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先;杨令延;胡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医科大学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通大学医科学生457名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分析,考察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结果:女生在抑郁(P<0.01)、焦虑(P<0.001)、恐怖因子得分和总均分(P<0.05)上均高于男生.结论:医科女生与男生相比存在一定的情绪性心理问题倾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特别予以重视.
作者:严军英;秦正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0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术(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22例行CTPA检查,对比剂总量30mL(350mgI/mL)、注射速率5mL/s.采用阈值跟踪触发技术,在主动脉弓上约1cm处的头臂静脉腔内描画ROI,阈值为120Hu,触发后延迟3s开始扫描,数据采集时间5~6s.观察1~5级肺动脉,分别记录各级血管诊断栓塞阳性、阴性及不确定性血管数目,并且测量肺动脉主干的CT值.结果:观察血管22支,左、右肺动脉44支,叶肺动脉110支,段肺动脉440支,亚段肺动脉880支.1~5级肺动脉血管1496支,确诊1332支(89.0%),不确诊164支(11.0%);其中1~4级血管616支中可确诊604支(98.1%),不确诊12支(1.9%).诊断为肺栓塞7例共累及各级肺动脉133支(8.89%),肺动脉栓塞阴性1 199支(80.15%),不确定164支(10.96%).肺动脉主干CT值为252.2±73.6 Hu.结论:30mL对比剂CTPA可达到肺栓塞诊断要求,并可减少对比剂对患者的潜在危害.
作者:骈文婷;张伯生;贾福艳;张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用食盐和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处理海蜇,其铝含量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方法:用铬天青S光度法定量检测海蜇中的铝含量.结果:(1)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对络合物进行扫描,确定其大吸收波长为620nm.(2)吸光度A分别为0.530、0.542、0.550、0.583.随着铬天青S加入量的增加,络合物颜色加深.(3)pH值影响:实验显色条件为pH6.7~7.0.(4)佳显色效果回收率试验:取3份不同海蜇食品加入一定量铝,回收率92%~110%.(5)32份海蜇样品铝含量超标严重,总铝含量高达2 300 mg/kg.结论:采取干法消解,铬天青S光度法检测海蜇中的铝含量,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作者:陈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城区土壤中氡浓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测氡仪检测土壤氡浓度,在测量区域内按1km×1km网格状十字形布置测点,测点深度为600~800 mm,采样孔径为20mm,绘制南通市城区土壤氡浓度分布图.结果:南通主城区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为14 885 Bq/m3,高为38000Bq/m3,低为2 800 Bq/m3,69.9%浓度范围在6 000~20 000 Bq/m3.结论:南通市城区某些地点土壤氡浓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进行区域性的土壤氡浓度普查及大型公共建筑室内氡污染状况调查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陈波;顾淑清;杨宇民;王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唇边针治疗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完全性失语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针刺人中、哑门穴和PACE、Schuell言语训练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唇边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失语评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唇边针刺同时施以言语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玉华;王保才;倪占旭;王联庆;李媛;宫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焦虑是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对于预期威胁的一种心理情绪反应.手术可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的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常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前焦虑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严重影响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1].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之一,目的是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维持佳的身心状态[2].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3月1日-31日普通外科择期和限期手术患者256例,对其中130例实施术前访视干预,并与进行常规的术前访视126例对照比较,旨在观察术前访视干预降低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
作者:瞿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刚;陈杨;陈佳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征对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评估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低下、吸烟史、术前辅助治疗、切除部位、血管袖状切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残端侵入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特征指标对手术预后影响.结果:(1)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4例(4.8%),术后并发症79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侵入(OR=2.17)、吸烟史(OR=2.19)、年龄(OR=2.46)、淋巴结转移(OR=3.40)、病理类型(OR=4.37)、免疫低下(OR=4.65)、切除部位(OR=5.63)等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低下(OR=3.99)、切除部位(OR=4.62)、病理类型(OR=3.58)及淋巴节转移(OR=2.71)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术后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钱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作者:顾剑辉;王鸿奎;胡文;赵微加;杨宇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肿瘤直径≤1cm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双侧占位、滤泡癌等行全切除;肿瘤直径>1cm,行甲状腺双叶切除.结果:(1)病理诊断:乳头状癌285例,滤泡癌15例,髓样癌5例,混合性癌3例.病灶位于左侧116例,右侧153例,双侧30例,峡部9例.(2)中央区淋巴结切除107例,肿瘤直径≤1cm 57例,阳性17例(29.8%);肿瘤直径>1cm 50例,阳性18例(3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36例,肿瘤直径≤2cm 14例,共清扫淋巴结168枚,阳性78枚(46.4%);肿瘤直径>2cm 22例,共清扫淋巴结372枚,阳性188枚(5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亦相应增多,术中应注意颈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
作者:徐胜前;陈奕明;马毅;朱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Wallerian溃变早期激活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模型,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系统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远端Wallerian溃变早期的基因表达变化,运用RT- PCR、Western Blot和Immunohistochemistry等方法验证和鉴定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远端在Wallerian溃变早期即有1546个显著表达差异基因和21种显著性差异基因表达趋势;基因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Wallerian溃变早期有58种信号通路被激活,形成Wallerian溃变早期的信号调控网络.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Wallerian溃变早期即有大量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多种信号途径的激活,本研究可为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郭炜曼;沈君心;梁佳佳;何凤莲;邓宏健;徐菲;姚登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156例,按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机)分两组,A组65例在48h之内行手术,B组91例在48h之后进行手术,对两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156例中术后发生切口延期愈合4例,肺部感染20例,急性脑功能障碍15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至1年,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61-95分,平均80分.其中1个月内死亡8例中A组3例(4.62%)、B组5例(5.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个月死亡17例,A组4例(6.15%)、B组13例(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年时11例死亡,A组:4例(6.15%)、B组7例(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6个月中长期死亡有明显关系.
