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玲;孙艳凌;赵刚
目的 研究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为该类倍半萜结构修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橐吾酮(ligularone,9)进行结构修饰,采用MTT法对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以及橐吾酮结构修饰物进行体外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活性评价.结果 以橐吾酮为原料通过光敏氧化得内酯倍半萜(10),鉴定为6-oxo-8β-methoxyeremophilenolide,通过还原和乙酰化反应获得了2个呋喃倍半萜修饰产物,分别为epiligularol(11),epiligularolacetate(12).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表明所有内酯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对HL-60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6的IC_(50)<10μg/ml,化合物7,8,10的IC_(50)在10~20μg/ml之间,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1~6)活性较强;所有呋喃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没有抑制活性,而橐吾酮通过光敏氧化转化为内酯倍半萜后有抑制活性.结论 首次研究了橐吾酮的光敏氧化反应,橐吾酮的呋喃环光敏氧化后可转化为内酯环;首次探讨了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作用构效关系.该类倍半萜的12(8)内酯环可能是抗白血病(HL-60)的关键活性基团,具有C_9和C_(10)位不饱和结构的内酯倍半萜活性较强.
作者:刘建群;张锐;朱根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新灵微丸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OD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磷酸调pH2.5),检测波长为263 nm,柱温为25 ℃, 流速1.0 ml·min~(-1).结果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分别在10.0~60.0 μg·ml~(-1)(r=0.999 2)和25.0~150.0 μg·ml~(-1)(r=0.999 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24 %和98.66 %.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清新灵微丸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李妍;宋舒暖;李留法;王中彦;莫凤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用动静脉旁路方法 建立大鼠体外血栓模型,用冰水冷刺激加肾上腺素应激法建立大鼠血栓模型,观察二苯乙烯苷静脉给药5,10,20 mg/kg对大鼠血栓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结果 二苯乙烯苷明显降低大鼠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结论 二苯乙烯苷可有效用于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张又枝;杨文哲;吕中明;罗欣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蚂蟥冻干粉针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筛选赋形剂的种类和用量,得出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蚂蟥多肽(whitmanin)的含量,并以此作为主要指标考察制剂质量.另通过长期实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使用5%甘露醇作为赋形剂效果较好;含量测定中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 = 1.8%);其室温留样12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 所制蚂蟥冻干粉针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钟山;杨得坡;崔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阳桃根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另选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4 d,在第0,7,14天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并于第14天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中的SOD及MDA值.结果 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阳桃根醇提物高剂量能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阳桃根醇提物能够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是一种具潜在开发意义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作者:黄桂红;黄仁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变化,分析HRV与DAN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DAN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HRV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与结论 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3组DAN患者的HRV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HRV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阴虚化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是DAN早期的常见中医证型.证实HRV分析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作者:阎英杰;王淑珍;刘福来;冯银香;伊朝晖;魏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重楼是一味传统民族药,其基源为重楼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该属植物全世界共有26种,我国分布有20种.以横断山脉南段为核心的川、滇两省是重楼属植物在欧亚大陆的地理分布中心,也是重楼药材的传统产区.本课题对该地区重楼属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濒危状态开展了实地调查,并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重楼药材的质控标准对该地区50份不同产地的重楼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 可为重楼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尹鸿翔;张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用闪式提取器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萜类内酯的工艺.方法 用正交实验进行提取方法 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银杏内酯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0.8 ml/min,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为30 ℃.结果 闪式提取银杏叶萜类内酯的合适工艺为:植物粒径50目,提取时间5 min,乙醇浓度60%,液固比20:1,此条件下萜类内酯提取率平均值可达1.712 mg/g .结论 闪式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提取银杏萜类内酯的方法 .
作者:王平;陈丹龙;朱兴一;忙怡丽;苏为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资源丰富,共有植物64属、115 种.文章介绍了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和利用现状,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菊科植物资源的一些建议.
