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富平;黄进;张进;许晓伍
目的 观察昆参颗粒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昆参颗粒治疗组30例和参莲胶囊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昆参颗粒能够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药.
作者:赵红;相宏杰;曹志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宾川獐牙菜(Swertia bbwhuanensis)的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宾川獐牙莱乙醇提取物,再经MCI、硅胶和D101等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MS、<'1>H-NMR、<'13>C-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宾川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3,5-djmethoxyxanthone,Ⅰ),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d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獐牙菜苦苷(swertamarin,Ⅳ).结论 4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兆云;王聪;张桢;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揭示3首方剂防治酒伤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给药大、中、小剂量组,制备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给药组以中药水煎剂灌胃,对照组代以蒸馏水,检测实验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和肝组织TNF-α mRNA、IL-1βmRNA、IL-6 mRNA、IL-8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在一定剂量下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肝脏TNF-α mRNA、IL-1β mRNA、IL-6 mRNA表达(P<0.05或P<0.01,石膏汤对小鼠血清IL-1β的影响除外:P>0.05),只有葛根散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肝脏IL-8 mRNA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 葛根散等3首方剂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减轻细胞因子失调产生的损伤效应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该3首方剂的解酒机制有关.
作者:俞琦;田维毅;杨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考察大头陈的药理作用.方法 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测定药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其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其镇静作用;同时对大头陈的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大头陈提取物(40 g·kg<'-1>)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大头陈提取物(10,40 g·kg<'-1>)给药0.5 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1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大头陈提取物LD<,50>为81.47 g·kg<'-1>(95%可置信限为54.61~121.55 g·kg<'-1>).结论 大头陈具有明显的抗腹泻、抗炎和镇静等药理作用,同时对小鼠有急性毒性.
作者:张琴;张明明;邵帅;彭文艳;王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内外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影响;用S<,180>荷瘤小鼠检测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作用.结论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
作者:李兴暖;牛力;赵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冰醋酸扭体法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 紫背金盘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热板和冰醋酸扭体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紫背金盘水提液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易刚强;陈晓阳;李云耀;蔡俊龙;王珏;何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苏木水煎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苏木水煎液0.8,1.5,3 g·kg<'-1>组、依帕司他组等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成功造模后苏木水煎液组分别给予0.8,1.5,3 g·kg<'-1>苏木水煎液,依帕司他组给予依帕司他10mg·kg<'-1>,连续灌胃6周.6周末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后一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处死大鼠,检测肾脏指数、肾脏病理.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苏木水煎液各组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P<0.05),减少24 h尿蛋白排出(P<0.05),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P<0.05),减轻肾脏病理改变.结论 苏木水煎液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减轻肾损伤和改善肾功能.
作者:张红;章卓;黄小波;李华;孙玉红;黄新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 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 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安惠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四逆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5%磷酸水,流动相A梯度洗脱(10%~90%乙腈),分析时间为150 min.结果 10批四逆散样品获得240 nm确定了20个共有峰,210 nm确定了24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均在0.99以上.结论 四逆散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全面控制四逆散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作者:李越峰;严兴科;余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glueose 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葛根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葛根素诱导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组织原位杂交观察凋亡基因GRP78在兔斑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兔斑块组织原位杂交显示该基因片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As细胞质中表达增高,可能是葛根素作用靶点之一,如上调该基因,则可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产生一定作用.