作者:顾伏龙;姜江;王鹏翔;成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麻醉后行坐骨神经夹伤术.术后第2天开始灌药,并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弥可保组;实验组神经生长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灌药后3周,通过对术后动物的整体观察,压伤段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和腓肠肌组织学形态测量,评价修复效果.结果:灌药后3周,大鼠坐骨神经干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和神经传导速度(MCV),NGG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腓肠肌肌湿重比,NGG高、中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胶原纤维面积NGG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神经生长颗粒有明显的促神经再生和促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汤欣;杨曼;王亚先;汤淳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胸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终确诊组织细胞肉瘤.结果:淋巴结病理活检可见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CD163.予CHOPE方案化疗一疗程后症状好转,纵隔淋巴结由5.4 cm×3.4cm缩小到2.0 cm×3.1cm.结论:组织细胞肉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诊依靠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目前佳治疗方法不统一,多数预后不佳.
作者:杨熙;林赠华;张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DAM-17蛋白和EG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48例和正常涎腺2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中ADAM-17的表达分别为35例(72.9%)和1例(5.0%);EGFR表达分别为36例(75.0%)和2例(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AM-17和EGFR阳性表达与肿块的大小、TNM分期和患者生存状况呈正相关,ADAM-17和EGFR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和正相关性.结论:ADAM-17和EGFR蛋白可能协同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并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也可望成为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章建国;陆锦标;施公胜;张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结果:(1)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中,右侧眼眶内壁骨折52例,左侧眼眶内壁骨折31例,合并眶下壁骨折40例、合并鼻骨骨折12例;单纯眶上壁骨折17例.(2)骨折CT直接征象: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成角嵌插68例,眶壁的曲度发生改变20例.(3)骨折CT间接征象:眼外肌肿胀增粗、移位57例,边缘模糊以内直肌多见,内直肌与眶内壁间的正常脂肪间隙变窄、消失或混浊,眶内容物疝人邻近副鼻窦内68例,副鼻窦积液、积血65例;眼球后眶脂体出血10例,视神经曲度改变3例;眶内积气35例;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100例.结论:MSCT扫描结合MPR重建技术能对眼眶爆裂性骨折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贾福艳;尹全乐;郭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潜在影响.方法:COPD组53例,中度27例,重度26例;对照组29例.分别测定血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ALP)、降钙素(CT)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羟脯氨酸(HOP);同时测定左股骨颈(LFN),左股骨大转子(LGT),Ward三角(W)和腰椎(L2-4)的骨密度(B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BGP水平明显降低(P<0.05)、HOP升高(P<0.05).COPD组BMD在LFN、LGT和L2-4分别减少16%、14%和22%(P<0.05或<0.01).中、重度COPD之间BMD差异不明显.结论: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作者:仇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进展期胃癌32例使用卡培他滨1 650mg/m2口服,每天分2次服用,1~14d天;奥沙利铂200 mg/m2,d1,静滴3~4 h.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2例,总有效率(CR+ PR) 21.88%.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毒性24例,消化道反应18例,骨髓抑制25例和手足综合征14例.结论: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国友;顾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方法:麻醉后依次用体表刺激坐骨神经和暴露坐骨神经直接刺激2种方式,记录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测量CMAP平均振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经体表刺激可记录到稳定腓肠肌CMAP,其波形与直接刺激神经于所记录CMAP波形基本一致,2种方式记录的CMAP平均振幅分别为13.8±3.0mV和13.3±1.8 mV,MCV分别为53.2±5.1m/s和54.7±2.6 m/s,2种刺激方式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经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坐骨神经记录CMAP是可行的,这为采用电生理方法动态监测周围神经再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亚先;杨令延;胡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声频共振治疗仪在噪声作业工人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7例双耳持续耳鸣2个月以上的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按其听力情况分为3组,分别对所有观察对象双耳进行声频共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6.08%,听力损失程度与治疗有效率呈反比:听力损失较多的人员疗效较仅有少许高频下降者为差.结论:声频共振治疗仪对噪声作业工人耳鸣治疗有一定作用,随着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越严重,治疗有效率降低.
作者:杨艳;高秀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