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媛媛;蒋桂华;马逾英;高颖

关键词:白芷, 药理作用
摘要: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等病症.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鼻炎、银屑病、白癜风等.文章从白芷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白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表明白芷具有解热、解痉、镇痛、平喘、降压、兴奋运动和呼吸中枢、抗菌、抑制脂肪细胞合成、光敏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白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其有些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还未阐明,临床药理研究也未见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大黄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揭示甘草在中药方剂配伍中能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原因. .方法 按传统水煎法制备大黄甘草汤,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大黄与甘草在水煎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增加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降低大黄中结合蒽醌的提取率.结论 大黄与甘草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产生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生成沉淀,降低了结合蒽醌的含量,甘草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作者:韩刚;金光灿;叶小舟;毕瑞;董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肾损害的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肾损害的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顺铂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分为脾虚湿盛、肾气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四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和化疗后第10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化学比色法各检查1次尿A1微球蛋白(a1-MG).结果 服用保元排毒丸后,脾虚湿盛型、肾气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尿a1-M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肾气亏虚型下降明显,总有效率为88.24%,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元排毒丸能治疗顺铂引起的早期肾损害,且对肾气亏虚型疗效较好.

    作者:葛信国;张福产;蒋小燕;王缨;曹杰;周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 d与35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 骨折后21 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 d无明显差别.结论 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许碧莲;吴铁;张新乐;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论药对的组配方式和祛痰法中药对的临床应用

    药对的主要组配方式有:相须相使配对、相畏相杀配对、性味药对配对、趋向药对配对、补泻配对、动静配对及其他药对配伍等.文章结合祛痰法中主要药对的配伍,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母草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益母草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观察益母草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益母草的抗炎作用.结果 益母草(60g和90 g生药·kg-1,ig)及阿司匹林均能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疼痛反应潜伏期,使小鼠10,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并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及抗炎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或稍弱.结论 益母草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王丽娟;张丽;王勇;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市售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含量比较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9个不同厂家的市售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探讨可能影响抗骨增生丸产品质量的因素.方法 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lltima C18(5μm, 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 淫羊藿苷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系统适应性试验和.方法 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市售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淫羊藿药材和抗骨增生丸的制备工艺对其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切实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曾荣;史超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佛山濒危中草药胡豆莲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金佛山民间中草药胡豆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鉴别胡豆莲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得出主要性状和显微鉴别的特征.结论 胡豆莲在性状和显微上均有明显的鉴别特征.

    作者:张军;舒光明;刘正宇;林茂祥;任明波;申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匙精胶囊毒理学研究

    目的 观察小鼠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匙精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和长期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以及大鼠连续灌胃匙精胶囊180 d,观察给药180 d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变化及停药30 d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昆明种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为294.23 g/kg.匙精胶囊大鼠给药180 d的毒性试验,剂量分别为5.0,10.0,20.0g/kg (指含生药量,下同)(相当于临床60 kg人用量的13.3,26.7,53.3倍),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毛色、活动、二便均无异常变化,但给药组大鼠摄食、饮水、体重以及部分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有异常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给药期和恢复期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除给药期间高剂量死亡7只大鼠,解剖发现其肺部和肾脏均有感染,其它给药各组大鼠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匙精胶囊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均已恢复.

    作者:肖小华;徐丽瑛;朱令元;丁琦;郭晟;方铝;钟小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黔产艾纳香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研究

    目的 为使中药材艾纳香的种植栽培科学化,以贵州省罗甸艾纳香种植基地为研究区域,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艾纳香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方法 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定值为标准,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 重金属已存在超标现象.结论 艾纳香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整体呈现出对Cd的富集能力>对Cu的富集能力>对Pb的富集能力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艾纳香植株对重金属元素吸收过程中,Cd和Cu这两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性机制.

    作者:刘峰;胡继伟;秦樊鑫;黄先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痛贴膏中润湿剂的透皮促透作用研究

    目的 评价消痛贴膏中润湿剂的透皮促透作用.方法 选择消痛贴膏中主药独一味所含木犀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体扩散池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接受液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含量测定采用Plati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迪马公司);乙腈∶0.1%磷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0 88~2.04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与对照组渗透系数0.373 2相比,加润湿剂组渗透系数3.97,渗透系数增加10.63倍.结论 该润湿剂能增加消痛贴膏中木犀草素的渗透速率和累积透过量.

