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积雪草苷对离体动脉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白纪红;赵日红;吕秋军;马宪梅

关键词:羟基积雪草苷, 去甲肾上腺素,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内皮细胞, 胸主动脉
摘要:目的 探讨羟基积雪草苷(madecassoside,MC)的舒张血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张力实验观察MC的舒张血管作用.结果 MC使去甲肾上腺素(NE)和氯化钾(KCl)收缩动脉条的量效曲线右移,大收缩力降低;并对NE诱导的细胞内Ca2+释放所引起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去除血管内皮细胞后MC反而使动脉条收缩进一步增强;在有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其抑制NE收缩的效应消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动脉条的量效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 MC有明显的舒张血管作用,表现为钙拮抗活性,以抑制细胞内Ca2+释放为主;且通过内皮细胞发挥作用,并与一氧化氮(NO)合成通路有密切的关系.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罗丹明浓度.结果 姜黄素不增加阿霉素对BIU-87的细胞毒性作用(P>0.05);而对于BIU-87/ADR,姜黄素明显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P<0.05),逆转指数为4.0.姜黄素明显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作者:王磊;柯红;王一羽;任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力智宝对不完全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脑力智宝对不完全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不完全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连续给药30 d后,进行血液流变学、脑组织丙二醛(MDA)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检测,并观察海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脑缺血损伤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脑内MDA、N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与血管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脑力智宝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脑组织内MDA、NO含量,提高SOD活力,并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与血管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脑力智宝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减轻自由基损伤,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有关.

    作者:江雪华;李锐;周莉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蝇蛆壳聚糖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观察蝇蛆壳聚糖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蝇蛆壳聚糖以大浓度及大给药体积的药液灌胃连续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蝇蛆壳聚糖腹腔注射给药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4 d,灌胃给药全部动物健存,小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计算蝇蛆壳聚糖大给药量为2 700 mg/ kg体重,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67.5倍.腹腔注射给药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结论 蝇蛆壳聚糖毒性较小.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推拿导引与中医养生康复学

    推拿导引不论是作为中医治疗的.方法 ,还是作为养生康复的手段,都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整个中医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推拿导引与中医养生康复都是紧密联系的.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中医文献和古典医籍,并结合自身从事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教学实践,对推拿导引和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轨迹、学术观点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发现推拿导引在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体系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中都足以显示其作用和地位.其独特的实施手法、对象、疗效及应用原则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保健养生,疾病的康复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铁根;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刺人参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刺人参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了各种层析分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刺人参茎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咖啡酰奎宁酸(A)、1-O-咖啡酰奎宁酸(B)、大黄酸(C)、紫丁香苷(D)、蔗糖(E)、葡萄糖(F).结论 3-O-咖啡酰奎宁酸、1-O-咖啡酰奎宁酸、大黄酸均为同属植物中首次分离.

    作者:王海静;严铭铭;武星;邵帅;赵大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甘肃青兰属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甘肃青兰属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在490 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回归方程:Y=0.014 00X+0.000 17 ,r= 0.999 6.测得异叶青兰、香青兰、岷山毛建草和唐古特青兰多糖含量分别为13.38%,10.42%,5.795%,15.07%;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95.03%,3.063% (n= 5);96.42% ,2.830% (n= 5);95.85%,2.470% (n= 5);101.1%,2.044% (n= 5).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青兰属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

    作者:李莉;徐杨;马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癌药用昆虫研究进展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抑癌抗瘤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用昆虫治疗肿瘤的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深入和改进,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药用昆虫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即对研究较热的几种抗癌药用昆虫的抗癌机理进行简要的介绍,为药用昆虫成功地应用于抗癌治癌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林璐璐;牛长缨;雷朝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药用植物鸡骨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鸡骨香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鸡骨香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Mallotucin B(Ⅰ),Cyperenoic acid (Ⅱ),Ent-spathulenol(Ⅲ),Cyperenol(Ⅳ),Lupeol(Ⅴ),β-Sitosterol(Ⅵ),Stigmasterol(Ⅶ).结论 除化合物Ⅱ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鸡骨香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先会;陈尚文;邓世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肿节风药材采收部位与佳采收期的研究

    目的 确定肿节风药材的采收部位与佳采收期.方法 分别将采得的不同季节肿节风药材分为根、茎、叶3部分,以60%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季节肿节风药材各部位中反丁烯二酸和异嗪皮啶的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肿节风药材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茎中反丁烯二酸含量高,根中异嗪皮啶含量高,综合考虑3种有效成分,以6月、8月含量高.结论 6月、8月份为肿节风药材的佳采收期,以全株采收为宜.

