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德;邵乾
目的 确定提取半边旗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并精制以提高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溶剂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半边旗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确定佳提取条件,然后对半边旗总黄酮进行精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已知黄酮的含量.结果 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对半边旗总黄酮提取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半边旗总黄酮佳提取条件为12倍用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回流2 h,精制后半边旗黄酮含量达到84.3%以上.结论 该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应用价值.
作者:吕应年;邓亦峰;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介绍了近十年来.卷丹和百合化学成分和提取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甾体皂苷、多糖和秋水仙碱;甾体皂苷的提取方法有醇提一大孔树脂吸附法、醇提一正丁醇萃取法;多糖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和复合酶法;秋水仙碱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
作者:车景超;丰杰;辛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红景天苷是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神经细胞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保护、抗氧化、肿瘤抑制、双向调节及影响物质代谢等多种作用.红景天是一种珍贵稀有的药用植物,其单体红景天苷的获取更为困难,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通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大规模培养定向生产红景天的有效成分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对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归纳和综述.
作者:魏平平;张莉;袁堃;石峰;齐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结合中医文献,以中医理论、现代医学有关知识为指导,探析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一步提出健脾化痰活血法是干预糖耐量减低有效方法.
作者:李进龙;王娟;白建乐;李淑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临床药理学中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文献.该文系统阐述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认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必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成为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姚丽梅;朱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正确测定海带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按照不同糖溶液配制标准液在485nm处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按照多糖中褐藻糖与半乳糖比例为标准测得多糖含量为60.42%,介于两种组成单糖测定结果之间.结论 按照多糖中单糖组成比例为标准测定多糖含量具有可比性,可用于海带多糖含量测定.
作者:张忠山;张全斌;王晶;李智恩;徐祖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花块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花块根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舍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2%,分别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结论 姜花块根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及倍半萜衍生物.
作者:彭炳先;黄振中;陈莉莉;陈受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包括挥二苯基庚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糖苷类和苯丙素类等,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作者:周改莲;辛宁;黄陆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苏轼在坎坷的贬谪生涯中,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他始终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的饮食结构,静坐练功,锻炼身体,注重养生养性.
作者:江琼;吴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归纳中医关于痰淤理论的学说,探讨了痰淤与肝纤维化的密切关系,提出痰淤阻滞肝脉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作者:魏国政;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玉液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复制胰岛素抵抗大鼠动物模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玉液汤对脂肪细胞因子Leptin,TNF-α的影响.结果 玉液汤可明显改善Leptin,TNF-α的表达.结论 玉液汤通过改善Leptin,TNF-α的表达,从脂肪细胞因子的角度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作者:付雪艳;董琳;张义伟;于福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项目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有效模式已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受到推崇,但如何实施项目教学?如何编制项目任务书?
作者:曹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Ch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0μm)为色谱柱,用乙腈(A)-0.5%冰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梯度程序为:0 min(A:10%,B:90%)→,16 min(A:25%,B:75%)→22 min(A:50%.B:50%);流速1.0 ml·min-1;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3.0 ml·min-1.结果 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gA=1.341gm+4.360,r=0.999 5;IgA=1.6531gm+5.327,r=0.999 6.线性范围分别为5.0~45μg和0.4~3.6μg;平均回收率分剐为99.94%(RSD=1.43%,n=5)和100.85%(RSD=1.78%,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可有效缩短总分析时间.为较全面控制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库尔班江;苏文琴;张鹏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薰衣草生态特性、分布、精油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应用的系统阐述,为合理有效地应用薰衣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利用综述的方法时薰衣草生态、精油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应用作了具体介绍.结果 薰衣草精油为复杂混合物,药理作用较多,应用广泛.结论 薰衣草资源丰富,多种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国内科研人员应加快对薰衣草及其精油的研究.
作者:张群;扎灵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任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 :在恒温、恒湿、自动光控及电磁屏蔽条件下,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酸枣仁汤,采用慢性电极埋植技术描记电刺激所致失眠大鼠自由活动情况下的皮层脑电图.分析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汤前后失眠大鼠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慢波睡眠Ⅰ期(SWS1)睡眠时相有显著延长作用(P<0.01),对慢波睡眠Ⅱ期(SWS2)没有明显影响(P>0.05),中剂量酸枣仁汤能明显延长失眠大鼠SWS1和SWS2(P<0.01),高剂量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SWS2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结论 酸枣仁汤对电刺激所致失眠大鼠的睡眠周期有影响,且随剂量的变化作用不同.
作者:金阳;李飞;李廷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补气养血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Kromasil ODS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4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氮气流速:2.5 m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在2.248~11.2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99.8%,RSD为1.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补气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易爱玲;周从辉;熊义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栀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 小鼠热板实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等.结果 栀子苷25mg/ks剂量(P<0.05)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栀子苷50 ms/kg剂量组和12.5 ms/ks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栀子苷12.5ms/ks剂量组(P<0.05)和25 ms/kg剂量组(P<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大剂量(50ms/溶液kg)组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炎症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释放没有关系.结论 栀子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方尚玲;刘源才;张庆华;林;英;陈道玉;李世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豆叶霸王的化学成分,为完善和提高该常用中药的质量标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进行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7种化学成分,其中6种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结论 该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化学分类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叶林;李国强;冯育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香丹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89例各种病因的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72岁)和对照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2~75岁).治疗组给予香丹20 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平均3~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P>0.05).结论 香丹治疗眩晕证有良好疗效.
作者:高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