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保;彭湘君;余磊;李青松
血淤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症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都可以概括在血淤证的病理实质中.近年来,对血淤证的基础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淤证与基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众多学者运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探索血淤证的形成机制.现就近几年血淤证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唐亚平;杨力强;戴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终止早孕的前瞻性研究比较,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阴道流血时间和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09~2007-01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妇科就诊的129例要求终止早孕者,按SAS 9.0系统设置的随机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7例,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方法,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从服米索前列醇开始至胎囊排出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囊组织排出时阴道流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缩短药物流产胎囊排出时间,减少药物流产胎囊排出时的阴道流血量,该方案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作者:邓高丕;彭思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熟地黄的益智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实验并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500 mg/kg)、熟地高剂量组(9 g/kg)、熟地低剂量组(4.5 g/kg).结果 熟地黄能够减少模型动物跳台训练期、测验期错误反应次数并延长测验期触电潜伏期;缩短模型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并增加其跨台次数;降低模型小鼠脑内胆碱酯酶活性、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并能使脑内Glu/GABA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熟地黄对于化学药品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具有增强其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脑内Al3+含量,保护脑组织及维持脑内Glu/GABA的正常水平有关.
作者:曹玉净;沈云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川黄柏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ICP-AES法,对不同产地(巴中、宜宾与荥经)的川黄柏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川黄柏不同生长年限元素含量的变化(荥经)进行测定,以微量元素含量为指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川黄柏中的特征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川黄柏的特征元素为Al,Ca,S,Fe,Mn,Ni,Pb,Cd,不同产地川黄柏的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结论 为川黄柏药材道地性研究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徐敏;万德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简要地说明并着重分析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应注重从文法、自学方法和实践检验等角度去掌握.
作者:江花;肖力强;王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不同品种葛根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甲醇-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测葛根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柴葛、粉葛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葛根素峰分离度提高,峰形改善;葛根素0.204~2.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8.7%(n=5),精密度RSD=0.86%.总黄酮浓度在4.08~16.32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葛根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言才;段金廒;华永庆;宿树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5个不同厂家(分别以代码A,B,C,D和E表示)三黄片的体外溶出度,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水为释放介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厂家的三黄片的溶出度进行测定和比较.使用SPS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对不同厂家三黄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5个不同厂家相互之间的溶出度有显著差异(Sig.<0.01),只有厂家A和厂家B之间无显著差异(Sig.=0.945),厂家C和厂家E之间无显著差异(Sig.=0.238).结论 有必要对各个厂家的三黄片剂进行溶出度检查,以保证临床用药疗效.
作者:卢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金丝桃素及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素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通过测定胞内荧光强度以确定细胞对金丝桃素的吸收,用显微镜观察和MTT法研究金丝桃素及其提取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光活化的金丝桃素对HepG2细胞有显著的体外杀伤效应,其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与金丝桃素的浓度、给药与光照的时间间隔以及光照能量密切相关.结论 金丝桃素及其提取物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预示金丝桃素及其提取物在癌症治疗中有良好的开发研究前景.
作者:王晓利;张俊松;刘金钏;杨汝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及酶链免疫、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鼻渊舒口服液对实验性急性鼻窦炎(ARS)大鼠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依据Y.Gel的改良方法造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鼻渊舒口服液灌胃1周,处死动物,取血及鼻黏膜用分剐用酶链免疫及免疫组化测血和鼻黏膜中IL-6和TNNF-α的表达情况;取肝脏抽提总RNA,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选用Oligo-60S芯片,对鼻渊舒口服液治疗ARS大鼠的差异表达基因谱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 鼻渊舒口服液能显著降低ARS大鼠血中IL-6和鼻黏膜TNF-α表达,发现了与鼻渊舒口服液治疗作用直接相关的24条差异表达基因.结论 首次证明鼻渊舒口服液可能从细胞内PKC信号传导途径影响ARS大鼠IL-6和TNF-α的表达.
作者:朱天民;熊大经;袁晓辉;许必芳;曾秀燕;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石荠苧总黄酮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又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气囊炎等炎症模型,观察石荠苧总黄酮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蛋白质、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石荠苧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炎症组织PGE2含量,抑制角又菜胶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渗出液总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NO,MDA含量,增强血浆SOD活性.结论 石荠苧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聂犇;余陈欢;王芳芳;熊耀康;白冰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凤凰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分析.结果 鉴定出46个化合物,鉴定率95.89%.结论 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有植醇、角鲨烯、(E)-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异植醇、二十碳烷等.
作者:刘尧;毛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临证40余年,勤求古训,探<灵枢>,问<甲乙>,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临床应如桴鼓,现将其临证经验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庞勇;赵利华;黄瑜;王刚;卢琰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化脓灸结合中药治疗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机理、提高疗效,探索治疗乙肝的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制备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选择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醇(GSH-PX)活力,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病理形态学检查为实验指标,探讨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结果 化脓灸结合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MDA含量下降,SOD活力上升,GSH-PX活力上升,并能将某些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娟;胥志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由于卵巢功能退化,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能力衰退的老化过程.雌激素代谢的改变能够引发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常见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等.由于妇女天癸衰竭后的肾精不足与绝经后的雌激素缺失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调节阴阳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
作者:朱其杰;李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豆苷元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0.0~80.0 μg/ml的大豆苷元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处理24 h后,各组SH-SY5Y细胞均出现亚二倍体峰(Sub-G1),细胞凋亡率与大豆苷元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豆苷元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对SH-SY5Y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鹰;朱恒英;李舒梅;赖日勇;唐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山仙颗粒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纯系BALB/c小鼠30只,用U14瘤细胞荷瘤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山仙颗粒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山仙颗粒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TNF-α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山仙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中TNF-α,IL-2的含量.结论 山仙颗粒能够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
作者:李仁廷;范秋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整体和讲求辨证论治,虽然<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对诊病和辨证方法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然而标志辨证论治原则终确立的则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出现.文章以<伤寒论>中的部分条文为例,结合八纲辨证,对诊断思维的基本模式进行研究.
作者:王晓洁;于铁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结果 共鉴定出了3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72%.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5.37%)、蒜氨酸(12.19%)、十二烷醇(10.61%)、蒜糖醇(8.78%)等.结论 没有经过贮存的新鲜大蒜中蒜氨酸的含量较高;超声波预处理法对挥发油的提取不破坏主要化学成分,但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速度.
作者:王新芳;董岩;刘洪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生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教学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主干课,其内容多,易混淆,易学难记.近年来,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制生药学辅助教学课件,合理安排和充实教学内容,变枯燥内容生动化,分散内容系统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了药学生综合素质和对传统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定能力.
作者:高春华;戚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太子参中痕量汞的测定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太子参中痕量汞,系统地研究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的佳条件.结果 太子参中汞的含量较低.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检出限为0.05 μg/L,RSD为1.1%,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6.9%~105.4%.
作者:沈燕;韩超;刘翠平;詹秀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