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高毅
史哲新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在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医案1则介绍如下.
作者:赵俊红;史哲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三色敷药治疗各种急性扭挫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扭挫伤患者96例,在患者损伤部位直接贴敷三色敷药,同时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情志调理、饮食调节、敷药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采用长海痛尺法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7、12天疼痛程度,记录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6、12天患者长海痛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天后,有效率93.8%.2例患者在敷药过程中出现皮肤轻度过敏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三色敷药治疗急性扭挫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王惠敏;胡威;薛建凤;郭海青;姜吉花;王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冠心病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逐步完善,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胸痹心痛的证型客观化研究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者:杨新;吴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手段,中医和西医局部治疗湿疹的方法、药物各有优势,疗效确切,然临床上对于外用药膏及外治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合理规范运用等问题.因此,笔者通过近年相关中西医药物局部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徐永强;陈丽娟;黄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使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摸索与之配合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提供血塞通软胶囊加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总结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当配合以得当的护理方法后,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可显著提升至94%,且心电图显示的治疗有效率也可达到7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在硝酸甘油用药量方面,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减少的更为显著(P<0 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配以合理的护理模式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初期不易察觉,发病时病情不易控制,而导致糖尿病足,后果极为严重,中医药以传统疗法为依托不断开拓创新,慢性病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本文着重介绍本病中医药治疗新研究进展.
作者:艾广;武忠;高巍;赵凯莹;赵佳敏;吴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来源于卫矛科植物的干燥具翅状物的枝条.功能主治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用于瘕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
作者:张羽;雷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黄雅慧教授基于大量的临床经验、对现代人的体质认识及中医经典理论,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功疗功能性腹泻,并从脾虚论治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热,脾肾阳虚型型这4种证型,但各证很少单一出现,多兼有他症.故吾师在应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止泻的的治疗基础上兼疏肝、清热、理气、温阳同用,配合穴位贴敷、饮食、心理、运动调养,多法结合灵活应用,临床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许荣荣;何敏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和蓝光治疗,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也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惠儿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附子、半夏是“十八反”中明确提出不能同时调剂使用的中药品种.但大量古今文献显示,临床上仍有一些古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常常将二者配伍应用以治疗阳虚痰湿所致的高血压、眩晕、痹证、不寐、心悸等一系列病证.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跟师经验,从附子半夏配伍应用的溯源、现代配伍研究、病案分析等3方面对二者的配伍应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病理状态下附子半夏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杨妮娜;赵应红;李方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通过CT动脉成像技术,分析颈内动脉斑块与中医辩证类型的相关性,以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更好地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问的200例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200例动脉硬化症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气虚血瘀型(25.5%)、痰瘀互结型(30.0%)、脾虚湿盛型(23.0%)、肝肾阴虚型(21.5%);斑块类型:不稳定性121例(60.5%)和稳定性79例(39.5%);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度:轻度狭窄85例(42.5%)、中度狭窄61例(30 5%),重度狭窄33例(16.5%),闭塞21例(10.5%);4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动脉硬化症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可了解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可了解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类型、狭窄度分别与中医辨证分型各型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耿春;陈绍辉;李阳;邱士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自拟归芪五草汤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归芪五草汤治疗崩漏60例.结果:痊愈48例,占80%;好转10例,占16.7%;无效2例,占3 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此方治疗崩漏疗效确切,收效快.
作者:周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温肾化气丸联合温肾健脾方加减辨治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方法:10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肾化气丸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临床症状、疗效等方面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4.51%,研究组总有效率90.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化气丸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翟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橘红、化橘红同为芸香科植物,15版药典橘红与化橘红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同为:辛、苦,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橘红用量3~10g,化橘红用量3~69.二者的性状、成分及药理作用不完全相同,临床应用易混淆,从而影响疗效.现将二者的性状鉴别及临床合理应用浅析如下.
作者:武鑫;王光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及药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酒精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综合治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葛根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中乙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挑刺疗法治疗风阳上扰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挑剌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积分差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挑刺疗法治疗风阳上扰型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赵向平;李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讨论中医针灸辨证论治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西医组采用口服黄体酮治疗,中医组根据患者的病证分为①月经先期;②月经后期;③月经先后不定期,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针灸辨证施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0%,康复率为40%,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西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0%,康复率30%的总有效率70%.结论: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产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对患者的身体素质影响较为严重,不仅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而且有可能导致患者不孕,因此要求患者要及时就诊.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应用角药的经验.探讨蜜麻黄、炒苦杏仁、蜜桑白皮;薄荷、淡豆豉、芦根;麸炒枳壳、桔梗、陈皮:浙贝母、瓜蒌、炒紫苏子;柴胡、黄芩、葛根;百部、蜜紫菀、前胡6组角药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经验.
作者:蔡新超;李新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某院口腔科采取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介绍,回顾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指标均满足卫生部提出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要求,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5%,远低于卫生部9.7%的要求.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本文介绍成都市名老中医范荣奎老师治愈1例多发性脂肪瘤的经验,其病机在于脾肾阳虚,不能蒸腾、运化水液,湿蕴成痰,阻滞气机,使用补肾运脾、调畅气机、宣肺利湿的治法,效果良好.
作者:梁梅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