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半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西娜;侯连兵;西传坡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半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工艺
摘要:目的 制备羟基喜树碱的半固体脂质纳米粒(HCPT-SSLN).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HCPT-SSLN纳米溶液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HCPT-SSLN平均粒径为130.5 nm,多分散系数为0.18,载药量为2.51%,包封率为79.19%,ξ电位为-33.1mV;纳米溶液4℃下放置6个月,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备的HCPT-SSLN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为羟基喜树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苦石莲皮普通粉和微粉挥发性成分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苦石莲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比普通粉和微粉中挥发性成分异同.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石莲皮中的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苦石莲皮普通粉中分离出115个化学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54.7%,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有5种;微粉中分离出119个化学成分,鉴定出64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53.7%,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有9种.两种粉末挥发性成分中有54种相同成分,微粉中含量高于普通粉中相应成分的有28种,其中含量高的分别是柠檬烯(5.311%,普通粉)和亚油酸甲酯(3.388%微粉).结论该实验首次对苦石莲皮普通粉和微粉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袁月玲;霍昕;高玉琼;刘莹;丁丽娜;杨迺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试论《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养生思想

    通过总结<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养生思想,认为篇中的天人相应观、阴阳平衡观、重视阳气观、阴阳气位观、形神合一观、正气为本观、动静协调观、固护脾胃观不仅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钦鹏;徐志玉;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沉香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反应体系的建立

    目的 对影响沉香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沉香RAPD的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变化单一因素的方法对模板 DNA浓度、Taq酶用量、dNTPs、引物浓度、Mg2+浓度、退火温度对RAPD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适合沉香RAPD分析的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20 ng、Taq酶1.0 U、dNTPs浓度为0.3~0.4 mmol·L-1、随机引物浓度为0.6 μmol·L-1、Mg2+浓度1.5~2.0 mmol·L-1.PCR反应条件:94℃,10 min;94℃,1 min;36℃,1 min;72℃,2 min;45个循环,72℃,8 min.结论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作者:邵敏;周鹤峰;唐历波;刘银花;李官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绿原酸在0.20~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回归方程为Y=5 342.2X+1 960.5.平均回收率为100.42%,RSD为1.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耿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 了解薄荷(青茎和紫茎)以及留兰香资源中上部叶片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薄荷和留兰香中Ca和Cu含量均高于土壤中含量,其对Ca和Cu有富集作用.Ca,Mn,Cu,Cr,Pb,As含量在供试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元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薄荷资源各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而青茎和紫茎薄荷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薄荷资源无机元素含量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薄荷叶片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

    作者:杨国丽;吴卫;郑有良;陈黎;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李应东教授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改变,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西医治疗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疗效不佳;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日渐显示出其优势.李应东教授从医20多年对本病的治疗独有神悟,造诣颇深.文章对李老师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之经验进行了简要总结,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者参考.

    作者:刘清君;刘彩梅;巩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甘松挥发油对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及电导电压的影响

    目的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与激活曲线, 甘松挥发油对电流-电压关系(I-V),电导-电压关系(G-V)曲线的影响, 以及对快Na+通道失活(H-I)的影响.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曲线, I-V和H-I曲线.结果正常自然依赖性失活曲线向超极化移位,移动速度10 min内是4 mV.甘松挥发油能降低I-V曲线Na电流的峰电位,但不能改变其Na电位(ENa)从内流向外流的反转电位的方向.G-V曲线明显向超极化方面移动,Vg1/2 =(-59.8±4.22) mV是对照自然失活曲线;Vg1/2 =(-58.8±5.69) mV 是10 PPM甘松挥发油;Vg1/2 =(-68.0±4.36) mV是药物被洗脱后失活曲线(P<0.01,n=6).在除去自然移动值后10 PPM甘松挥发油的Na电位失活作用明显.甘松挥发油应用前, 应用10 PPM甘松挥发油以及药物洗脱后H-I曲线与自然失活曲线比较,校正自然失活因素后10 PPM甘松挥发油实际移动Vg1/2是(18.0±4.50) mV (P<0.01, n=5),洗脱40 min后接近对照状态.结论甘松挥发油对I-V,G-V曲线有向超极化移位的影响.对快Na+通道有加速失活与抑制激活的作用, 然而电压依赖性Na失活是可逆性的.这一作用奠定了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作者:葛郁芝;吴志婷;胡朗吉;Yeh Jay Z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分析、总结近年来中药材生产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论述了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药生产必须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而中药材生产实施GAP,病虫害防治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王红霞;陈随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挥发油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温浸0.5 h,水蒸气蒸馏提取4 h;水溶性成分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煎煮两次,2 h/次.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作者:牛玉乐;李焱;孙艳;黄波;张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作者: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波提取连翘叶总黄酮与总酚酸的实验研究

