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姜仪辉
目的 从葛根中获取高强度的大豆苷样品.方法 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反复结晶进一步纯化.结果 D101树脂适宜于大豆苷分离,30%乙醇洗脱液放置析出白色沉淀,以甲醇结晶2~3次,得针状晶体,该晶体HPLC测定大豆苷.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分离大豆苷纯度高,安全性能好.纯度92.4%,收得率为3%.
作者:徐刚;吕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糖利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影响,为建立2型糖尿病整体防治方案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收集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加用中药糖利平胶囊,对照组给予西药降糖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测定肺功能.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VC、 FVC 、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和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加用中药糖利平胶囊,均可很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患者肺功能;加用中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地延缓患者肺功能损伤的发展,显示了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优势,为糖尿病临床整体防治方案的建立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作者:王海英;王德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在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川芎嗪干预,观察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PKCζ与ERK1/2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动脉结构正常、清晰,无明显VSMC增殖,颈总动脉损伤大鼠血管内腔面粗糙,中层VSMC大量增殖,内膜增厚,川芎嗪处理后VSMC增殖程度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壁PKCζ与ERK1/2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手术组比较,川芎嗪中、高剂量组PKCζ与ERK1/2表达显著降低(分别P<0.01,P<0.05),川芎嗪中、高剂量组PKCζ与ERK1/2表达较川芎嗪低剂量组相比亦有显著降低.结论 PKCζ-ERK1/2信号通路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该通路实现抗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作者:孙银平;李琴;王煜霞;张大伟;王省;郭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黄丝郁金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为黄丝郁金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黄丝郁金样品,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酸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结果 黄丝郁金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同.三种养分比较来看,钾含量高,其次是氮,磷含量低;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多以器官形成初期含量高,而后逐渐降低.植株氮、磷、钾的积累前期主要集中于地上部,生长中后期主要集中到地下部的根茎和块根部分;8~9月为氮和磷素积累速度快时期,钾有两个快速积累阶段,分别是出苗至9月底和10月底至12月中旬.结论 在黄丝郁金生产中,应及时追肥,尤其是钾肥的补充,生长前期可适量追施,中后期应重施.追施氮肥时,苗期追施量不宜过多.
作者:李青苗;张美;周先建;王三山;舒光明;杨文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传统中药胡芦巴的降血脂有效活性部位进行初步分离和筛选,初步确认胡芦巴降血脂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离得到胡芦巴总皂苷供试液;残渣挥干乙醇,加水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得到胡芦巴多糖供试液;以胡芦巴水提液、总皂苷、多糖、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各给药组于第21天摘除眼球采血,测定高血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胡芦巴水提液组、总皂苷组和多糖组的TG,TC,LDL-C明显降低( P<0.05~0.01) , HDL-C变化不大;胡芦巴水提液组的TG,TC,LDL-C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胡芦巴总皂苷和总多糖均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水提液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隋宏;容春娟;王文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病机复杂,预后不良,病死率高,5年病死率高达50%,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疗法.文章从辨证论治、基本方、自拟方、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等几方面综述了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调整心功能及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吕仕超;张军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汇集与针灸临床实践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围绕针灸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全面检索当前可获得的临床研究,按照循证医学五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0.20统计结局指标.结果 有72篇文章符合纳排标准的临床研究.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本身是否有效,A级证据表明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尤其在止痛方面效果明显.②针灸与常规抗炎药相比是否有治疗优势,如美洛昔康,B级证据表明针刺可能优于美洛昔康或与美洛昔康相当,但副作用少,安全性高.③针灸与推拿疗法相比是否有治疗优势,C级证据表明针刺疗效优于推拿疗法.④不同刺法灸法之间是否存在疗效差异,应该如何选择?如1篇B级证据表明毫针配合火针优于单纯毫针.⑤针灸结合西药是否能增效减毒?1项C级证据表明针灸结合西药优于单用西药,如毫针(齐刺)和温针灸配合利多卡因等局部封闭.结论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是肯定的;针灸和西药相比很可能等效,今后可设计严格的等效性或非劣性试验来验证;针药并用的效果也有一定优势,尚需要高质量试验的证实.
作者:张议元;杜元灏;熊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 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作者:李荣华;聂慧;刘友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从整理医学大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明代在中医学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关万密斋现代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万密斋学说可能的前景四方面探讨了再度研究万密斋学术思想的意义.
作者:文颖娟;潘桂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由于相应的骨量减少、骨质量的降低及老年人对创伤的易感性等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59.89%,而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者约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赵王林;付海燕;杨海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DPPH·法测定沙枣花超临界萃取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沙枣花进行萃取,对萃取物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通过DPPH法测定分离釜I和分离釜II的萃取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 分离釜II总的萃取物的清除能力明显大于分离釜I总的萃取物的清除能力,但是分离釜I的经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醋酸乙酯层,正丁醇层,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的水层的清除能力分别大于了分离釜II各组分的清除能力.结论 沙枣花超临界萃取物各组分对DPPH·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且与体积浓度呈量效关系.