    作者:王红梅;张彤;赵婷婷;屈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仲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结构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杜仲叶的结构发育.结果 在豫北地区,3月中旬杜仲叶萌动,4月上旬叶片分化完成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成熟组织.7月叶片厚度达到大,之后趋于稳定.4月叶片绿原酸的含量为0.654%,6月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高,为1.153%.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绿原酸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的11月,绿原酸含量为0.483%.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作者:王太霞;赵红艳;柴志艳;祁文彩;丁位华;晁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强精汤治疗少弱精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强精汤治疗男性少弱精不育症临床疗效和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男性少弱精子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强精汤;对照组30例,口服硫酸锌片和维生素E胶囊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6.67%,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提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1).结论 强精汤能明显增加精子密度,提高精子活力,对男性少弱精子致不育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万春;封俊光;严张仁;马文军;胡蓉;熊佳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叶天士治疗中风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载治疗中风的52首方,90味药进行分析,指出肝阳化风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并认为治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熄风、顾护脾胃、培土制木是叶天士治疗中风的三大法则.其用药规律和治疗法则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袁利梅;杜同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枸杞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枸杞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从基质、药液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70℃,冷凝管口温度35~40℃,PEG6000∶10000配比为1∶7,药膏∶基质∶吐温80配比为1∶3∶0.5,孔径大小30 mg,滴速30 d/min,冷却剂温度6~8℃,滴距5 cm.结论 通过上述工艺条件确定的滴丸成型度好,所制滴丸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滴丸质量标准.

    作者:刘华亮;袁珂;朱建鑫;黄瑜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张发荣教授古法发挥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谈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抢救后,幸存者中约50%~70%的遗留各种功能障碍.现代医家多沿袭王清任气虚血淤说,援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导师张发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气虚血淤论基础上提出气虚精亏痰淤阻络论,并采用益气填精化痰活血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取得显著疗效.本文通过一例病案介绍该法的应用.

    作者:刘骏;陈见纺;陈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活性碳、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表马钱子苷酸(8-Epiloganic acid,Ⅰ)、益母草苷(Leonuride,Ⅱ).结论 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8-表马钱子苷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肉苁蓉生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建华;胡君萍;热娜·卡斯木;堵年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藏成药松石丸中熊胆等3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藏成药松石丸中熊胆、麝香、檀香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建立了简便,灵敏,可靠的薄层色谱(TLC)法.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此品种的质量控制.

    作者:甘青梅;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苍耳子对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苍耳子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和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苍耳子溶液高剂量组(3.75g·kg-1)、中剂量组(1.875 g·kg-1)、低剂量组(0.937 5 g·kg-1)及阳性对照组(格列苯脲)和正常组.另取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苍耳子溶液高剂量组(3.75 g·kg-1)、中剂量组(1.875 g·kg-1)、低剂量组(0.937 5 g·kg-1)、两个阳性对照组(苯乙双胍和糖脉康)、模型组,并取一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灌胃给药10 d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考察药物对正常小鼠和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 苍耳子高、中、低剂量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且具有调节血糖和维持血糖稳定作用.苍耳子高、中剂量能明显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并具有改善高血糖模型小鼠糖耐量的作用.结论 苍耳子对正常小鼠和高血糖模型小鼠有降低血糖和维持血糖的作用.

    作者:张梅;吴越;慕春海;李启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茶树油的抵抗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茶树精油的抵抗力.方法 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培养3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0%的茶树油耐受时间短,作用20 min完全被杀灭;培养7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0.75%茶树油耐受时间长,作用120 min才被完全清除,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滴染滤膜经体积分数2.0%茶树油处理后,均在10 min内被完全杀灭.结论 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茶树油的抵抗力比浮游菌强,随着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抵抗力明显增加.

    作者:黄晓敏;王婧婷;陈春营;李海妙;林良佳;余晓铃;曾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