    目的 确定实验室超声波提取连翘叶总黄酮、总酚酸的佳处理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甲醇浓度(A)、超声时间(B)、提取次数(C)和提取温度(D)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优超声提取条件.结果因素D和C对测定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因素A、B为不显著因素.结论以60%甲醇,超声时间10 min/次,提取3次,提取温度45 ℃为佳超声提取条件.

    作者:田粟;唐龙妹;许丽琴;丁月新;刘汝俊;马莉;薛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贵州产蹄盖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对贵州产蹄盖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基本弄清了贵州产蹄盖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贵州有蹄盖蕨科植物共100种,可作药用植物24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作者:赵能武;张敬杰;赵俊华;潘炉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从肝论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从经络分布、肝脏生理功能及病机转变论述肝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进而对其治法和方药配伍进行探讨.

    作者:孙英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

    目的 测定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为土党参的质量控制及引种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依利特-ODS 2(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测定了贵州11个不同产地的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其范围为0.686~4.035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土党参的质量评价.

    作者:孙庆文;黄敏;何顺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A的含量

    目的 测定高良姜中活性成分二苯基庚烷A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Elite,Hypersil ODS 25 μm (4.6 mm×250 mm);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0∶60);流速1 ml/min.结果二苯基庚烷A的线性范围0.45~3.6 μg,r=0.999 93,回收率99.62%,RSD 1.53%.结论该方法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A分离检测的一种依据.

    作者:周改莲;姜建萍;刘凡凡;辛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民族药五爪金龙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五爪金龙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五爪金龙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五爪金龙.

    作者:焦涛;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建中汤组方配伍效应规律分析

    目的 通过正交拆方研究,分析小建中汤配伍效应规律.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化学物质致痛和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析处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镇痛作用分析以白芍甘草药对作用强;肠推进率实验以生姜大枣作用强;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小建中汤全方为佳处方组合.结论小建中汤全方为综合分析的佳组方.

    作者:陶玲;柏帅;沈祥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贵州不同产地的细叶桉精油化学成分及代谢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贵州两个不同种植基地的细叶桉精油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利用GC-MS进行分析,采用相对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结果56个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蒎烯、樟脑萜、百里香素、柠檬烯、松香芹醇、松油醇、龙脑、蓝桉醇.结论两个基地细叶桉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这些化合物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罗世琼;余正文;赵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8种彝药复方制剂中的微量元素的研究分析

    目的 对8种彝药复方制剂胶囊中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的混酸溶解样品,稀硝酸酸化定容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定.结果8种彝药复方制剂中含有大量钙、镁、磷、铬、锰、铁、锌、铜、镍、铅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论8种彝药复方制剂与其药理作用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薇;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方法采用预发酵法、分离法、酶解法、预发酵-黑曲霉发酵法、双分离法等提取黄姜皂素.结果双分离法的纤维素的平均得率为46.36%,淀粉的平均得率为32.75%,黄姜皂素的平均得率为预发酵法的86.47%,但酸用量为预发酵法的8.33%.结论双分离法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程度高,且生产周期缩短.

    作者:舒国伟;陈合;李庆娟;王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