不通超过2天以上的疾病.笔者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习惯性便秘3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朱其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抗乳腺癌MCF-7细胞

    目的 研究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机制,探讨乳腺癌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用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30,50,70μg/ml)处理细胞48 h后,采用MTT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染色法分析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率分别为(20.00±4.oo)%、(41.67±2.31)%和( 77.67±0.5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呈剂量依赖性;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4.60±0.67)%、(60.70±3.61)%和(71.90±1.56)%,与对照组(49.60±2.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核致密浓染强蓝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肿瘤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COX-2表达下调.结论 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有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COX-2下调相关.

    作者:王建红;范才文;田晶;肖胜军;潘红杰;赵宁;向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腰椎不稳中医证候与椎旁肌肌梭组织学和形态学改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腰椎不稳患者椎旁肌肌梭组织学和形态学的改变,探讨其在腰椎不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腰椎不稳的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正常组织取自经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于腰椎区锐性分离并切取椎旁肌组织;所有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肌梭组织形态,并计数其免疫组化阳性反映.结果 腰椎不稳组肌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肌梭体积增大、囊腔扩大及肌梭纤维结缔组织囊增厚;多个肌梭聚群存在;梭内肌纤维减少或被肉芽组织替代.两组之间肌梭密度无显著性差异(q =0.112、0.597,P>0.05);镜下观察见,两组肌梭中均有NT-3的阳性表达,但腰椎不稳组较对照组染色强度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 =3.507 ~23.663,P<0.01);对照组中,核袋纤维对MY-32呈阳性反映,而腰椎不稳组,核袋纤维对MY-32染色强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 =3.509 ~23.673,P<0.01).结论 腰旁肌肌梭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与腰椎不稳有密切关联.

    作者:马聪;金利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SD乳鼠器官型海马脑片细胞再生的影响

    目的 应用SD乳鼠器官型海马脑片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正常及缺血损伤后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P3 SD乳鼠器官型海马脑片,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包含3个亚组,造模前及造模后1d、3d和6d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片生长情况,计数新生细胞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 模型组新生细胞数在造模后的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HSYA干预后,两组新生细胞均有显著性增加(均P<0.01).大剂量组新生细胞的增殖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1).新生细胞(DAPI+,BrdU+和Nestin+)多分布于海马,DG区明显,排列呈条索状,向皮层迁移.结论 HSYA在正常及缺血情况下均可以促进SD乳鼠器官型海马脑片细胞再生.

    作者:秦峥;王晓锋;叶华;郑学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蚊净香草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目的 观察驱蚊植物蚊净香草叶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叶表皮毛的类型与结构.方法 采用表皮临时装片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叶片结构的观察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片观察.结果 蚊净香草叶为异面叶,由表皮、叶内和叶脉三部分构成、上、下表皮均有多种表皮毛分布,且下表皮明显多于上表皮,其中腺毛有指状、盾状、锥状和头状4种类型,另有一种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有簇晶细胞.结论 叶表皮上4种腺毛与芳香物质的分泌有关,光照强度和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促进其分泌活动.

    作者:崔仰杰;李雨爽;范佳;董美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6表达的影响

    随着对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1,2],TNF -α、IL-6为肺纤维化中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它们通过不同环节,使肺泡纤维母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胶原,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本实验观察TNF -α、IL -6在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对其的影响,旨在探讨二者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熊红;江汉华;杨开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体会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致死和致残率较高.该病的发病较高,尤其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较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并发的脑心综合征造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脑心综合征使患者脑部疾病和心血管病同时出现病变,预后不良.但是临床上对该症诊断的漏诊率较高.我院针对脑心综合征对急性脑血管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研究过程简介如下.

    作者:胡艳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辅助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伴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但血液透析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并加重治疗的负担[1],血液透析后会有感染、心血管疾病、beta -2微球蛋白相关的淀粉样变以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大量资料显示氧化应激(0S)是导致CRF以及透析相关病因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减轻OS的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氨酸等,但传统中药辅助用药治疗患者OS状态药物较少.本研究对我院收入的血液透析患者行中药辅助用药.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云;邱楚雄;黄首源;宁亮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鼠血浆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大鼠口服中药复方麻黄制剂后血浆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为研究中药复方麻黄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Synergi 4u Polar-RP 80A(250 mm ×4.60 mm,4μm)色谱柱,以甲醇-0.092%磷酸(含0.04%三乙胺、0.02%二正丁胺)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 麻黄碱在1.43 ~ 45.7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伪麻黄碱在1.35 ~43.1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回收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两者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5%.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动物体内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测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志鹏;朱盛山;李苑新;霍务贞;吴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予橄榄苦苷10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以甲醇-水-甲酸( 63:37:1)为流动相,Agi-lent C18为色谱柱,在紫外波长276 nm下检测,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选定条件下橄榄苦苷峰形良好,线性范围为0.052~0.263 m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准确度RE为-0.190%,加样回收率为96.900% ~ 102.700%.大鼠灌胃橄榄苦苷100 mg·kg-1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5.440 h,t1/2(α)为2.164 h,t1/2(β)为35.292 h,Cmax为0.113 μg/μl,AUC为6.254,CL为15.990.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橄榄苦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营松;苏占辉;刘丽艳;赵桂琴;陈四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作者:梁颖;王雷;王学艳;周雪琴;张志慧;杨新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