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伯建;丛智荣;陈冬梅;谭清和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戈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对HepG2细胞中gp96、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及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GA作用下,HepG2细胞中HSP90α 、gp96及hTERT的表达.用MTT法检测GA作用下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同时构建HSP90α siRNA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观察对hTERT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中HSP90α、gp96及hTERT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LO-2,导人HSP90α siRNA质粒的HepG2细胞HSP90α表达减少,但gp96、hTERT的表达与对照组Hep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GA后HepG2细胞中HSP90α、gp96及hTERT表达均显著减少,HepG2 细胞增殖也明显受抑.结论:GA可通过gp96抑制HepG2细胞中hTERT表达及HepG2细胞增殖,gp96有望成为肝癌分子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吴信华;庄红芹;姚登福;戚菁;施维;鞠少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拇指远节指腹皮肤缺损20例采用示指背指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5cm×2.0cm~2.5cm×4.5cm.结果:术后皮瓣和植皮全部存活.术后18例获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无触痛.手指功能及皮瓣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8mm.结论:示指背指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基层医院较易开展的手术方法.
作者:郎陈斌;丁红军;宋志新;陈卫军;马建如;王东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50例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4~6天拔尿管,排尿通畅,膀胱内均无结石残留,清石率达100%.术后随诊3个月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4分降至8分,平均大尿流率由术前6 mL/s上升至16 mL/s.结论: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联合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作者:许琛;谢群;杨信;韩耕宇;褚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晚期NSCLC患者68例随机分入TP组33例和GP组35例.TP组:紫杉醇135mg/m2,d1;顺铂30mg/m2,d 1-3.GP组:吉西他滨1 000mg/m2,d1、8,顺铂30mg/m2,d 1~3.化疗2~4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TP组和GP组有效病例分别为8例(42.4%)、16例(45.7%).TP组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是5.6个月、9.2个月、36.4%;GP组分别是6.1个月、10.1个月、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30.3%)高于GP组(8.6%),而GP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25.7%)明显高于TP组(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各异且可耐受.
作者:陈艳;陈平;严必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科研意识现状.方法:对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一至四年级非毕业班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9份,问卷有效率88.2%.其中仅2.3%的学生经常阅读专业文献,71.8%的学生偶尔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学术讲座,76.4%的本科生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40.3%的学生认为科研非常重要,但仅13.2%的调查对象对科研非常有兴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要的比例(86.4%)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本科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重视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课程,为今后在工作岗位有所建树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扬;董燕萍;赵健亚;何书;李百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据报道,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从诊断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15年[1].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确.对PD临床特征的研究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转归及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究PD自然发展史的基础.关于帕金森病(PD)的症状和体征的自然发展史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PD人群,从诊断之后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这种有代表性的研究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基线基础,在此基础上对PD演变、转归进行预测,并对临床疗效予以评估[2].本文就近年来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并发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魏其林;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缺氧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正常培养的原代BMSCs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normal group)、低氧预处理组(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缺氧再灌注组( hypoxia-reoxygenation,HR)和低氧预处理-缺氧再灌注组(HP-HR).分别对HP组和HP-HR组的BMSCs在原代、P1代和P2代连续3代进行低氧(1%O2)预处理30min;对HR组和HP-HR组的P3代BMSCs进行完全缺血缺氧3小时再复氧1天,然后用MTT法同时检测4组P3代RMSCs的细胞活力,并用Hoechst33342及Bax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培养组与Hp组P3代细胞的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而HR组和HP-HR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但HP-HR组的细胞活力较HR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oechst33342及Bax染色显示细胞凋亡在HP-HR组较HR组减少.结论:低氧预处理能够减少细胞凋亡,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止缺氧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翠;沈丽华;刘小菲;吴二兵;姜立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其流行趋势,为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年收治的儿童手足口病1066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1 066例中的普通病例825例(77.4%),重症病例241例(22.6%).发病年龄4个月-12岁,平均2.68岁,1~5岁多(84.0%).发病月份以5~7月和10~12月多,共800例(75.0%),其中重症病例189例(23.6%).普通病例咽拭子送检128例,病原检测阳性88例(68.8%),其中EV71 53例(60.2%),Cox A16 26例(29.5%),ECH09例(10.3%).重症病例咽拭子送检148例,病原检测阳性110例(74.3%),EV71 80例(72.7%),Cox A16 20例(18.2%),ECHO10例(9.1%).普通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25天,重症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2.45天.重症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其中危重病例6例均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手足口病是儿科较常见的传染病,重症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为主,早期发现重症病例,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可大限度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储晓彬;赵晓冬;宦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东县近年来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如东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东县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6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份,8月龄以下儿童及20岁以上人群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有免疫史的25例(17.12%),无免疫史的15例(10.27%),免疫史不详的106例(73.29%),后两者合计121例(82.88%).结论:人群计划免疫水平低是麻疹疫情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质量,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作者:宋小军;周苏建;张红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中不同浓度酒精对汽车驾驶人脑电的影响,并由此引发的心理能力的变化.方法:以南通大学持有汽车驾驶C照并具有一定驾驶经验的在职教职工4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对照实验法,以脑电、复杂反应时和注意集中时间为检测指标对被试进行酒后试验.结果:在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下,前额区出现脑电显著变化,表现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mg/100mL和80mg/100mL以上时,额叶4种波形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下,顶叶4种波形大能量值都变大,但δ波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mg/100mL和80mg/100mL以上时,δ波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汽车驾驶人的复杂反应时间、反应错误次数2个指标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实验数据反映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 mg/100mL时,反应时间延长,当50mg/100mL后,反应时间逐步缩短,而反应错误次数随之增加,呈现负相关.汽车驾驶人的注意集中能力受不同浓度酒精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注意集中时间随血液酒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结论:不同血液酒精浓度下汽车驾驶入的脑电及其心理能力会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脑电和注意能力的变化程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对反应能力有影响但不明显.
