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琴;丁樱
目的 研究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 et Ar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ilexoside D(1);ilexgenin A(2);spinasterol(3);(+)-fraxiresinol-1-O-β-D-glucoside(4);liriodendrin(5);tortoside A(6);magnolenin C(7);丁香苷(8);sinapic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9);4,5-di-O-caffeoylquinic acid(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3,4,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婷;张晓琦;王英;叶文才;赵守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就我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应从构建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利用药学资源培养药师、延长学制、教育的临床化以及出台指导政策方面改善其教育现状.
作者:蒋君好;陈颖;李勤耕;刘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29.52 %),大根香叶烯D(22.32 %),α-石竹烯(19.52 %),β-榄香烯(13.32 %),大根香叶烯B(2.83 %),上述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5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具有一定的药用开发价值.
作者:杨柳;杨东娟;马瑞君;孙坤;范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中药三七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入选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睡前口服中药三七方,对照组(33例)睡前口服复方枣仁胶囊,每两周(1个疗程)随访1次,共两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小,各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前,与其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 PSQI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主要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三七方治疗失眠有效,并在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复方枣仁胶囊,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贺敏;曹在焕;蒋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地格达-4味汤对D-半乳糖胺(D-GlaN)、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护肝片作阳性对照,用不同肝毒剂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动物血清相关指标,用t检验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地格达-4味汤组可降低因D-GlaN所致肝损伤小鼠的ALT及AST (P<0.05);明显降低因TAA所致肝损伤小鼠的ALT及AST (P<0.01).模型组肝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碎片状坏死;护肝片组可见散在点状及小碎片状坏死;地格达-4味汤组可见散在点状坏死,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地格达-4味汤对以上不同肝损伤模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研究为该药的功效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巴根那;高玉峰;青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II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理.方法 建立CIA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熏组、低熏组、高熏组,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熏蒸各组大鼠滑膜细胞中IL-1β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各熏蒸组组间比较,高、低熏组明显低于水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熏组明显低于低熏组,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能明显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并推测中药熏蒸疗法抗炎机制与其抑制IL-1β的表达相关.
作者:沈鹰;吴名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方法 采用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和解吸小叶榕叶水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得出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有较高的吸附率和解吸率,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结论 AB-8能有效富集小叶榕叶中黄酮类化合物,适用于分离纯化小叶榕叶浸膏以提高其有效成分.
作者:冯丹丹;王立升;刘力恒;龚福忠;李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当归注射液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c ODS2(4.6 mm×200 mm,5 μm),测定阿魏酸的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30∶70),其检测波长322 nm;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所用流动相为甲醇-0.6%醋酸水(15∶85),其检测波长403 nm.柱温25℃,流速1 ml/min.结果 阿魏酸在4.44~ 266.4 μg/ml之间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4.508~ 360.64 μg/ml之间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得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104.34%,RSD为2.77%;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为2.2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当归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彭红;付建武;余日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绒柄牛肝菌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Planet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对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甲醇提取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对绒柄牛肝菌中的有效成分腺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在色谱条件下,11份不同绒柄牛肝菌中甲醇有效部位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1个相对稳定的色谱峰,其中确定出9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绒柄牛肝菌中腺苷的含量为0.146%~0.493%.结论 绒柄牛肝菌有效部位RP-HPLC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绒柄牛肝菌及药用真菌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元忠;刘鸿高;张金渝;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肺癌(Ca)和动脉硬化性血管损伤性疾病(As)病人血液中的特异性变化,探讨不同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肿瘤及动脉硬化发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临床确诊肺癌的16例患者为Ca组,12例患者为As组,选择健康大学生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内LPO含量、SOD活性及各组氧化脂质的峰线位置.结果 Ca组、As 组LP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s组SOD活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薄层层析中Ca组、AS与正常组的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布均有不同.结论 Ca与As患者和正常人比较其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特征表现为代谢率增强,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变化.
作者:韩京军;李星云;尹学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综述鹰嘴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民间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结果 鹰嘴豆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明显.结论 随着对鹰嘴豆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其药用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作者:全智慧;徐暾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从本草考证、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生态环境、遗传基因、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对丹参药材道地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丹参在历史上形成了以四川、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所产为道地药材.
