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鹰;朱恒英;李舒梅;赖日勇;唐丹
目的 建立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菌类药材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 从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方面对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真菌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法对两种真菌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表征区分.结果 两者在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紫外吸收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结论 该鉴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虎奶菇和虎乳灵芝两种类药材的鉴定依据.
作者:杨兰;房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提取分离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技术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认其平面和立体结构.结果 从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烷(n-Eicosane 1),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 2),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 3),二十八烷醇(Octacosyl alcohol 4),棕榈酸(Palmitic acid 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6),豆甾醇(Stigmasterol 7),β-谷甾醇(β-Sitosterol 8),胡萝卜苷(Daucosterol 9),木栓酮(Friedelin 10).结论 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李丽梅;李维林;郭巧生;任冰如;张涵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参芪复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GK大鼠(Goto-Kakizaki wister rats)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月龄SPF级雄性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并另设正常Wister'大鼠对照组.连续灌药4周后,TUNEL染色观察各组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AI),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结果 模型及低剂量组β细胞AI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及二甲双胍组∞细胞AI显著降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及低剂量组胰岛iNOS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iNOS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复方能够抑制GK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细胞iNOS表达有关.
作者:李辉;谢春光;朱天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但因其毒副作用较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扣治疗疗程的正常实施.近年来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提示,中药与化疗同用可降低各种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的疗效.该文查阅近5年的有关文献,从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冬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喋呤,并配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观察疗效.结果 79例异位妊娠患者中17例转行手术治疗,62例保守治疗成功,治愈率78.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用法方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超;冯晓玲;侯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通过学习中医系统论,结合中药复方研究实践,回顾中药复方研究的历史沿革,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指出成分论是以分析还原法研究中药复方,不符合中医药理论;系统仿生论是以系统综合法研究中药复方,符合中医系统论.中药复方的研究应以中医系统论为指导继续探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中药.
作者:王淑玲;孙云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测定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平板改良体外复制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醇提液的不同MIC浓度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结果 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MIC为31.25 mg/ml,1.5倍的MIC(46.8 mg/ml)能使生物膜活菌数明显减少,但不能完全清除生物膜上的细菌,2倍的MIC(62.5 mg/ml)对细菌生物膜有完全清除作用.结论 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但还需要进行临床用药研究.
作者:黄晓敏;简润好;余晓铃;曾穗红;简笑欢;黄伟雄;吴中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三氯化铝(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专属性,并建立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优条件.方法 通过对几类典型结构的黄酮类及多酚类化合物AlCl,显色前后的吸收峰(200~600 nm)进行比较,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的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的合理性.结果 AlCl3显色后,部分黄酮类物质在421 nm处有较强吸收.结论 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的含量具有合理性,并建立了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优条件.
作者:马陶陶;张群林;李俊;孟晓明;黄成;陈玉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葎草提取物抗结核菌活性及有效部位.方法 以体外抑菌实验筛选葎草抗结核活性部位,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律草提取物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葎草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 RV及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具有较明显的抗作用,粗提物的MIC为125 μg·ml-1,高浓度1 mg·ml-1时有杀灭作用.结论 葎草提取物对结核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作者:陈伟光;林霞;睢凤英;尹秀;屠婕红;盛静;黄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 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占60.33%.烷烃类化合物占23.09%,烯烃类化合物占8.67%,醛类化合物占6.14%.结论 22种挥发性成分均首次从该中药中得到相对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1个,其中以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含量高(27.34%).
作者:何玲玲;王新;陆慧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山仙颗粒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纯系BALB/c小鼠30只,用U14瘤细胞荷瘤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山仙颗粒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山仙颗粒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TNF-α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山仙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中TNF-α,IL-2的含量.结论 山仙颗粒能够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
作者:李仁廷;范秋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itic Mellitus,DM)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气阴双补,活血化淤为法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润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教学质量已成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通过重视职业道德与人文教育、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应用多媒体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通过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病例分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课程的知识点、难点与要求.
作者:杨立明;赵华;马岩;吴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CLC-ODS 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λ:440 nm.结果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王宾豪;杨荣平;张小梅;龚桥;励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凤凰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分析.结果 鉴定出46个化合物,鉴定率95.89%.结论 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有植醇、角鲨烯、(E)-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异植醇、二十碳烷等.
作者:刘尧;毛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乌拉甘草提取物对人体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甘草水提物(甘草酸)与醇提物(总黄酮)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乳腺癌细胞株(Bcap-37)、胃癌细胞株(MGC-803)以及肝癌细胞株(Bel-7404)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剂测试其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甘草酸的抑瘤效果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高浓度甘草酸(1 000 μg/ml)对Bcap-37,Hela,MGC-803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6.37%,79.71%,71.06%,对Bel-74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仅为24.2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0~1 000 μg/ml),其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样本浓度大小呈负相关关系,200 μg/ml剂量的甘草黄酮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佳,其对Bcap-37,Hela,Bel-7404,MGC-803等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79.98%,67.91%以及37.86%.甘草酸、甘草黄酮均能有效诱导这4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甘草酸和甘草黄酮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淼;周旭莉;户元林;肖辉;李学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针对药物分析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科药物分析课程教材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吸收新理论完善教材内容;运用新技术成就充实教材内容;运用科技新知识、新事例更新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材的先进性.通过结合当前的科研与生产实际,把该学科的新成果融入到教材之中,实现教材的多媒体化、电子信息化、网络化,这样来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作者:马卫兴;许瑞波;许兴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和当归提取物合用对离体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甲醛诱导小鼠离体肝细胞凋亡.结果 白芍总苷和当归提取物合用可抑制小鼠肝细胞凋亡.结论 白芍总苷和当归提取物合用对小鼠离体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象青;谢军;方焱;张善堂;刘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与制川鸟单煎液相比较,制川乌白芍1:1,2:1配伍组含量降低,而2:3,1:2配伍组含量升高.在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结论 在制川乌配伍白芍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使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余成浩;彭成;余葱葱;郭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