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军;毛晓霞;苏占辉;刘玉翠;陈四平
五味消毒饮源于<医宗金鉴>,方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组成;仙方活命饮出于<校注妇人良方>,方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组成.适用于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本人在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前庭疖、扁桃体周围脓肿等诸多疾病,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郭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淡竹叶清热作用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为淡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抑菌实验筛选淡竹叶有效抑菌部位,并采用HPLC-MS法分析抑菌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 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具有抑菌作用,根据液质联用图谱及文献,分析鉴定出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中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香草酸、香豆酸、牡荆苷、苜蓿素7-β-D-葡萄糖氧基黄酮、芦竹素或其同分异构体白茅素及苜蓿素.结论 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各菌种的抑菌效果有较大差异,这一部位可能与淡竹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采用HPLC-MS法分析鉴定有效部位化学成分,保留了液相色谱与质谱兼具的微量、快速的优点,结合了前者的高分离效能与后者的准确性及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稳定可靠,为淡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明;吴启南;宋秋烨;邬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研究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的疏肝健脾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脾虚小鼠自主活动、脾虚小鼠游泳时间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均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ALT活性,增加脾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脾虚小鼠游泳时间.3种制剂等剂量组比较,功效上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标准煎剂>醇沉工艺制剂.结论 逍遥散离心工艺制剂、醇沉工艺制剂和标准煎剂均有明显的疏肝健脾作用,采用高速离心工艺既可保留原方功效又可达到除杂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
作者:陈玉兴;黄雪君;曾晓会;赵自明;杜铁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苎麻叶中总酚酸提取工艺.方法 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采用改进的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总酚酸含量,检测波长为755 nm.结果 适宜的总酚酸提取工艺为用12倍量80%浓度乙醇, 70 ℃提取3次,2 h/次,水稀释体积为700 ml, 碱化pH值为10.测得苎麻叶80%乙醇提取物中总酚酸粗膏得率为19.9%,总酚酸含量为0.214%.结论 该工艺步骤简单,成本较低,提取率高,适合于苎麻叶中总酚酸的工业化提取.
作者:周媛;邹坤;汪滗植;朱静靖;彭元丽;刘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贵州产天葵的块根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天葵块根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41种香气物质.结论 为天葵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适合天葵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作者:彭全材;罗世琼;杨占南;胡继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口腔黏液囊肿是常见的涎腺瘤样病变,包括一般的黏液囊肿和舌下腺囊肿[1].主要是因轻微的外伤使黏液腺导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组织内所致;其次可能是黏液腺导管被阻塞,黏液滞留,使腺导管扩张而成,可发生于含有小涎腺的任何部位,常发生于下唇黏膜,其次为颊、舌黏膜[2,3].这类囊肿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由于有些黏液囊肿较大,手术创伤大,手术费用多.作者2003-10~2007-10间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囊内注射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晓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解煤工尘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正确预防、诊断治疗煤工尘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我们对已诊断明确的32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万松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行肺切除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术后易致分泌功能亢进,造成痰液粘稠、积聚,致排痰困难,造成感染机会加大.并且老年人常常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多种疾病,更易引起感染,并成为感染不易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科自2007-01~12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97例肺切除术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未发现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祖金池;张珂;李鹤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不拘泥于<内经>,而且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发挥.关于黄疸的分类,提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虚劳萎黄五疸之分,并且女劳疸与虚劳萎黄,作为鉴别诊断而提出;关于黄疸的病因病机,不仅提出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劳萎黄等,而且强调湿淤入血分之理;关于黄疸的治疗,不仅重视清热利湿之法,而且将汗、吐、下、和、温、清、补及消等法皆贯穿于其治疗中,同时又强调了预后的判断.因此,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精髓,对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永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1].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邹会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致残率均较高,而且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将逐年上升.植物提取物[1,2]降糖的研究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证实,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我们观察了喇咕多糖在体外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作者:张枬;何学斌;魏守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41 紫柄假瘤蕨又名女金芦、凤尾金星,系水龙骨科植物紫柄假瘤蕨Phymatopteris crenatopinnata(Clarke) Pichi-Serm.的全草.生于海拔1 100~2 600 m的酸性山地山坡林缘、灌丛下、山顶石隙.分布于威宁、赫章、毕节、兴义、安龙、盘县、普安、贵阳等地.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止血,消积作用.主治咽喉痛,瘰疬,小儿惊风,风湿骨痛,淋症,吐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狂犬咬伤.
作者:杨立勇;黄静;杨理明;赵能武;赵俊华;潘炉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达10%~20%,高血压病对人类大的危害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一系列严重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感受器随之减退,其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寻找一种长效降压药物,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离、鉴定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儿茶酚(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酚(Ⅲ);用TLC法检查出大黄素甲醚(Ⅳ).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作者:杨明;葛友群;曾宪仪;彭晓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荨麻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的5a-还原酶抑制活性.方法 基于荧光测定的方法,建立一种5a-还原酶抑制剂体外模型,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提取5α-还原粗酶,与底物睾酮(Testosterone)以及供氢体还原型辅酶Ⅱ(NADPH)共同组成了一种微量反应体系.利用荧光测定仪检测NADPH的含量,以荧光的强弱来判断5a-还原酶的活性,以非那雄胺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反应体系中加入荨麻提取物后荧光值有显著升高.结论 荨麻根的水溶性成分在体外能够抑制5a-还原酶的活性.
作者:冀保全;杨爱岗;朱永宁;逄越;唐玲;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短柄南蛇藤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9种和21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960%和97.518%.短柄南蛇藤叶两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含有9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高的为油酸(普通粉56.711%,超微粉56.988%).结论 该文首次对短柄南蛇藤茎普通粉与超微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霍昕;丁丽娜;刘建华;高玉琼;刘文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板蓝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时间、醇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 液料比是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 h.三氯乙酸法脱蛋白,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分离.结论 板蓝根多糖得率25.63%,多糖含量76.42%.纯化后的板蓝根多糖为分子大小均一的单一组分多糖,不含核酸和蛋白质.
作者:张体祥;刘捷;张萍;马丽;卢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偏重于理论建设,对病证论述相对较少,<圣济总录>对<内经>所涉病证进行了大量的补充,补充内容涉及病证的病因病理以及症状、治法.
作者:刘淑彦;董尚朴;郝蕾;支政;张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 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 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佳方法.
作者:苗明三;张玉林;杨亚蕾;尹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中药复方降脂灵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出膏率和提取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指标进行优选.结果 复方降脂灵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量,提取3次,2 h/次.结论 对于出膏率,提取次数有显著性影响;对于齐墩果酸,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均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陈红红;郭姣;唐春萍;郭彤;何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