    作者:李成仁;王园园;李小艳;宋晓虹;韦琪生;蒋林;叶创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蓟叶中洋蓟素含量

    目的 建立了测定洋蓟叶中洋蓟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用水加热回流提取样品,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 mm×6 mm,5 μm),乙腈-2%的醋酸水溶液(13∶87)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洋蓟素在0.004 9~0.196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洋蓟叶中洋蓟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海英;杜刚;杨阳;张建胜;李正全;李干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羚玳息风丸应用超微粉碎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羚玳息风丸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蜜丸组、超微粉碎组及超微粉碎浓缩组3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传统蜜丸组有效率为70.0%,超微粉碎组有效率为90.0%,超微粉碎浓缩组91.7%,后两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蜜丸组 (P<0.05),超微粉碎浓缩组疗效与超微粉碎组疗效相当(P>0.05),但服用体积减半.结论 超微粉碎浓缩组疗效与超微粉碎组疗效均较好,且超微粉碎浓缩组服用体积小,更方便服用.

    作者:孙文格;李红;郑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叶天士治疗中风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载治疗中风的52首方,90味药进行分析,指出肝阳化风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并认为治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熄风、顾护脾胃、培土制木是叶天士治疗中风的三大法则.其用药规律和治疗法则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袁利梅;杜同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仲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结构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杜仲叶的结构发育.结果 在豫北地区,3月中旬杜仲叶萌动,4月上旬叶片分化完成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成熟组织.7月叶片厚度达到大,之后趋于稳定.4月叶片绿原酸的含量为0.654%,6月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高,为1.153%.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绿原酸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的11月,绿原酸含量为0.483%.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作者:王太霞;赵红艳;柴志艳;祁文彩;丁位华;晁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茎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1%. 结论 紫玉盘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六烷酸(17.21%)、α-桉叶醇(11.68%),与紫玉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卢汝梅;朱小勇;李兵;蔡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活性碳、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表马钱子苷酸(8-Epiloganic acid,Ⅰ)、益母草苷(Leonuride,Ⅱ).结论 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8-表马钱子苷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肉苁蓉生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建华;胡君萍;热娜·卡斯木;堵年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指毛桃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五指毛桃药材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柱温25℃;检测波长2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 min,甲醇-水(15∶85);20min,甲醇-水(55∶45),40 min;甲醇-水(85∶15);45 min,甲醇-水(100∶0);50 min,甲醇-水(15∶85).流速1 ml/min;运行时间50 min;检测波长为246 nm.结果 五指毛桃药材共有9个共有峰.结论 实验方法可行,可为检测五指毛桃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席萍;黄耀海;黄月纯;蔡庆群;曹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针草属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品种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鬼针草属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并比较鬼针草属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品种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Kromasil C 18柱(4.6 mm×250 mm, 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甲醇-0.4 %磷酸水溶液(41∶59);检测波长 360 nm;流速1 ml·min-1.结果 槲皮素在0.02~0.80 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 =3×106X-33 404,R2=0.999 9(n=5),平均回收率99.87%.鬼针草属药材各部位和各品种中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根0.075 %,茎0.48 %,叶1.4 %,狼杷草0.095 %,白花鬼针草0.677 %,婆婆针0.329 %,三叶鬼针草0.085 %.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控制鬼针草属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就化学成分槲皮素的角度考虑,不同部位以叶入药好,其次是茎,因此建议鬼针草属药材以地上部分为好;就不同种而言,以白花鬼针草槲皮素含量高,质量好.

    作者:夏清;刘圆;李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喷涂中药治疗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两例分析

    宫颈非典型增生主要是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变的细胞所代替,目前普遍认为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并且非典型增生的程度越严重,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1].因此及时诊治宫颈不典型增生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极为重要.近年来中药粉剂外用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已取得肯定疗效.

    作者:邓国兴;李新华;张国珍;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仲提取物的致突变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杜仲提取物的致突变性,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实验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检测小鼠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及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进行观察.结果 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影响;对小鼠精子无畸形诱变作用;对供试菌株无致突变作用.结论 杜仲提取物对受试物未见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刘月凤;符达;袁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