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跑球;汤孟平;张惠佳;刘志雄;刘洪文
目的 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 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占60.33%.烷烃类化合物占23.09%,烯烃类化合物占8.67%,醛类化合物占6.14%.结论 22种挥发性成分均首次从该中药中得到相对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1个,其中以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含量高(27.34%).
作者:何玲玲;王新;陆慧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150 mm ×3.9 mm,4 μm),流速0.8 ml·ml-1,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 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0.3056~1.528 m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1.20%(n=6);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1.024~8.192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46%,RSD=2.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该胶囊中葛根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炎荣;路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评价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药理学英语教材和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与结论与结论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但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英语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作者:潘琳娜;黄丽萍;余日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想治法,观察健脾化痰,通腑泄浊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MS患者48例,采用健脾化痰,通腑泄浊治疗3个月,观察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化痰,通腑泄浊是治疗MS的理想方法.
作者:段海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布瑞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瑞宁注射液,对照组予以传统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25/28)%和57.14%(16/2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布瑞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值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林晓北;吴东林;吴晓英;王成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高萍是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肿瘤临床数十年,运用中药治疗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淋巴瘤的辨治颇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本文拟就高教授临治辨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大鹏;彭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单味免煎中药配方颗粒配制中药汤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煎煮法和溶解法分别生产Ⅰ号止咳舍剂,进行理化和临床对照.结果 用中药饮片生产的Ⅰ号止咳合剂和用单味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Ⅰ号止咳合剂,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味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代替中药饮片生产Ⅰ号止咳合剂.
作者:饶友义;贺德辉;徐旭;沈红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病人围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8例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适应性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无1例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随访1年,所有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 做好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万翠娥;潘运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百会、大椎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百会、大椎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E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GR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ET明显下降,CGRP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百会、大椎能显著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ET,CGRP含量,抑制缩血管物质的释放,促进舒血管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作者:邢燕玲;焦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黄酮含量(mg·g-1)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溶剂量及提取次数和时间3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将柿叶粗粉用25倍80%乙醇提取4次,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结论 此工艺有效成分提取率较高,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作者:张秀梅;曾祖平;王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Glu和Asp的含量.结果 衰老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Glu,As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中药天年饮可明显降低衰老大鼠各脑区Glu,Asp的含量(P<0.05,P<0.01).结论 中药天年饮可改善衰老大鼠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具有延缓脑老化的作用.
作者:张文彬;叶红;陈志宏;薛景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千金妇炎舒的主要药效作用.方法 采用细性致炎、化学性烧伤致炎、非特异型炎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药理模型.结果 千金妇炎舒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及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减少子宫重量系数,改善模型大鼠子宫的病理组织损害,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减少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碳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结论 千金妇炎舒具有较明显的抗、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蔡小军;许惠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瑰宝,而中药材又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许青;巴哈尔古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CLC-ODS 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λ:440 nm.结果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王宾豪;杨荣平;张小梅;龚桥;励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利用原子吸收鉴别中药材贝母的方法.方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器和定碳定硫器对10种产地贝母中的1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 测定出贝母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以测定结果含量为指标,提取特征因子,再利用特征因子作分析.结论 此方法可以用于中药材贝母的鉴别和分析.
作者:张良;李黎;袁瑜;李玉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渊舒口服液对急性鼻窦炎大鼠鼻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急性鼻窦炎大鼠,同时应用其他常规用药作比较,终以大鼠鼻黏膜的病理切片观察为探讨依据.结果 鼻渊舒口服液可以降低大鼠鼻黏膜中的TNF-α.结论 鼻渊舒口服液可以通过调节TNF-α与受体结合和受体后信号传导,下调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减弱白细胞的粘附、游出和聚集,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促进急性鼻窦炎的痊愈.
作者:袁晓辉;熊大经;杨旭;尉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方法 通过研究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历史,分析辨病治疗、辨症治疗与辨证论治各自的优劣,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里程,提出病证方结合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 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方测证、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为病证方结合的临床诊疗标准提供参考是病证方结合研究的主要思路.结论 通过病证结合复制动物模型、通过以方测证的应用,可以把中医学中的病、证、方、药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提高临床的辨证治疗水平.
作者:苗明三;张玉林;杨保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豆苷元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0.0~80.0 μg/ml的大豆苷元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处理24 h后,各组SH-SY5Y细胞均出现亚二倍体峰(Sub-G1),细胞凋亡率与大豆苷元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豆苷元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对SH-SY5Y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鹰;朱恒英;李舒梅;赖日勇;唐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提取分离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技术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认其平面和立体结构.结果 从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烷(n-Eicosane 1),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 2),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 3),二十八烷醇(Octacosyl alcohol 4),棕榈酸(Palmitic acid 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6),豆甾醇(Stigmasterol 7),β-谷甾醇(β-Sitosterol 8),胡萝卜苷(Daucosterol 9),木栓酮(Friedelin 10).结论 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李丽梅;李维林;郭巧生;任冰如;张涵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HSC,MTT法测Tet对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测Tet对HS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在0.5-1 mg/L的范围内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P<0.05).0.5,1 mg/L Tet浓度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闻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et 0.5,1 ms/L浓度组CyclinD1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et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CyclinD1,PCNA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从而发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赵宏贤;陈霞;郭勇;李昌平;陈庄;余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