作者:张振华;俞维;王基云;王晶霞;王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体外培养的A549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观察黄连素对A549的增殖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损伤;半定量RT-PCR法分析Bcl-2,Bax,p53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阻滞情况;血清药理学观察大鼠含药血清对A549的作用.结果 黄连素能显著抑制A549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梯状条带;黄连素能够上调Bax、p53,下调Bcl-2的mRNA的表达;大鼠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结论 黄连素能够抑制A549细胞生长 ,诱导凋亡.
作者:史海岭;刘芬;郭晓军;吴国江;朱宝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因肾属水、属坎,心属火、属离.文章从<易经>坎、离二卦的形成谈起,论及其与坎(水)离(火)既济之密切关系,并阐述肾之元阳与心之阳火与机体的重要性,以及坎(水)离(火)既济之与妇科的重要性.
作者:卢燕;姜仪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病因未明、急性起病的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已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的周围神经病.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和针刺治疗观察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12例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晓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神经免疫网络是机体内多维立体网络调控体系.文章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神经免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和其中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表明,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有62味;补气药、补(肾)阳药、补血药、平肝熄风药以及归肾经中药的神经免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比例高,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9.3%.提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归经与神经免疫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神经免疫网络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作者:刘永琦;吴晓晶;范萍;陈丽;颜春鲁;张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凤花洁阴栓对小鼠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环磷酰胺造成BALb/C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经阴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用凤花洁阴栓的高剂量(0.66 g生药/kg)、中剂量(0.495 g生药/kg)、低剂量(0.33 g生药/kg)局部治疗2 d后,定量取阴道冲洗液做细菌学培养和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凤花洁阴栓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阴道冲洗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FU)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 <0.05或P <0.01).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凤花洁阴栓能明显改善阴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凤花洁阴栓对小鼠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晶晶;李沙;傅颖媛;况南珍;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内膜细胞雌激素生成水平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分离培养EMs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随后将分离培养的细胞与混合培养细胞的雌激素分泌水平进行比较,明确EMs内膜高水平雌激素的组织来源,再次混合培养EMs的异位内膜细胞,加入终浓度为50 μg/ml的姜黄素,进行药物干预.分为非EMs内膜细胞组、EMs内膜细胞组、姜黄素组及来曲唑组,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雌二醇(E2)水平.结果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表明,EMs内膜细胞组雌二醇分泌水平高,为(16.82±1.04) pg/ml,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EMs内膜细胞分泌雌二醇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姜黄素50 μg/ml组和0.1 μg/ml来曲唑组较未给药的EMs内膜细胞组分泌雌二醇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EMs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呈高表达,并且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有较强的分泌能力,与非EMs内膜细胞相比,差异显著.姜黄素可抑制EMs体外雌激素分泌的能力,并呈时间依赖性.
作者:余峥;王文娟;张昌军;彭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杨梅茎皮的镇痛与免疫作用.方法 镇痛实验选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免疫实验选用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和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影响.结果 杨梅茎皮水煎液及醇提液能明显地提高小鼠的痛阈,并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杨梅茎皮水煎液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和指数,且可以明显抑制2,4-二硝基氯苯引起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结论 杨梅茎皮有明显的镇痛和免疫作用.
作者:刘文洲;滕有明;谭志鑫;覃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继续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复方中药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本草消渴丹和二甲双胍片灌胃4周,每周末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变化,用RT-PCR检测胰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快,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本草消渴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胰腺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杨宏莉;张宏馨;卢淑兰;李军;王燕;张伟伟;蒋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珠子参多糖(Panax japlcus var Polysaccharide,PJPS)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BALB/c小鼠H22肝癌移植实体瘤模型及腹水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5-氟尿嘧啶组(阳性对照)、珠子参多糖组.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用药组的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肿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肿瘤细胞凋亡率、CD4+/CD8+值、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及生命延长率.结果 珠子参多糖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CD4+/CD8+值,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及生命延长率均高于5-氟尿嘧啶组,珠子参多糖组的抑瘤率及肿瘤细胞凋亡率低于5-氟尿嘧啶组,珠子参多糖组的部分肿瘤细胞有坏死现象及凋亡学形态变化.结论 珠子参多糖对H22肝癌小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的作用.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肿瘤细胞周期,降低VEGF的表达可能是珠子参多糖发挥抗肝癌效应的机制.
作者:陈涛;陈茂华;胡月琴;巩仔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