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李忠鹏;王涛
目的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手术病人,麻醉前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测压,异丙酚、芬太尼及潘可罗宁常规诱导,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I组术中维持以异丙酚4mg@mg@kg-1、氯胺酮2 mg@kg-1@h-1持续微泵静脉滴注,Ⅱ组术中维持以同等剂量异丙酚复合1%~2%异氟醚,观察术前、切皮、钻颅骨、打开硬膜时颅内压的变化,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有创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降低的同时可维持满意的脑灌注,苏醒过程平稳,呛咳、屏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颅内压下降,并伴随明显的脑灌注减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病人.
作者:王志萍;王厚清;靳艳卿;苏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方法制作大鼠程控电磁吸铁棒下落打击脊髓损伤模型,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脊髓损伤后1~2 d灰质区TUNEL阳性细胞数多,随着时间的延长,TUNEL阳性细胞逐渐减少.白质区伤后1 d TUNEL阳性细胞数多,至伤后2 d明显减少,伤后7 d白质区又出现高峰,至30 d白质和灰质区仅见少量散在的TUNEL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白质区和灰质区细胞凋亡演变过程不同.
作者:虞正权;孔庆兖;孙斌;邹雄伟;倪鸣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有核细胞,用TRzol提取RNA,特异引物扩增AFP mRNA,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分析AFP mRNA扩增结果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RNA提取成功率为100%,33例肝癌患者AFP mRNA阳性率为69%(23/33),临床肝内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患者AFP'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临床无转移患者AFPmRNA阳性率为56%(15/27),P<0.05,AFP mRNA阳性患者的肿块大径平均为10.67,AFP>400 μg/L者占40%(8/20),AFP'mRNA阴性患者肿块大径平均为7.13 cm,AFP>400μg/L者占10%(1/10).结论巢式RT-PCR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稳定方法.
作者:朱广迎;陈杰;朱斌;蒋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顺利恢复,2例因切口感染而延期愈合,2例死亡(12.5%).结论果断的手术探查和适当手术方式选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空肠造瘘术是实行肠内营养的较好方式.
作者:冯虎;徐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脐带修复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后部分暴露的疗效.方法将脐带片植入于羟基磷灰石眼座前部或将脐带片包裹取出的羟基磷灰石眼座后重新植入肌锥腔内.结果随访0.5~2 a,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排斥反应、交感性眼炎和植入物外露,眼睑外观饱满,义眼活动良好.结论脐带是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后部分暴露的理想包裹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素民;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之一[1].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故手术耐受性差,恢复慢,如手术后护理不当,有可能延缓恢复过程甚至加重病情.现将我科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7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买东华;潘昕;王美华;吴筱娟;徐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直肠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3例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的扁平粘膜和腺瘤、18例结肠散发性腺瘤、18例散发性结肠癌的PCNA表达.结果PCNA在FAP患者扁平粘膜、腺瘤的标记指数(LI)分别为39.74%±10.08%和65.73%±16.41%,前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后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散发性腺瘤及结肠癌的LI分别为65.95%±12.94%和84.53%±10.3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结肠癌高于腺瘤(P<0.05).结论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在由正常粘膜向癌的转化过程中细胞增殖逐渐增加和活跃,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作者:安燕芳;吕愈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子宫切除术是常用的妇科手术,但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与泌尿器官相邻,术中偶有膀胱、输尿管损伤发生.回顾我院近10年子宫切除术998例,发生泌尿道损伤5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高敏感性β-hCG测定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异位妊娠仍是威胁育龄妇女生命安全和生殖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种类多,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故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85~1999年收治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共32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范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由于患者中约1/4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1],这使得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MI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各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我们对34例AMI病人在入院后6 h内进行了心肌酶谱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I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gb)检测.
作者:姜俊;陈亚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和三色比浊法测定32例急性IT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急性ITP患儿血CD3、CD4、CD4/CD8值急性期明显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CD8、CD19、CD16+56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IgG、IgM、C3、C4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g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均参与儿童急性ITP的发病过程.
作者:高吉照;薛天阳;许伟;朱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退行性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退行性腰椎滑脱往往伴有椎管狭窄症状.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采用椎管减压加短节段固定器固定植骨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白倒芟琳?9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太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用新的精索静脉体检方法,探明青年男性该病的检出率,以期找到一个标准、客观的精索静脉曲张的体检方法.方法采用阴囊滑动触诊法结合阴囊松弛、收缩状态,对138例不育门诊病人和2 547名大学新生的精索静脉曲张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育病人组和大学新生组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分别为44.9%和36.8%.绝大多数初检时阴囊松弛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病人用冷水刺激使阴囊收缩后不能再查出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松弛组的大学新生中68.8%检出精索静脉曲张,而阴囊收缩时其检出率仅5.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的体格检查应在阴囊充分松弛状态下进行,在此状态下用新的体检方法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徐觉剑;吴伟成;罗康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或胸水蛋白含量高时,则易形成多房分隔,致胸水抽取困难,胸水难以吸收.作者根据文献报道,使用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本病16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LC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为胆漏3例,胆道狭窄5例,腹腔、腹壁残留结石各1例,胆总管结石1例,迟发性出血1例.12例中10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死亡(1例胆道狭窄,1例迟发性胆道及腹腔大出血).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术中配合、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及时中转开腹是LC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LC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人颢;刘斌;路逵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Q波急性心肌梗死54例患者在发病24h内行动态心电图HRV分析,19例HRV降低患者采用倍他乐克干预治疗.结果 4周后HRV恢复正常者16例,达84.3%(P<0.01).结论倍他乐克增加HRV,提高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生存率.
作者:王岚英;杨金刚;王新宇;茅佩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严重肝外伤合并其他器官损伤的死亡率高,所以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提高严重肝外伤抢救成的关键.我院1975~1999年共收治肝外伤106例,其中严重肝外伤67例.现将严重肝外伤的外科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伟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7分法对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结果病程在12个月内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76.09%;病程超过12个月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4.71%(P<0.05).结论对2间隙3节段以上脊髓受压合并发育性或退行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对病程在12个月以内者疗效更佳.
作者:刘凯;龚维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术前7 d的静脉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有显著增高(P<0.01).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亦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术前7 d左右的静脉营养支持能够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震;李忠鹏;王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骶管注入1 mg/kg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例在骶麻下行斜疝修补术小儿随机分为3组:A组骶管注入1%利多卡因,B组注入1%利多卡因+0.15%布比卡因,C组注入1%利多卡因+1 mg/kg曲马多,注药容积为1 ml/kg.术后4、8、12、24h随访并记录疼痛评分(LPS)及副作用.结果LPS<3级者B组、C组各时间点明显多于A组,平均镇痛时间C组明显长于A、B组(P<0.01),清醒后再嗜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无明显差异,C组肌力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曲马多1 mg/kg骶管注入是小儿斜疝修补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作者:陈秀侠;李军;马正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