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丽丽;范艳君;高静;宋启印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治许多慢性疾病中具有目前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药制剂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成分不清,致使无法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二是目前在市场上生产、销售的中药品种虽多,但多数品种没有自身的作用特点,致使临床医生无法进行正确选择.三是临床前研究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差甚远.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固然与目前的检测技术有关,也与目前没有合适的符合中医药理论的疾病(或证候)动物模型有关;以及进行中药药效学评价相关手段、检测技术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从事中药药效学评价的科研人员素质偏低、研究方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密切相关.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加强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密切配合,尽快突破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难关,为中药药效学评价提供可靠的研究对象;加强相关平台建设,为系统阐述中药有效性的相关机制提供保障;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中药药效学设计方案水平,凸现中药疗效特色,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作者:谭正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致人内皮细胞ECV304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0.5 mg/ml川芎嗪干预24 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酶SOD 、GSH-Px的活性.结论 川芎嗪对ox-LDL导致內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
作者:彭小春;马红莺;尹刚;魏芸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中药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 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 葛根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性状区别:野生葛根呈长圆柱形,直径1~6 cm,切面呈棕褐色,纤维性;栽培葛根呈长纺锤形,直径2~12 cm,显粉性.显微组织方面区别表现在:葛根野生品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众多,有多层切向排列的分泌道群,木质部导管粗大,排列密集,淀粉粒较少;栽培品晶鞘纤维束、分泌道群均较少,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径向排列,淀粉粒众多.结论 葛根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晶鞘纤维束、导管和淀粉粒的多少和大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作者:格小光;冯学锋;付桂芳;李晓明;吴志刚;邵爱娟;杨京玉;刘思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离和鉴定白附子炮制后新增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硅胶柱和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硅胶G薄层板和HPLC检识,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Ⅰ),还分离到了其结构类似物质双[5-甲酰基-糠基]-醚(Ⅱ).结论 首次从制白附子中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为中医临床炮制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红伟;张振凌;刘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3种不同性状的赭石、生品及制品的药理作用.方法 断尾法;玻片法;毛细管法;与戊巴比妥协同实验;尼可刹米致惊厥实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结果 赭石有显著的止血、凝血、镇静、抗惊厥、抗炎等药理作用,但不同性状的赭石之间、生品与制品之间的药理作用不同.结论 3种不同性状的赭石、生品及制品不能简单地作为同一种矿物药而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用药目的来选择.
作者:熊南燕;王永艳;姜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医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舌诊作为中医具特色诊断的内容之一,在其现代化的研究进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传统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B超、电镜、热象仪、舌色检查仪、舌体测算仪等的广泛使用,实验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酸碱度、细胞免疫机制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舌诊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其次,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测定舌质的RGB值以及多色度空间的转换实现舌象的量化,改进的Confidence connected区域生长算子提取裂纹区域,有限维模型分析舌色范围,监督FCM聚类算法区分舌质舌苔,基于JSEG 算法和k-NN法对苔质自动分离使舌象数字化以及新型的舌象采集装置实现舌象信息的全面提取和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指标的自动分析等等,中医舌诊研究更是由此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之飞速发展的轨道;再者,舌诊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出现等将舌诊研究拓展到动物实验领域.文章对近些年舌诊研究技术及方法方面的一些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丁宏娟;何建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以肠激一号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处方中白术、防风、陈皮、枳壳4味药材粉末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佳萃取工艺. 方法 以萃取物的重量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找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3个因素的拐点,再设计正交实验方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影响,并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为55 ℃,萃取时间为3 h,CO2流量为25 L/h,解析釜Ⅰ压力8 MPa,解析釜Ⅱ压力6 MPa,解析釜Ⅰ,Ⅱ温度均为45℃,萃取物平均得率为2.75%.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而且稳定性强,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闫雪;唐洪梅;李得堂;何嘉仑;李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木芙蓉叶提取物(CHE)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HE预防组.CHE预防组除腹腔注射40%CCl4外,还给予CHE灌胃,1次/d,至第8周,所有大鼠均被处死.收集大鼠血液,检测转氨酶及肝纤维化指标;取不同部位肝组织除检测脂质过氧化外,还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HE预防组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Ⅳ-C,MDA含量均降低,SOD,GSH-Px,ALB水平升高;病理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CHE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对其产生的肝纤维化有抑制和减轻作用.
作者:沈钦海;秦召敏;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先从脾胃的功能出发,结合文献,论述了脾胃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古至今对阿尔茨海默病从脾胃方面进行的方药及针灸方面的治疗进行综述;此外,还对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概述.得出的结论 是,从脾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是有理论基础的,而且是必要的.
