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
目的研究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术前7 d的静脉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有显著增高(P<0.01).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亦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术前7 d左右的静脉营养支持能够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震;李忠鹏;王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由于患者中约1/4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1],这使得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MI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各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我们对34例AMI病人在入院后6 h内进行了心肌酶谱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I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gb)检测.
作者:姜俊;陈亚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方法制作大鼠程控电磁吸铁棒下落打击脊髓损伤模型,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脊髓损伤后1~2 d灰质区TUNEL阳性细胞数多,随着时间的延长,TUNEL阳性细胞逐渐减少.白质区伤后1 d TUNEL阳性细胞数多,至伤后2 d明显减少,伤后7 d白质区又出现高峰,至30 d白质和灰质区仅见少量散在的TUNEL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白质区和灰质区细胞凋亡演变过程不同.
作者:虞正权;孔庆兖;孙斌;邹雄伟;倪鸣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顺利恢复,2例因切口感染而延期愈合,2例死亡(12.5%).结论果断的手术探查和适当手术方式选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空肠造瘘术是实行肠内营养的较好方式.
作者:冯虎;徐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致癌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肺癌和30例非肿瘤病人CYP1A1基因,再用Nco1及Hinf1两种内切酶区分CYP1A1基因的亚型,并分析各基因亚型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YP1A1野生型(Ⅱe/Ⅱe)肺癌组的频率为42.5%(17/40),对照组为60%(18/30);CYP1A1突变杂合型(Ⅱe/Val)肺癌组的频率为32.5%(13/14),对照组为33.3%(10/30);CYP1A1突变纯合型肺癌组为25%(10/40),对照组为6.7%(2/30);Ⅱe/Ⅱe型与Ile/Val型相比两组元显著性差异(P>0.05),Ⅱe/Ⅱe型与Val/Val型相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携带Ⅱe/Ile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度比值比(OR)为1.00,Ile/Val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度OR为1.38,95%CI(可信区间)为0.49~4.0,Val/Val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度OR为5.29,95%CI为1.12~24.9.结论CYP1A1(Val/Val)是肺癌的易患性因素,携带此基因的个体能增加肺癌的易患性.
作者:章龙珍;王绪;史艳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OKT3)抗排斥作用机制.方法使用OKT3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使用电镜、DNA电泳及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同时检测CD95的表达.结果电镜及DNA电泳发现OKT3处理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发生凋亡.TUNEL检测发现处理组凋亡发生率39.8%,显著作者简介:郑骏年(1966-),男,江苏徐州人,主治医师,硕士. 高于对照组10.2%(P<0.01).处理组PBL CD95表达率48.7%,显著高于对照组34.9%(P<0.05).结论上调PBL表面CD95表达,诱导其凋亡是OKT3抗排斥作用的机制.
作者:郑骏年;谢叔良;孙晓青;陈家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Q波急性心肌梗死54例患者在发病24h内行动态心电图HRV分析,19例HRV降低患者采用倍他乐克干预治疗.结果 4周后HRV恢复正常者16例,达84.3%(P<0.01).结论倍他乐克增加HRV,提高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生存率.
作者:王岚英;杨金刚;王新宇;茅佩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洛美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37℃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洛美沙星、利巴韦林的含量.结果各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图谱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洛美沙星注射液可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王江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LC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为胆漏3例,胆道狭窄5例,腹腔、腹壁残留结石各1例,胆总管结石1例,迟发性出血1例.12例中10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死亡(1例胆道狭窄,1例迟发性胆道及腹腔大出血).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术中配合、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及时中转开腹是LC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LC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人颢;刘斌;路逵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介绍22例中、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方法中度虎口挛缩采用全厚或断层皮肤移植,“Z”成形术,示指残端皮瓣转移.重度虎口挛缩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肩胛部皮瓣,示指近节及示、中指背侧皮瓣转移;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者,同时做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0.5~3 a,按顾玉东及TAM系统评定标准测定疗效:优19例,良3例.结论本方法治疗中重度虎口挛缩效果满意.
