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传;吴蜀瑶;张光荣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口服加味小柴胡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RDQ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管黏膜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致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黏附分子的影响,研究血府逐瘀汤保护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都给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TnI、CK-MB、ICAM-1和VCAM-1,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I、CK-MB、ICAM-1和VCAM-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两组惠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CAM-1和VCAM-1水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降低cTnI和CK-MB水平,保护心脏.
作者:李国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和蓝光治疗,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也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惠儿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老年腰突症痛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确诊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14%,对照组为2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用于老年腰突症痛症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雄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分离出的89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主要为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干部保健病房,构成比分别为30.03%、15.57%、13.79%、12.79%和12.3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所有标本的79.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从痰液中检出的比例,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高达95.16%(118/124)和94.29%(132/140);干部保健病房较低为57.55%(97/111).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为81.09%(729/899),高于既往文献报道2009年的4.0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1.48%(283/899)和57.03%(511/896)外,对其它10种抗茵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6~84%.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的2013年和2014年的27.1%和26.6%,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值得一提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中度敏感率高达48.94%(440/899),抗茵活性正由耐药性向敏感性转化.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较高,医院应加强对抗茵药物的管理使用,控制CR-AB在院内的感染和流行;实验室应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定期分析CR-AB的检出率变化和耐药趋势,为临床和院感科提供有用的数据和结果.
作者:唐丽;赵建平;周秀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自拟萆薜分清加味汤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萆薢分清加味汤(粉萆薜、飞廉、石菖蒲、茯苓、白术、车前草,石苇等)治疗乳糜尿30例,观察1~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达86.6%.
作者:王明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增液汤治疗阴虚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辨证为阴虚便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8例,口服增液汤加减,对照组40例,口服酚酞片,两组7天1疗程,连服2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74%,对照组92.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液汤加减对老年阴虚便秘有明显疗效.
作者:胡军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戊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为治疗戊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戊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证候特点分为肝胆湿热组、脾虚湿困组、瘀热互结组,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肝胆湿热组、脾虚湿困组和瘀热互结组在年龄分布,起病时间上并无差异(P>0.05),肝胆湿热组男性患者比例大,脾虚湿困组中女性比例更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虚湿困组ALT、TBIL、PTA水平、住院时长显著低于肝胆湿热组(P<0.05).结论:肝胆湿热型是戊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之一,其患者ALT、TBIL水平高,住院时间较长,可作为临床诊疗时判断病情趋势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冯雨薇;张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五二归芍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服用中药五二归芍汤(淫羊藿、仙茅、当归、白芍、川芎、泽泻、白术、茯芩、桂枝、猪芩).对照组42例服用氢氯噻嗪片,两组均治疗2周,然后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90.47%、复发率15.78%,对照组近期疗效73.80%、复发率70.96%.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复发率相对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五二归芍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的近期疗效显著有效,并且可以显著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作者:黄艳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结合饮食调护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180例开展体检建档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辨识进行饮食调整.比较两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老年人对健康管理满意度的总满意率为68.89%,观察组老年人的总满意率为9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健康管理,观察组老年人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结合饮食调护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让老年人对社区管理工作更加满意,因此可将其广泛推广.
作者:王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率呈逐年升的趋势,为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随着医学水平的日益发展,中医药在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绩.介绍一则以行气解郁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验案,为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作者:赵福丽;范晓艳;魏微;伏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本文以中医脏腑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家的观点,以肝、肾两脏的功能与特点为出发点,探寻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作者:王彦杰;郝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疗效较好,并在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中医治疗方法十分多元化,有中药辨证施治,专病专方,中医注射剂、针灸、外洗等方法.本文就目前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骏;谈钰濛;王德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0例经肝移植术治疗后的肝癌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存活率.结果:两例肝癌疾病患者在第5次的化疗期间,终止了化疗;随访期内,生存率是87.5%.结论:提前对肝癌疾病患者做好有效的预防感染护理工作,能够显著缓解肝癌疾病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孙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经典方剂之一,历来作为治疗脾虚气陷的基础方.近年来,随着大家对补中益气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临床治疗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且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的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今对近年来补中益气汤在中风病及其后遗症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粗略梳理,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发展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朱雄雄教授推崇对药,认为用好对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治疗脾胃病时擅长应用对药,今将其治疗脾胃病时常用对药加以总结整理,以研究其用药经验,从中获得教益.
作者:杰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三色敷药治疗各种急性扭挫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扭挫伤患者96例,在患者损伤部位直接贴敷三色敷药,同时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情志调理、饮食调节、敷药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采用长海痛尺法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7、12天疼痛程度,记录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6、12天患者长海痛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天后,有效率93.8%.2例患者在敷药过程中出现皮肤轻度过敏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三色敷药治疗急性扭挫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王惠敏;胡威;薛建凤;郭海青;姜吉花;王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联合姜夏散脐疗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西咪替丁预防阿奇霉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加用神阙穴艾灸及姜夏散脐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神阙穴联合姜夏散脐疗可明显降低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杨国辉;魏向阳;毛善林;孙军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维生素B6治疗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外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口服维生素B6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片,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体起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0.00%.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及毒性分级降低更明显.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维生素B6调治轻中度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印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文章总结了曹田梅教授临床运用疗效显著的几种常用治法,如清肾活络饮,气虚水肿方,芡实合剂,肾综血瘀方等,详细阐述曹田梅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等的慢性肾脏疾病等的部分心得及用药经验.
作者:张庭基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