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观察大蒜素抗隐孢子虫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随后用大蒜素治疗,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按时计数小鼠粪便中卵囊数量,第11天测定小鼠外周血T 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2R ) 和肠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sIg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小鼠粪便卵囊排出数量明显减少( P < 0. 01) ,并且大蒜素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CD4+ T 细胞水平,促进肠道粘膜sIgA 的产生,降低外周血sIL-2R水平.结论 大蒜素对免疫抑制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发挥的.
作者:张珍;郭立东;耿丽;周秀芝;李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大脑皮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参考Bannister′s.方法 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光、电镜下观察了皮质水肿及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血管周围、神经细胞周围水肿带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可见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凋亡减少.结论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赵秋振;李炜;薄爱华;张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风湿骨康胶囊中两种有效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ypersil BOD C18( 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0.3%三乙胺水溶液(磷酸调pH为2.8)-乙腈:(88∶12).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进样量分别在0.010 8~0.345 6 μg 和0.009 2~0.292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97.7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风湿骨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邹晶;伍庆;乙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未病学理论,探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病情演变各阶段的干预作用,认为应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进行干预可能是有效的,但似乎都应该干预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应尽早尽多地进行研究.
作者:赵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针灸在治疗免疫相关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回顾国外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分析和对比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别,以期从中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郑晖;梁繁荣;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 ,对HIF-1α在盐酸川芎嗪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用药组中HIF-1α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缺血缺氧并非在基因转录水平对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行诱导.
作者:丁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其与OHSS的相关性,为临床上进一步治疗开拓新的途径.方法 将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制成OHSS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ELISA法检测血中VEGF和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卵巢黄体和子宫VEGF和IL-6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卵巢黄体中VEGF和IL-6明显表达,较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VEGF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和IL-6与OHSS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祝佩芹;秦琦瑜;边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田基黄多糖对SD大鼠、家犬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BP)的影响.方法 应用颈动脉插管测压法,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给药前后血压值.结果 大田基黄多糖使SD大鼠、家犬及SHR血压明显降低(P<0.01),降压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大田基黄多糖对SD大鼠、家犬及SHR血压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作者:龚受基;苏小建;阮俊;梁映;何乐琼;徐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清热解毒软胶囊的抑菌、抗炎作用.方法 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清热解毒软胶囊低抑菌浓度(MIC);用蛋清诱发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抗炎作用.结果 清热解毒软胶囊具有体外抗菌作用,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9种常见病原菌和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清热解毒软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清热解毒软胶囊具有抑菌、抗炎作用,为清热解毒软胶囊临床用于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等症提供了实验参考依据.
作者:郭芹;杨光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甘肃青兰属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在490 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回归方程:Y=0.014 00X+0.000 17 ,r= 0.999 6.测得异叶青兰、香青兰、岷山毛建草和唐古特青兰多糖含量分别为13.38%,10.42%,5.795%,15.07%;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95.03%,3.063% (n= 5);96.42% ,2.830% (n= 5);95.85%,2.470% (n= 5);101.1%,2.044% (n= 5).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青兰属植物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
作者:李莉;徐杨;马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与确定猫豆的佳采收季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以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1冰醋酸溶液∶甲醇(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 5种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在3.47%~6.55%之间.结论 干枯期采收的猫豆左旋多巴含量高(6.55%),是猫豆的佳采收时期.
作者:巫世红;蒋伟哲;黄敏;黄增琼;苏桂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是因患者在睡眠期间反复发生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起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常见于中老年人,但目前有年轻化趋势,青壮年期即出现身体健康状况严重受损.
作者:刘艳丽;修世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药对荆芥-桂枝、单味药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对荆芥-桂枝、单味药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结果 荆芥-桂枝、荆芥和桂枝挥发油成分分别定性得到51,47和61个结果,占总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结论 药对挥发油成分的数目大致为荆芥和桂枝挥发油成分的加和,但相对含量有变化.
作者:李国辉;李晓如;谭斌斌;曾笑;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褪色反应在药物分析中可以用于药物分析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该文着重讨论药物分析中的褪色反应类型,特别是用于含量测定的褪色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褪色反应、离子缔合褪色反应、加成褪色反应、电荷转移褪色反应和包结褪色反应,以促进药物分析的教学.
作者:马卫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医是以模型思维来构建其理论核心的.这种模型表达为哲学模型、数学模型、模型数学公式推导等.脏、腑、官、窍,都是相对独立的器官或器官群落的演化表达,它们却统一在同一个奇素数演化简式N=2 m+1,揭示出中医几千年来巨大的科学价值,那就是器官演化统一论.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以PCR反应为基础,其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DNA需要量少、无需放射性分析,也不会污染等.该文简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以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药材鉴别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及系统学研究、药材的道地性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作者:王晓慧;汤晓闯;杨恩秀;姜程曦;董建勇;黄志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中药材全蝎人工养殖的条件、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养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丽坤;曹莉;韩日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甘草项下甘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对甘草中甘草苷的提取.方法 进行了正交优选,并与药典.方法 进行了比较.结果 佳提取方法为用药材250倍体积的0.3%氨水,80℃水浴回流30 min,含量测定结果高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项下甘草中甘草苷测定.方法 30%~50%.结论 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
作者:李翠;徐必学;张永萍;梁光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刺人参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了各种层析分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刺人参茎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咖啡酰奎宁酸(A)、1-O-咖啡酰奎宁酸(B)、大黄酸(C)、紫丁香苷(D)、蔗糖(E)、葡萄糖(F).结论 3-O-咖啡酰奎宁酸、1-O-咖啡酰奎宁酸、大黄酸均为同属植物中首次分离.
作者:王海静;严铭铭;武星;邵帅;赵大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药物靶标是指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与药物相互作用,并赋予药物效应的特定分子,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包括多种受体、酶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药物靶标已经成了研发新药的重要手段.该文综述了药物靶标的发现、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建雄;刘志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