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韩刚;金光灿;叶小舟;毕瑞;董玥

关键词:大黄, 蒽醌, 甘草, 甘草酸, 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大黄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揭示甘草在中药方剂配伍中能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原因. .方法 按传统水煎法制备大黄甘草汤,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大黄与甘草在水煎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增加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降低大黄中结合蒽醌的提取率.结论 大黄与甘草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产生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生成沉淀,降低了结合蒽醌的含量,甘草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肾脏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肾脏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分别检测肾脏组织PCNA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肾脏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大鼠(P<0.05).何首乌饮各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大鼠肾脏TUNEL阳性细胞数高于阴性对照组大鼠(P<0.05).何首乌饮各剂量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何首乌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肾脏的增殖能力并抑制其凋亡,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陈雪;牛嗣云;曲银娥;李亚丽;高福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

    中医是以模型思维来构建其理论核心的.这种模型表达为哲学模型、数学模型、模型数学公式推导等.脏、腑、官、窍,都是相对独立的器官或器官群落的演化表达,它们却统一在同一个奇素数演化简式N=2 m+1,揭示出中医几千年来巨大的科学价值,那就是器官演化统一论.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盐酸川芎嗪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 ,对HIF-1α在盐酸川芎嗪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用药组中HIF-1α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缺血缺氧并非在基因转录水平对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行诱导.

    作者:丁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虎杖方剂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虎杖方剂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参照文献.方法 制备CCl4致大鼠肝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CCl4肝损伤组、药物预防组、药物不同剂量治疗组.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 CCl4致大鼠肝损伤组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ALT、AST、AKP活性及NO与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虎杖方剂本身对正常肝脏无损伤作用,而且虎杖方剂预防组与治疗组均能明显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KP活性及NO与TNF-α水平(P<0.01).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虎杖方剂能明显减轻CCl4引起的肝组织及肝细胞损伤.结论 虎杖方剂本身对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作用,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TNF-α的表达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减轻CCl4引起的肝损伤.

    作者:胡宗礼;黄晓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苦碟子注射液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50%乙醇给大鼠灌胃5 d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第3天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第5天给药后检测血清ALT,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及AST(P<0.01或P<0.05),能明显抑制造模大鼠血清中GSH含量降低(P<0.01),明显提高肝匀浆SOD水平(P<0.01),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了药效学基础.

    作者:郭科男;钱宁;董小君;吴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叶天士治疗中风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载治疗中风的52首方,90味药进行分析,指出肝阳化风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并认为治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熄风、顾护脾胃、培土制木是叶天士治疗中风的三大法则.其用药规律和治疗法则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袁利梅;杜同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峡紫皮大蒜与市售百合蒜品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三峡紫皮大蒜与市售百合蒜的品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GC-MS联用法分析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水浴及超声波提取大蒜水溶性物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大蒜蛋白质含量.结果 三峡紫皮大蒜的挥发油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市售百合蒜.结论 三峡紫皮大蒜的品质优于市售百合蒜,是适宜推广的品种.

    作者:杨进;汪鋆植;段和平;邹坤;郭志勇;周媛;但飞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康胶囊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

    目的 建立风湿骨康胶囊中两种有效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ypersil BOD C18( 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0.3%三乙胺水溶液(磷酸调pH为2.8)-乙腈:(88∶12).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进样量分别在0.010 8~0.345 6 μg 和0.009 2~0.292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97.7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风湿骨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邹晶;伍庆;乙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大黄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揭示甘草在中药方剂配伍中能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原因. .方法 按传统水煎法制备大黄甘草汤,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大黄与甘草在水煎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增加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降低大黄中结合蒽醌的提取率.结论 大黄与甘草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产生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生成沉淀,降低了结合蒽醌的含量,甘草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作者:韩刚;金光灿;叶小舟;毕瑞;董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夏枯草辅助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夏枯草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20 g/d,煎服,连用1个月为1疗程.B组采用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化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结果 A组19例,有效率为10.53%;B组38例,有效率为52.63%;C组44例,有效率为75.00%.3组中任意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表明接受夏枯草和CHOP方案联合化疗的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高于仅接受CHOP方案或夏枯草治疗的患者.结论 夏枯草用于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明智;南飞飞;付晓瑞;宋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藏成药松石丸中熊胆等3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藏成药松石丸中熊胆、麝香、檀香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建立了简便,灵敏,可靠的薄层色谱(TLC)法.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此品种的质量控制.

    作者:甘青梅;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痹证从肝论治探讨

    痹证作为病名,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不同.广义泛指机体为病邪痹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如五体痹,五脏痹,喉痹,食痹,水瘕痹,血痹,孟春痹等等.狭义指的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久痹及五体痹等.

    作者:朱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鼻渊灵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鼻渊灵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用正交实验L9(34)优选鼻渊灵颗粒剂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黄芩苷在0.177 2 ~1.772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7),平均回收率为99.3 % , RSD =2.26 % (n = 6);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10倍药材量的水提取3次,1 h/次,醇沉浓度为50%.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 准确、重复性好,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李春花;王永泽;李瑞平;刘素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点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 该.方法 过程简单,准确,易普及,测得所采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为1.88%.结论 可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作者:陈建伟;武孔云;梁光义;靳凤云;黄勇琪;杨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与合煎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的比较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合煎液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18(4.6 mm×250 mm,5 μm ) 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55∶4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中黄芩苷含量明显高于合煎样品.结论 为当归六黄汤分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靳凤云;钟正灵;张丽艳;梁光义;曹佩雪;杨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AMI对照组(n=8)、AMI卡托普利组(n=7)、AMI通冠胶囊组(n=7).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灌胃,通冠胶囊组予通冠胶囊溶剂灌胃,余2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每周称体重后调整剂量,灌药持续4周.检测体重、左心室重量、心脏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体重)、心脏重量指数(心脏重/体重)、血浆醛固酮(ALD)、心肌血管紧张素II(A-II)、心肌组织胶原等指标.结果 结扎大鼠LAD对大鼠体重和心脏重量有一定影响,且对心脏重量影响更大,而服用卡托普利或通冠胶囊能够减少这种影响,两组之间影响力无统计学差异;结扎大鼠LAD能够显著升高心肌局部A-II和血浆ALD水平,卡托普利组和通冠组能明显降低这两项指标,且对于A-II,通冠胶囊组较卡托普利组降低更明显,ALD则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差异;通冠胶囊和卡托普利都可使梗塞区心肌细胞体积变小,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胶原增生减少,但通冠胶囊作用较卡托普利更明显.结论 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脏结构,减轻心脏扩大,降低心肌局部A-Ⅱ、血浆ALD水平,抑制胶原增生并改善Ⅰ、Ⅲ胶原含量,从而提示其具有不依赖于卡托普利的独立的改善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陈伯钧;苏学旭;孟丽琴;高彦利;曾靖;李然;郑佩芝;陈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建立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探讨

    卒中单元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是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措施,应该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

    作者:樊晓靖;张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模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其与OHSS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进一步治疗开拓新的途径.方法 将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制成OHSS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ELISA法检测血中VEGF和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卵巢黄体和子宫VEGF和IL-6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卵巢黄体中VEGF和IL-6明显表达,较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VEGF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和IL-6与OHSS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祝佩芹;秦琦瑜;边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国外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针灸在治疗免疫相关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回顾国外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分析和对比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别,以期从中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郑晖;梁繁荣;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