作者:张秋燕;张福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灵杞黄斑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肉苁蓉、枸杞子、灵芝、当归、川芎和丹参等主要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灵杞黄斑颗粒中肉苁蓉、枸杞子、灵芝、当归、川芎和丹参的薄层色谱上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鉴别方法 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灵杞黄斑颗粒的定性质量控制.
作者:姚慧娟;胡道德;顾磊;金剑;刘皋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土甘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止咳、祛痰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实验、酚红祛痰实验法观察土甘草的止咳、祛痰作用.结果 土甘草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土甘草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
作者:陈少锋;余胜民;黄琳芸;郭力城;杨东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 脏腑之阴阳,即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是脏腑阴阳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作者:刘克强;张重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麝香乌龙丸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其抑制基因bax的影响,探讨麝香乌龙丸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方法 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麝香乌龙丸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 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取右膝关节胫骨内侧髁软骨,软骨组织切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中bcl-2、bax的水平.结果 麝香乌龙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造模组(P<0.05),bcl-2在麝香乌龙丸组中的表达高于造模组(P<0.05),bax的表达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麝香乌龙丸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达到抑制兔实验性膝骨关节炎软骨中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这可能是该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文;赵鑫;鲍际鹏;谷宁飞;王建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古钩藤醇提液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古钩藤醇提液的镇痛作用,观察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至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古钩藤醇提液具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可减轻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结论 古钩藤醇提液有明显的镇痛和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张兴燊;文丽艳;秦红玲;陈红岚;雷宗焕;李丽;周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海南胆木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海南胆木药材的生产提供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TM C_(18)(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227nm;流动相为甲醇-0.10%磷酸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结果 海南胆木药材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与相对峰面积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 所建立指纹图谱可用于海南胆木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龙;谭银丰;赖伟永;刘明生;符乃光;张俊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急性子药材指纹图谱,全面控制急性子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个不同地区急性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出13个共有峰.结论 该方法 稳定、可靠,可用于急性子指纹图谱的建立.
作者:徐艳;张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胡椒醇提物局部外涂的药理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磷酸组胺致豚鼠足部瘙痒模型测试胡椒70%乙醇提取液的局部抗炎止痒作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小鼠耳廓局部应用胡椒70%乙醇提取液前与应用后5,10,20 min及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后5,10,15,20 min耳廓细动、静脉口径和细静脉血流态,由此评价其对小鼠耳廓正常微循环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结果 胡椒70%乙醇提取液局部外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提高豚鼠足部磷酸组胺致痒阈;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细动、静脉口径及细静脉血流速度,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细动、静脉收缩和细静脉血流速度减慢.结论 胡椒70%乙醇提取液局部外用具抗炎、止痒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作者:邓永坤;董寿堂;王银辉;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提取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中的辣味部位,并对辣味部位与其余部分的镇痛、抗炎、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法分离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并以离线TLC-MS及化学显色法进行鉴别;分别以体外抗菌实验、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进行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提取出的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后者为辣味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抗炎作用与高良姜芳香类提取物相当.结论 高良姜芳香类化合物的抗菌、镇痛和抗炎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辣味部位可分离出来另作特色开发,这样更有利于拓宽高良姜药用资源的用途.
作者:冯丽娜;邓亦峰;梁念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NO和ET水平的变化.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显著增加LAD舒张期峰值流速(P< 0.01),收缩期峰值流速(P < 0.01),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P < 0.01);同时,血浆NO水平升高(P < 0.01),ET水平下降(P < 0.01),NO/ET比值升高(P < 0.01);而对照组LAD血流和血浆NO和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AD血流流速的增加与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以及NO/ET比值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LAD血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
作者:武宇洲;邵立荣;李淑琴;祖秀光;都军;王凤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探讨中医药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的思路与模式.应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 ,根据本病的发生因素与演变发展情况,从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贯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点,探讨新的冠心病防治观点.
作者:武重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