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

李瑜;金旭东

关键词:肝移植, 血气分析, 电解质
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肝移植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比容(Hct)、pH、PCO2、PaO2、BE及Na+、K+、Ca2+浓度.结果pH在转流60min、门静脉开放及胆道吻合时显著下降(P<0.05),而在肝动脉开放时极显著下降(P<0.01);BE在转流前、转流开始、转流30 min、转流60min及胆道吻合时显著下降(P<0.05),而在肝动脉开放时极显著下降(P<0.01);Hct在转流30 min显著减小(P<0.05);Na+在肝动脉开放时显著增加(P<0.05);K+在转流开始及转流10 min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随手术步骤的不同而变化.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眼眶肿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眼眶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由手术、病理以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球内肿瘤23例,钙化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15/16);眶内原发良性肿瘤18例;眶内原发恶性肿瘤3例及继发转移性病变3例,大多伴有骨质破坏(5/6);炎性假瘤13例,表现多样.结论CT有助于眼眶肿块定位,对于大部分病变可以单独或结合临床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李江山;李映洁;徐凯;王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及鉴定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CML-DC)并测定其表型.方法取CML患者新鲜抗凝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NC,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联合刺激培养9~12 d,收集培养细胞,光镜形态学分析并细胞计数,结合PE-CDla单抗、FITC-CDl4单抗在流式细胞仪(FCM)上进行CML-DC比例及表型分析.结果CML患者PBMNC经以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CML-DC含量可达3.5%~23.5%,而新鲜分离的CML患者PBMNC中CML-DC含量仅为0.1%~1%.结论CML患者PBMNC经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培养可以生成较多的CML-DC,从而为CML的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基础.

    作者:主鸿鹄;潘秀英;刘军权;陈复兴;徐开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6例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较为凶险的急腹症,病死率较高.既往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然而由于SAP为全身多器官的病变、胰腺坏死灶难以彻底消除同时手术也可增加胰腺及腹腔感染的机会,故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近年来对SAP多主张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成为多数SAP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措施.作者近年对SAP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与手术治疗相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东军;王东;王德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左睾丸静脉腰段的形态特征

    目的探讨左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与左睾丸静脉腰段形态结构的关系,并为临床相关手术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采集58例正常成年男尸左睾丸静脉腰段标本,测量血管外径和静脉瓣膜位置,统计瓣膜出现率;取近末端开口处静脉做石蜡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Van Gieson和Azeun染色,镜检、拍照.结果左睾丸静脉外径(4.8±1.4)mm(2.0~8.5 mm),其中4.0~6.0mm者占64%;静脉瓣膜出现率为53.5%,其中末端开口瓣膜出现率31.0%;统计学分析表明,左睾丸静脉管径与瓣膜出现率以及末端开口瓣膜出现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另外,在末端开口瓣膜缺如的静脉管口处,可见有环行唇状增厚并突向管腔,使管口直径明显小于静脉管径.组织学切片检查发现,环行唇状增厚部分主要是由平滑肌束和结缔组织混合形成.结论本组结果证明左睾丸静脉瓣膜出现率和末端开口瓣膜出现率与静脉管径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推测左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率可能与左睾丸静脉的粗细没有直接关系,但当末端开口瓣膜缺如时静脉管口存在的环行唇状突起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幽婷;王玉兰;刘志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2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并与20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以了解其代谢紊乱的特点和程度.方法选择初发型2型糖尿病40例.入院后常规行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值.结果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高于非肥胖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值则有下降趋势.体重指数与血清甘油三酯、餐后2 h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明显的代谢紊乱,且肥胖越严重其代谢紊乱越明显.故对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病人应兼顾诸多因素予以综合治疗,改善其代谢紊乱程度,以控制和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进程.

    作者:赵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C或5-氟尿嘧啶治疗各类青光眼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C或5-氟尿嘧啶(5-FU)治疗各类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对21对青光眼使用丝裂霉素C或5-FU辅助小梁切除术治疗,1 a后复诊,对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丝裂霉素C组手术成功率为90.5%,5-FU组为81.0%;Ⅰ级手术成功率丝裂霉素C组为81.0%,5-FU组仅为42.9%;功能性滤泡发生率丝裂霉素C组为85.7%,5-FU组为47.6%.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比联合应用5-FU具有更多的优点:方便、可靠、Ⅰ级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泡发生率高.

    作者:王丹梅;石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癌穿孔放置支架后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癌并发穿孔放置带膜支架后再行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例食管癌并发穿孔的患者,选择不同型号的带膜支架置入,1周后进行常规剂量放射治疗.结果带膜支架置入后解除和缓解了食管癌狭窄、封闭了瘘口,放射治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结论食管癌并发穿孔放置带膜支架后进行放射治疗,效果好,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李树坤;董立峰;杨新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注射蝇蕈醇和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小鼠翻正反射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和(或)其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及ED50的影响.方法①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蝇蕈醇0.5 mg/kg、荷包牡丹碱4 mg/kg、蝇蕈醇0.5mg/kg+荷包牡丹碱4mg/kg,15 min后静注20mg/kg异丙酚,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②57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如上腹腔注射药物后,测定异丙酚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值.结果腹腔注射0.5mg/kg蝇蕈醇明显延长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P<0.05),并降低ED50值(P<0.05);4 mg/kg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和ED50值皆无明显影响,但可部分拮抗蝇蕈醇对异丙酚麻醉的增强作用.结论GABAA受体可能不是异丙酚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