作者:赵君玫;魏群;毕红征;沈晓君;张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瑞香素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TLR1~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瑞香素对B淋巴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分离T、B淋巴细胞;MTT法探讨瑞香素作用B淋巴细胞的适宜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瑞香素对B细胞TLRI~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影响,同时检测用抗TLR4单抗封闭B细胞TLR4后TLR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瑞香素浓度为6.25~25.00 μg/ml时对B细胞增殖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与SPA有较好协同作用,以浓度为12.50 μg/ml瑞香素作用强;瑞香素作用的未封闭组与封闭组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封闭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 天然免疫途径中TLR4、TLR9参与瑞香素从基因转录水平增加IL-12的分泌,从而增强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尧荣凤;姜青龙;傅颖媛;曾小平;况南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包载阿霉素(Dox)的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研究其性质.方法 对Dox-CS纳米颗粒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表征,并考察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体外释放,同时将该颗粒应用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CS-Dox纳米颗粒对Dox有较高的包封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Dox被CS纳米颗粒包载后,还保持了较好的抑瘤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Dox的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郑明彬;龚萍;杨雪梅;吴喜仁;梅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浊祛淤逐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康脑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喜得镇口服.结果 SDSVD积分疗效、MMSE积分疗效和ADL积分疗效康脑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5%和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0%和78.33%,前二者指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者指标两组疗效相似(P>0.05).结论 益肾化浊祛淤逐痰法对改善VaD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作者:何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西獐牙莱醇提水沉部位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性黄疸的保肝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模型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低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0.9 g/kg BW),高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1.8 g/kg BW)、阳性对照组(80 mg/kg BW联苯双酯),灌胃大鼠8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6 ml/kg BW 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性黄疸模型;禁食22 h后,腹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的含量.结果 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和TBA的含量,并且给药量在0.9 g/kg BW和1.8 g/kg BW时保肝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川西獐牙菜的醇提水沉部位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性黄疸具有显著的降酶退黄功效.
作者:吕坪;杜玉枝;李岑;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鄂西冬凌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冬凌草叶乙醇提取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鄂西冬凌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冬凌草甲素①,Lasiokaurin ②,对羟基苯甲醛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④,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⑤,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⑥,4',5,7-三甲氧基黄酮⑦.结论 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鄂西地区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宋发军;高洁;杨光忠;王少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探讨川楝子作为)ll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川楝素,再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已知工艺得到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774mg·g<'-1>和0.843 mg·g<'-1>.然后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的索氏提取工艺,所得优组合是85℃,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349 mg·g<'-1>,RSD为1.9%.结论 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虽比川楝韧皮较低,但从实验数据上也说明了川楝子有成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该研究首次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考察,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川楝素的提取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作者:胡芳;容伟;周英;李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节风不同部位中异嗪皮啶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异嗪皮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不同季节肿节风中总黄酮和异嗪皮啶含量有一定差异,10~12月份药材中含量相对较高,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茎、根、根须中含量接近;异嗪皮啶以根中含量较高,叶中含量较低.结论 采收肿节风药材在10~12月份为宜,分析肿节风药材时,样品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叶、茎、根须和根;增加对总黄酮的含量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斌;李忠贵;李雁霞;曾宪仪;朱才庆;余华;魏东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中药狼毒提取液(LD extrat,LDE)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狼毒提取液处理的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分别在24,48和72 h测定狼毒提取液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狼毒提取液诱导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研究细胞凋亡有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狼毒提取液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并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狼毒提取液作用黑色素瘤B16细胞24 h后,能诱导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狼毒提取液能下调抗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和上调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蛋白比率下调、引起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 狼毒提取液下调抗细胞凋亡Bcl-2蛋白和上调促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狼毒提取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莉平;王义善;张国营;刘昆;段慧英;马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龙葵体外抗肿瘤作用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5个不同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SMME-7721,HepG2和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龙葵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另外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结论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是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
作者:丁霞;高思国;李冠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肝肾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龙眼参(LYS)多糖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YLS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给予饮用高氟水([F<'->]=150 mg·L<'-1>)12周复制慢性氟中毒模型.自给予高氟水后的第8周各组开始灌胃给药,YLS多糖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采集肝肾标本,检测各组肝肾组织中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肾MDA、NI显著升高,GSH-Px、SOD活性显著下降,tNOS及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参多糖给药组肝肾MDA、NO降低,GSH-Px、SOD活性升高(P<0.01),tNOS及iNOS活性升高幅度减小(P<0.01).结论 慢性氟中毒可造成大鼠肝肾抗氧化能力降低,龙眼参多糖对其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军;李立;刘林;黄仁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