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齐来;杨韶平;夏侯国论
1992-10国务院第106号令发布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自1993-01-01<条例>施行后,年产值过亿元的中药保护品种逐年增多.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益智、红豆蔻为临床常用的中药,它们来源均为姜科植物,性状有所相似,但他们的临床用途有所区别.临床配方、发药时如不仔细辨认,容易混淆、配错.现将它们的性状鉴别分述如下:
作者:叶邦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虽能治外寒内饮之哮喘,但临证应用时仍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辨明虚实寒热,病属何证,注意灵活机动,随证加减,使方药与病证,病机相符,方获良效.
作者:王如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育大学生的成长是我们老师的职责.现在这个社会,对年轻人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教育应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先.现在学校很多,但有的学校教育偏了.它不是全面发展,它偏了,偏在科技,偏在经贸,偏在这上面.伦理道德、法制教育、人文疏忽了,这个东西不常教了,像鸟的两个翅膀只有一个,那个翅膀没有了,飞几下就掉下来了,就这么回事.
作者:陈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龙眼核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龙眼核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法从龙眼核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1.634mg/ml,回收率为99.65%,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 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龙眼核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唐玉莲;黎海妮;韦柳斌;李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中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观察活血化淤中药血必净对其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ICU住院的急性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中胃肠道功能障碍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炎、补液,支持呼吸,纠正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控制心衰等;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中药血必净200 ml,1次/d,共28 d.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胃肠道功能障碍,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内细菌和毒素释放入血,加重MODS,用中药血必净能有效地清除内毒素及炎症介质,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白雪歌;曹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沉香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为沉香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汪科元;梅全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摸索天麻多糖(GPS)水提和试验预处理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物料比、时间对天麻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试验预处理(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在天麻多糖纯化工艺中的应用.结果 各因子影响GPS提取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水提佳工艺为物料比1∶40,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3 h.微波处理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波,8 min即可.结论 该方法 科学、简便,为天麻多糖提取纯化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晓霞;罗学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鹰嘴豆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方法 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5%,RSD为1.45%.结论 该实验方法 可控制质量.
作者:马合木提·买买提明;海力茜·陶尔大洪;玛依拉;巴吐尔·买买提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断血流胶囊中醉鱼草皂苷Ⅳb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 ml·min-1.结果 醉鱼草皂苷Ⅳb在3.17~31.7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2%).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断血流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 .
作者:陈燕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测定宣肺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40℃,进样量10 μl.结果 线性范围是:葛根素0.0463 2~0.694 8 μg,r=1.0.平均回收率为103.24%,RSD为0.44%.结论 该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邢俊波;曹红;贾恒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高纯度芦丁的目的 是用作对照品或满足其它特殊需要的试剂.方法 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并将其制备成对照品.采用既简便又经济的酸提碱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经过精致,分离得芦丁对照品,并用一般方法 、薄层层析法、核磁共振法进行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经化学法、薄层层析法鉴定,核磁共振鉴定表明芦丁样品与芦丁标准品图基本一致;高效液相测得含量98.05%.结论 此种实验室制备芦丁对照品的方法 操作简单易行,产品纯度较高可作为时照品代替标准品用.
作者:赵文彬;许玉华;王鲁石;莫民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清咽排毒颗粒在解热、镇痛、抗炎、止咳、祛痰、体外抗菌、体外抗病毒等方面的作用,为其临床用于风热型急性咽炎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热板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泄法、低抑菌浓度法和鸡胚内抗病毒法.结果 清咽排毒颗粒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热板法引起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甲型流感病毒H1N1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清咽排毒颗粒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止咳、祛痰、体外抗菌、体外抗病毒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李湘力;黄鸣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荠菜抗炎止血药理作用.方法 分别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小鼠断尾出血时间(BT),小鼠血浆复钙时间(RT)的方法 ,ig给药,观察荠菜的抗炎止血作用.结果 荠菜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能明显缩短小鼠BT及RT.结论 荠菜具有一定的抗炎止血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止血作用能部分解释荠菜生药的传统功效.
作者:岳兴如;阮耀;赵烨;王澍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花蕊石炮制前后红外光谱特征,寻求红外光谱是否对花蕊石有鉴别意义.方法 运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生花蕊石及煅花蕊石进行分析.结果 炮制前后的花蕊石红外光谱图有明显差异.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花蕊石进行直接、快速、有效分析,为炮制前后的花蕊石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锦飚;李祥;陈健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证实八珍益母丸有镇痛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熟板法和扭体法致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八珍益母丸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 八珍益母丸能提高热刺激所致小鼠痛域值,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和甲醛致小鼠足肿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 八珍益母丸对小鼠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何晓燕;许红丽;孙忠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黄芩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手术移植法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芩素高、低剂量组,测定大鼠的血清TNF-α,IL-6,IL-8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异位内膜标本中Bcl-2,ICAM-1的表述.结果 黄芩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NF-α,IL-6,IL-8活性明显降低,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异位内膜标本中ICAM-1,Bcl-2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黄芩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IL-6,IL-8产生,抑制ICAM-1,BcI-2的表达以及增强脾脏NK细胞活性有关.
作者:张军;万淑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黄芩(Scutellaria radix)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 进行结构鉴定,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体外二苯代苦昧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 从黄芩中分离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黄芩苷元,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和5,7,2,'6'-四羟基黄酮,其中黄芩苷元(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50%时的浓度(IC50)为19 μmol/L.结论 黄芩苷元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是黄芩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成分之一.
作者:宋成岩;刘宇;朴锦花;朴光春;吕惠子;李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02~2003-03,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8例,并与单纯西药保守治疗45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探讨了中医对急黄本质的认识,总结了急黄的治法治则,中医用药规律,归纳了富有特色的中医多途径给药方式,并提出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合理运用中药,同时采取多途径给药方式是目前提高中医治疗急黄临床疗效切实有效的方法 .
作者:霍获;杨运高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