作者:赵宝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千里光属植物水煎剂抑菌效果,为千里光潜在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二倍稀释法被用于检测4种千里光对5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种千里光对甲型副伤寒杆菌表现出相同的抑菌效果,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抑菌作用不同,表现为全缘千里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强(MIC = 1.95 g/L),对大肠埃希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抑菌能力差(MIC = 7.81 g/L).结论 全缘千里光可能具有更高的抗菌有效药用成分,同种千里光对不同细菌表现出不同低抑菌浓度可能是由于不同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所致.
作者:敖弟书;钱刚;罗素元;王安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薰衣草精油,比较其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通过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脂质过氧化及溶血反应体系,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薰衣草精油抗氧化能力.结果 两种方法提取的薰衣草精油均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在5个氧化体系中,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薰衣草精油抗氧化作用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薰衣草精油.结论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薰衣草精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刘婷;厍文波;王婷;付伟;郑秋生;李刚;马成俊;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化汤组、西药对照组(尼莫地平)、中成药对照组(血栓心脉宁).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 h后,再灌注30 min.取每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的前2/3,再称取脑组织50~100 mg,制成脑匀浆,检测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用药各组比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三化汤组比尼莫地平TNF-α含量降低明显(P<0.05),和血栓心脉宁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化汤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TNF-α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樊凯芳;唐迎雪;曹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王氏萎胃灵安全性作出正确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王氏萎胃灵分大剂量组(3.6 g/kg)、中剂量组(1.8 g/kg)、小剂量组(0.9 g/kg).大鼠每天灌胃给药,共180 d,并对大、中、小剂量组和正常组进行一般情况观察、体重测量、血液指标、检测脏器系数和对心、肝、脾、肺、肾、脑等29个脏器进行肉眼观察和镜下检查.结果 王氏萎胃灵口服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蓄积毒性(P>0.05).结论 王氏萎胃灵在规定剂量下口服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郑保平;王道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寄生在16种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并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茎枝的总黄酮含量为4.10~7.82 mg/g,其中以桑树为寄主的人工种植的桑寄生茎枝的总黄酮含量为高;桑寄生叶总黄酮含量为18.33~32.08 mg/g,其中以夹竹桃为寄主的桑寄生叶的总黄酮含量高.正交实验结果优选的提取条件茎枝是A_1B_2C_2D_3,即桑寄生茎枝0.5 g,乙醇浓度为6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1∶25;叶是A_2B_1C_2D_3,即桑寄生叶0.5 g,乙醇浓度为70%,超声提取时间为2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1∶25.结论 桑寄生总黄酮含量因寄主植物不同,其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优选的提取方法稳定、可靠、简洁,提取效率高.
作者:李永华;陈士林;卢栋;朱开昕;赵明惠;裴河欢;阮金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34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44∶1;第1、4季度为多发季节;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上呼吸道感染占有明确诱因的70.41%;症状中100%有皮肤紫癜,58.12%有消化道症状,59.83%有关节症状,83.76%有肾脏损害;中医证型中风热夹瘀占33.76%,血热夹以瘀占46.58%.结论 该病发病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发病诱因,中医证型以风热、血热夹瘀为主.
作者:丁樱;管志伟;翟文生;任献青;郭庆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及水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72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步长脑心通胶囊组),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造模成功12 h后处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脑组织中的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通过脑组织干重与湿重之比,算出含水量.结果 芪红利水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中Glu含量较缺血组显著降低(P<0.05);芪红利水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含量较缺血模型组下降显著(P=0.000,P=0.031,P=0.05),芪红利水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较缺血模型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 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具有抗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谷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及脑组织含水量有关.
作者:路永坤;冯国磊;关运祥;秦秀德;王新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低、中、高3个剂量组.模型组给予大量高尿酸饮食,造成肾损害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给予当归补血汤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14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同时测定肾组织SOD和MDA含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观察各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肾组织细胞产生的NO含量和NOS、SOD均减少,MDA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后血清尿酸(UA)水平降低,同时肾组织含量升高,MDA降低,其中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亚芹;刘文敏;马焕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