    作者:郁丽娜;段世明;王钧;曾因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

    目的探讨围术期肝移植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比容(Hct)、pH、PCO2、PaO2、BE及Na+、K+、Ca2+浓度.结果pH在转流60min、门静脉开放及胆道吻合时显著下降(P<0.05),而在肝动脉开放时极显著下降(P<0.01);BE在转流前、转流开始、转流30 min、转流60min及胆道吻合时显著下降(P<0.05),而在肝动脉开放时极显著下降(P<0.01);Hct在转流30 min显著减小(P<0.05);Na+在肝动脉开放时显著增加(P<0.05);K+在转流开始及转流10 min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随手术步骤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李瑜;金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削术的护理

    我院于1999年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削术(LASIK)治疗眼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散光,成功率较高,并发症极少,手术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现将该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冉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全自动型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治疗目前仍无满意方法,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手术治疗风险性大,且不能改善其预后.全自动型双腔起搏器(DDD)治疗HOCM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基本上可以代替手术治疗.1994年2月至1999年3月我院采用DDD治疗14例HOCM,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晓琴;武维恒;陈菊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心理及专科护理

    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是近年来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光敏药物注入人体后,通过内镜应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组织产生杀伤效应,达到局部抗肿瘤作用.患者经光动力治疗后,护理人员需根据该疗法的特点,将常规护理与特殊护理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心理护理.本科自1990年6月至2001年3月,对11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戴英;张南征;李晓兰;程香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病人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和诊治方法.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痛、黄疸、黑粪等,病理类型中腺癌多,术前有效的诊断方法为纤维胃镜和X线消化道钡餐检查.结论对有上腹痛、黄疸、消瘦、黑粪及腹块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想到本病,以免误诊.

    作者:高春;王涛;张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阴道B超及腹腔镜对不孕妇女进行不孕原因检测

    女性不孕症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的解剖或功能异常,也包括盆腔的一些病变.我们为了检查不孕妇女的不孕原因,应用阴道B超对532例不孕患者进行了子宫、附件及盆腔检查,并对其中的21例进行了腹腔镜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强;孙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早期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MTB比色法对53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中型颅脑损伤17例),26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及21例健康人的血清Mg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4±0.11)mmol/L]显著低于非颅脑损伤组[(0.73±0.88)mmol/L](P<0.05),并显著低于健康人组[(0.86±0.05)mmol/L](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3±0.11)mmol/L]明显低于中型颅脑损伤组[(0.72±0.09)mmol/L](P<0.05).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组Mg2+含量[(0.61±0.11)mmol/L]明显低于单纯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组[(0.68±0.11)mmol/L](P<0.05).结论Mg2+可能参与了继发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重,伤后早期血镁下降越低.早期血清Mg2+水平可作为观察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永坤;徐庆雷;谢观球;李萍;朱霞;王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国产吻合器的技术改进

    目的改进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吻合器的使用技术.方法手术改进方法为先手工缝闭直肠残端,而后行端端吻合器吻合.回顾分析12例肿瘤下缘距肛门5~8cm直肠癌应用本技术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先手工缝闭直肠残端,而后行端端吻合器吻合的技术改进,使国产端端吻合器可方便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作者:徐为;路逵阳;朱孝成;王明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处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合并脑出血是孕产妇特有的疾病.其发生率虽低,但病情危重,直接威胁母子生命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问题已引起妇产科和神经外科的密切关注.作者对我院收治的12例妊高征合并脑出血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成;蒋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成年大鼠嘴侧迁移流内的磷酸酪氨酸阳性细胞

    目的研究大鼠嘴侧迁移流中的磷酸酪氨酸阳性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嘴侧迁移流中存在磷酸酪氨酸阳性细胞,其分布和神经元前体细胞表达的多唾液酸神经细胞粘附分子阳性部位一致.结论嘴侧迁移流中的磷酸酪氨酸阳性表达和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生有关.

    作者:王德广;张凤真;张光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剂量鞍麻在老年患者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7年开始在老年患者肛肠手术中应用侧入法小剂量鞍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穆作振;曹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双标记技术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凋亡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方法.方法设立经甲基泼尼松龙(MP)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P处理组和未经MP处理的对照组.以电镜、DNA电泳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行凋亡定性检测,以流式细胞TUNEL技术(TUNEL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采用PE-CD3联合FITC-TUNEL双标记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发生率.结果TUNEL法MP处理组淋巴细胞凋亡检出率(68.2±6.4)%,显著高于对照组(10.2±2.2)%(P<0.01).双标记法凋亡检出率(70.2±3.6)%,与TUNEL法无显著差异.双标记法检测MP处理组CD3+细胞凋亡率(87.6±4.7)%,CD3-细胞凋亡率(23.0±3.2)%,CD3+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D3-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流式细胞双标记凋亡定量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凋亡细胞及其表面标志,适用于淋巴细胞各亚群凋亡的定量检测.

    作者:郑骏年;黄健;谢叔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