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建新;王建红;伍庆华;马娜;王敏璋;刘海云
目的 探讨低分子姬松茸多糖(a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Agaricus blazei,LMPAB)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端粒酶-RN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10和20μg·ml-1浓度的LMPAB处理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48 h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RNA mRNA表达.结果 LMPAB下调体外培养Bel-7402端粒酶-RNA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端粒酶-RNA 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MPAB具有下调端粒酶-RNA mRNA表达的作用,进而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作者:牛英才;赵学梅;张春;林春荣;李雪岩;刘吉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地蚕药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spher C18柱(5μm,4.6 mm×250 mm),乙腈-0.2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结果 10批药材共标定了25个共有峰.结论 利用地蚕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较全面地反映地蚕药材的内在质量,可用于地蚕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磊;王军花;濮存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双黄连注射剂中组分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甲醇-水(10%的磷酸溶液调节pH至2.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在Diamonsil(钻石)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上洗脱,外标法定量,黄芩苷含量可测定.结果 黄芩苷在5.1~81.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4%,RSD=0.82%(n=5).结论 该方法 简便,灵敏,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精密度较高,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也较高,测定结果显示12 h内黄芩苷稳定,适合于双黄连注射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翟丽;段漓童;郭瑞华;吴来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紫芝发酵菌体中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杯碟法.结果 紫芝三萜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三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为30 mg/ml;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60mg/ml.此外,该三萜的抑菌成分在40℃和60%下(处理2 h)较稳定,但在80℃和100℃温度下,热稳定性较差.结论 紫芝三萜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晓玲;刘高强;周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民间验方痛风饮1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痛风模型大鼠应用痛风饮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踝周径变化值;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IL-1β、IL-6水平;以及右踝关节组织HE染色.结果 痛风饮能明显减轻实验性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站立及行走时压力积分,能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IL-1β、IL-6水平,具有改善致炎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减轻炎细胞浸润的作用.结论 痛风饮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杨洪霞;杨丽芸;张灵敏;靳红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作者:谢雁鸣;宇文亚;王永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小鼠疲劳性运动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用黄芩苷灌胃(ig)10 d,分别进行一次性运动和力竭运动,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 黄芩苷各剂量组和VE组都可以使同运动量小鼠SOD活性明显升高,LPO含量明显下降,力竭运动的给药各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长于运动时照组.结论 黄芩苷具有抗疲劳功能.
作者:左亮;蔡红花;陈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与修订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方法 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选用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4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血竭、白花蛇舌草的TLC鉴别方法 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IE含量测定,血竭素进样量在0.035 22~0.281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n=5);血竭素的回收率为100.29%,RSD=0.51%.结论 该方法 可对克痹骨泰胶囊的主要药味进行准确的定性或定量测定,能更为有效地控制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
作者:赵江红;高超旭;苍海;曹恒涛;姜利勇;王宪龄;柴高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佳工艺.方法 以穿心莲内酯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Na2CO3助剂用量3%(W/W),研磨时间为45 min(物料粒度D95≤44μm),水作溶剂.料液比为1:60(g:ml).该工艺条件下,穿心莲内酯提取率比热回流法提高23.2%.结论 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无需加热、乙醇用量少等特点,是提取穿心莲内酯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宋春娜;王洋;金礼吉;徐永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多糖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联合UVA制备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在造模前给皮肤涂抹虫草多糖溶液,造模后24 h内取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并检测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光老化组皮肤真皮层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皮脂腺不规则增生,纤维组织疏松素乱,常见断裂,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内质网少,虫草多糖保护组明显改善,羟脯氨酸含量较光老化组明显增加.结论 虫草多糖对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华;叶(目亭)杰;李伯勤;应馨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理疏风活络片分别对正常血压SD大鼠及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正常血压SD大鼠,灌胃给予中理疏风活络片(0.41,0.82,1.64g/kg),2次/d,连续7d,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灌胃给予中理疏风活络片(0.41,1.64g/kg),2次/d,连续7日,检测不同剂量中理疏风活络片组用药后每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数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血压SD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在不同剂量中理疏风活络片灌胃后的连续7d中,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中理疏风活络片用药对正常血压及高血压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姜德建;李元建;李年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采用高倍显微镜、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药物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坏死率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的表达,探讨活血化淤,祛淤下胎的中药古方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在70例临床疗效研究中收集到的完整的药物流产标本25例(其中观察组8例,对照组17例),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 ,检测两组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以及PCNA蛋白和Bcl-2的表达.结果 两组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增加早期妊娠的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坏死率,提高流产效果;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降低药物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的PCNA蛋白表达,促进妊娠组织细胞凋亡,提高流产效果;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药物流产蜕膜组织的Bcl-2表达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邓高丕;孙冬莉;李道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鲜品少棘蜈蚣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体外抑菌和抗惊厥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5种常见菌为供试菌,对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硝酸士的宁致痫模型,观察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物.蜈蚣水提物能够明显提高抗惊率,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潜伏期达到(372±146.9)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蜈蚣醇提物没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结论 蜈蚣活性成分及作用效果与提取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周莉莉;黄迎春;任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芩地颗粒剂成品检验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芩地颗粒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芩地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用TLC方法 检查重复性良好;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苷含量不得小于2.0%;颗粒剂含水量用干燥失重法,含水量不得大于14%.结论 各项检验方法 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沈德凤;庞茂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技术与传统提取方法 时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分析测定,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 丹参酮ⅡA超微粉碎提取的佳工艺为A3B2C2,即80%乙醇8倍量提取10 min.结论 提取时间及乙醇浓度对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影响较大.
作者:贺建东;付廷明;郭立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找出导致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为鸭掌散颗粒汤荆制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甘草酸含量测定进行方法 学考察;在相同的煎煮时间条件下制备鸭掌散传统汤剂、颗粒汤剂,并测定其甘草酸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相同煎煮条件下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经数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 导致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是制备两种汤剂时加热时间不同而造成的.
作者:武孔云;梁光义;冯华;叶世芸;靳凤云;贺祝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香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mak(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39 36~0.787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1.3%(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 快速、准确,适用于香连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侯峰;田金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用合煎(传统汤荆)、分煎(配方颗粒汤荆)方法 制备的鸭掌散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2 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②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鸭掌散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①鸭掌散分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②鸭掌散分煎液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而合煎液没有;合煎液时白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结论 与传统汤剂比较,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抑菌谱较广.
作者:叶世芸;冯华;武孔云;靳凤云;贺祝英;田维毅;梁光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综述了国内外对白花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白花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耿红梅;祁金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复制H22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黄芪多糖组(APS)、顺铂组(DDP)、联合组(APS+DDP).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毒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实验19 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小鼠肿瘤重量,计算出抑瘤率.结果 APS单用组的1422肝癌平均瘤重为(1.29±0.2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73)g(t=3.975,P<0.001).APS与DDP合用组的1422肝癌平均瘤重为(0.52±0.31)g,均明显低于APS单用组(t=9.935,P<0.001)和DDP单用组(t=4.197,P<0.001);其抑瘤率达72.0%,明显高于APS单用组(x<'2=17.376,P<0.001)和DDP单用组(x<'2=5.079,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毒副反应明显低于DDP组,生存质量优于DDP组.结论 黄芪多糖和顺铂对小鼠14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顺铂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宏思;黄卫彤;韦鹏涯;黄衍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