作者:卢阳佳;陈俊琦;黄泳;王升旭;陈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加味青麟丸对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以辛伐他汀为对照药,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脂质及血浆ET-1、CGRP的含量.结果 加味青麟丸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降低模型小鼠血浆中ET-1的含量,升高CGRP的含量.结论 加味青麟丸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可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状态,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佘延芬;杨继军;张瑞娟;肖红玲;杨云峰;曹赫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沙苑子总黄酮(FA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作用以及其对NF-кB表达作用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0.5,0.25,0.125,0.062 5 mg/ ml) 处理MCF-7细胞6,12,24,48,72 h后,SRB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FITC-AnnexinⅤ/PI 双染法检测凋亡率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кB蛋白表达.结果 SRB法显示, 0.5,0.25 mg/ml浓度沙苑子黄酮作用24,48 72 h以及0.125 mg/ml作用48,72 h后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62 5 mg/ml作用48,72 h后以及0.125 mg/ml作用24 h后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差异性(P<0.05).FITC-AnnexinⅤ/PI 双染法FCM(flow cytometry)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沙苑子黄酮(0.5,0.25,0.125,0.062 5 mg/ ml)作用72 h后,MCF-7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1.46%,60.34%,51.27%,46.83%, 晚期凋亡率分别为4.12%,3.27%,2.59%,1.26%.与对照组比较0.5,0.25,0.125 mg/ml组早、晚期凋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62 5 mg/ml组的早、晚期凋亡率也有差异性(P﹤0.05),0.5 mg/ml剂量组的早、晚期凋亡率与5-Fu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 检测NF-κB表达,再用 Band Leader软件分析.结果 0.125,0.25,0.5m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NF-кB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62 5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NF-кB表达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沙苑子黄酮对MCF-7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F-кB表达有关.
作者:韦翠萍;王建梅;顾振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散结抗瘤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移植S180肉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散结抗瘤方组、散结抗瘤方加CTX组(联合组).连续给药15 d后处死小鼠,计算其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VEGF 和HIF- 1α表达.结果 荷瘤对照组的肿瘤生长迅速,散结抗瘤方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联用CTX时抑瘤效果更显著(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给药各组的VEGF、HIF- 1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散结抗瘤方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且与CTX有协同作用,该方可能通过对HIF- 1α的抑制,达到对VEGF 的表达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吴秀丽;陈达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蒲公英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冰乙酸-水(30∶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2 nm.结果 阿魏酸在0.019 24~0.240 5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蒲公英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李喜凤;余云辉;郝哲;邱天宝;杜云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选择一种准确、稳定、简便的松茸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对硫酸-蒽酮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松茸子实体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硫酸-蒽酮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在1.2~12 mg·L-1(r=0.999 3)和1.5~15 mg·L-1(r=0.999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0.13%和0.31%;硫酸-蒽酮法在3h内稳定,苯酚-硫酸法在6h内稳定;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4.28%和4.95%.结论 苯酚-硫酸法测定松茸多糖含量显色灵敏,颜色稳定,操作简便,可作为测定松茸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刘倩;何法林;江春花;白淑芬;王慧芳;喇万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效、灵敏、快速的检测葛根素的新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与化学发光分析联用.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8~180μg·L-1;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8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2.89%(n=11).结论 此法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灵敏度高,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检测结果准确.
作者:胡双修;李于善;杨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法分别测定六味地黄丸水分、丹皮酚和马钱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值(真值),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结果 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建模样品集化学值(真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r(水分)=0.977 4,r(丹皮酚)=0.920 2,r(马钱苷)=0.960 1.检验样品集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水分)=0.991 7,r(丹皮酚)=0.872 4,r(马钱苷)=0.871 2.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化学法测得的六味地黄丸中水分、丹皮酚、马钱苷含量与近红外预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斌;李军会;臧鹏;田瑞华;严勇潮;迟玉明;田明;张录达;严衍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三黄胶囊联合卡托普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高热量饲料加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40mg/kg,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用三黄胶囊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倒数的自然对数值).结果 空腹血糖:三黄胶囊+卡托普利组由模型组(13.60±6.43) mmol/L降为(9.15±2.55) mmol/L(P<0.01);血清胰岛素:三黄胶囊+卡托普利组由模型组(73.60±8.43) μ IU/ml降为(50.25±4.55) μ IU/ml(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三黄胶囊+卡托普利组由模型组(-6.05±0.37)增为(-4.20±0.53)(P<0.01).二药联合应用优于二者单用(P<0.05),与甲福明组相当(P>0.05).结论 三黄胶囊联合卡托普利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优于二者单用,与甲福明作用相当.
作者:陈美娟;葛李;顾立;张兴朋;戴建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头顶一棵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断头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断头后张口喘气的时间;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缺血模型,观察头顶一棵珠对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利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对脑含水量、脑组织ATP酶的活性、LPO含量的影响.结果 头顶一棵珠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减少脑含水量,并可有效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提高脑组织ATP酶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结论 头顶一棵珠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艾明仙;阳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丁香中丁香酚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pH值的释放介质,模拟胃肠道各段的pH条件;按溶出度转篮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普通粉与超微粉中丁香酚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丁香超微粉大累积溶出度为72.17%,粗粉大累积溶出度为52.42%.结论 超微粉碎能促进丁香药材中丁香酚的体外溶出,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丁香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刘莉;刘强;吴伟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鹅不食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AgNO3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F凝胶渗透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鹅不食草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Ⅰ);β-谷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2-(1-羟基丙烷)-4-甲酚(Ⅳ);短叶老鹳草素(Ⅴ);2β-羟基-2,3-二氢-6-O-当归酰多梗白菜菊素(Ⅵ);二氢堆心菊灵(Ⅶ);堆心菊灵(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和珍;刘玉艳;杨艳芳;肖梦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