作者:杨善华;朱昌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脐带修复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后部分暴露的疗效.方法将脐带片植入于羟基磷灰石眼座前部或将脐带片包裹取出的羟基磷灰石眼座后重新植入肌锥腔内.结果随访0.5~2 a,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排斥反应、交感性眼炎和植入物外露,眼睑外观饱满,义眼活动良好.结论脐带是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后部分暴露的理想包裹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素民;高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连续11例病人在低位正中皮肤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下段、不横断胸骨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该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部分经挑选的心脏手术,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损伤小,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心脏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薛松;萧明第;吕志前;卢成宝;袁忠祥;王利民;刘沙;毛建强;钱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结构改变已被公认为是与其病死率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心室的肥厚,对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培哚普利是第3代长效ACEI.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左室结构及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国;郝新生;张洁;沈来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视觉-运动整合(VMI)发育状况,以及VMI与韦氏总智商.因子智商相关关系.方法采用Beery VMI发育测验及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0名年龄在7~12岁LD儿童进行个体测试.结果LD儿童均有VMI能力发育落后,比实际年龄落后15%~45%;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VMI测验结果与韦氏智力总智商、3因子智商相关性分析,与B因子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384(P<0.01).结论 LD儿童视觉-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在智力正常但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中进行VNI测试可以判断儿童有关学习能力缺陷的有无和程度.对儿童学习能力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利用超微结构立体定量法观察山莨菪碱对环孢素A(GsA)肝毒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分3组,每组8只.①对照组:口服橄榄油;②CsA组:口服CsA 25mg/(kg@d);③山莨菪碱组:口服GsA 25mg/(kg@d),腹腔注射山莨菪碱20mg/(kg@d).用药2周后取肝组织制备超薄切片,电镜摄片.立体定量分析指标:体积密度(Vv)、面积密度(Sv)、数密度(Nv)和比表面(δ).结果GsA使肝细胞内质网Vv、Sv增加,δ值降低;微体Vv,Nv降低;高尔基体Vv降低;糖原减少;脂滴Vv增加.GsA对线粒体、溶酶体各项检测值无明显影响.山莨菪碱可减轻CsA引起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脂滴Vv,微体、脂滴Nv,内质网Sv及δ值异常.结论山莨菪碱减轻CsA肝毒性有其形态学基础.
作者:孙晓青;谢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有核细胞,用TRzol提取RNA,特异引物扩增AFP mRNA,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分析AFP mRNA扩增结果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RNA提取成功率为100%,33例肝癌患者AFP mRNA阳性率为69%(23/33),临床肝内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患者AFP'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临床无转移患者AFPmRNA阳性率为56%(15/27),P<0.05,AFP mRNA阳性患者的肿块大径平均为10.67,AFP>400 μg/L者占40%(8/20),AFP'mRNA阴性患者肿块大径平均为7.13 cm,AFP>400μg/L者占10%(1/10).结论巢式RT-PCR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稳定方法.
作者:朱广迎;陈杰;朱斌;蒋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尿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适应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压力-流率测定研究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及逼尿肌功能状态.结果 96例BPH中逼尿肌收缩无力(ACD)7例(7.3%),无BOO 21例(21.9%),BOO 68例(71.8%),BOO伴逼尿肌不稳定(DI)29例;术后获随访的BPH中,5例非BOO、4例ACD术后1 a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大尿流率(Qmax)无明显变化,25例BOO术后3~6个月Qmax正常或显著增加、残余尿显著减少(P<0.01);9例未手术的BOO 1 a后Qmax进一步下降,残余尿增加,IPSS升高,其中3例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ACD.结论应用尿动力学检测BPH有无BOO及逼尿肌功能,对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仁富;陆洪斌;孙晓青;谢叔良;连保罗;乔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手术病人,麻醉前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测压,异丙酚、芬太尼及潘可罗宁常规诱导,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I组术中维持以异丙酚4mg@mg@kg-1、氯胺酮2 mg@kg-1@h-1持续微泵静脉滴注,Ⅱ组术中维持以同等剂量异丙酚复合1%~2%异氟醚,观察术前、切皮、钻颅骨、打开硬膜时颅内压的变化,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有创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降低的同时可维持满意的脑灌注,苏醒过程平稳,呛咳、屏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颅内压下降,并伴随明显的脑灌注减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病人.
作者:王志萍;王厚清;靳艳卿;苏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高敏感性β-hCG测定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异位妊娠仍是威胁育龄妇女生命安全和生殖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种类多,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故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85~1999年收治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共32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范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