作者:缪绿青;王华容;莫闲;戴家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or 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的层次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的一门科学[1].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解剖,使学生能够掌握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学科的学习和技能掌握,深入认识人体重要部位构筑储备必需的解剖学知识.
作者:施金洪;金国华;张新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江苏省营运驾驶员的人格特征并分析其与年龄、驾龄、学历、排行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营运驾驶员2691名进行团体测验.结果:(1)与普通人群常模相比,营运驾驶员在内外向、掩饰性上的得分较高;在神经质、精神质上的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龄组间在E维度和L维度表现比较:35岁及以下、41~45岁与≥46岁驾驶员在E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随着年龄的增大,掩饰因子得分越高.(3)不同驾龄组仅在L维度上有显著差异,LSD结果显示驾龄低的比驾龄高的掩饰分显著偏低.不同学历组在E、L量表上有显著差异,学历越高越倾向于外向人格,学历越低越倾向于掩饰.(4)出生排行对营运驾驶员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在E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与排行在第三以上的在L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安全组与事故组在神经质和掩饰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事故组在神经质上得分较高,在L量表上得分较安全组低.(6)营运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影响因素:经模型的错判矩阵分析发现,营运驾驶员事故发生预测准确性达87.4%.人格量表维度中有1个变量进入方程即神经质.建立方程模型如下:Y=2.207-0.024x(x:神经质).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江苏省营运驾驶员整体人格特征表现为外向型,稳重、能较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年龄、驾龄、排行对营运驾驶员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事故组驾驶员更易表现出焦虑、不善于自我控制,社会成熟度不及安全组.
作者:邱佩钰;王华容;莫闲;戴家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替代、基因修正、基因增强、基因抑制和基因失活.基因转移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类.其中生物转移在人类细胞中应用为广泛.生物法主要是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是通过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技术与病毒重组,然后去感染受体细胞.研究为系统深入的、应用多、成功的是逆转录病毒,用于人体细胞实验的逆转录病毒以慢病毒为佳.
作者:王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为积极应对、科学防控疫情借铁路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汉铁路甲型H1N1流感疫情排查措施及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应急报告248起中,旅客自报发热237起(95.6%),主动协查9起(3.6%);确诊为甲流感病例1起1例(0.4%);旅客列车上报告235起(94.8%);在发热旅客中有境外疫区旅行史4例(1.7%),密切接触者1例(0.4%),无人感染甲流.结论:旅客列车是铁路甲流感疫情防控的重点,采取发热旅客自报排查措施,建立排查与联防联控应急处置程序,是积极应对、有效防控疫情借铁路蔓延的重要举措.
作者:杨劼;虞海燕;任聪;蔡新卫;邹建国;钱俊雄;吴桂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反(牙合)病例的正畸治疗,比较矫正时机的选择对矫正后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7例反(牙合)患者进行正畸矫正,乳牙期32例、替牙期24例、恒牙期11例,观察反(牙合)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结果:乳牙期反(牙合)矫治效果佳,软组织正侧貌改善明显,有较好的美学效果;替牙期其次;恒牙期差.结论:反(牙合)病例矫治的佳时机是乳牙期,可以缩短矫治时间,降低矫治难度,获得较高的美学正侧貌.
作者:钱伟伟;陈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和(或)影像学检查异常315例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穿刺采用“12+X”法.结果:前列腺疾病315例中,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17例(37.2%),前列腺增生198例(62.8%).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军;查月琴;沈卫东;蔡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作球结膜瓣的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21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不作结膜瓣的5.5mm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联合5.5mm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200例20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常规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的5.5~7.0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完整核摘除术联合5.5mm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较.结果:不作结膜瓣5.5mm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组无明显术中切口出血、术后结膜瓣退缩、结膜下垂及角巩膜缘切口裸露等并发症,其术后1天,术后1周视力均优于常规作结膜瓣的白内障完整核摘除术组(P均<0.05).结论:不作结膜瓣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联合5.5mm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省时,对眼表损害小,安全,效果好,且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英;钟守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4例给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Her-2过度表达和扩增患者给予赫赛汀分子靶向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1~52个月,除1例术后46月发生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疗效和改良根治术相当.
作者:邓玉江;纪福;石国建;顾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中治疗腹泻、腹痛、粘液血便总有效率分别为89.3%、88.5%和92.0%.对照组分别为75.9%,58.3%、65.2%.对腹泻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善腹痛、粘液血便症状方面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8例(26.7%),其中头痛3例,白细胞减少2例,恶心1例,皮疹1例,腹痛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23.3%),其中有白细胞减少3例,恶心2例,头痛1例,腹痛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增强,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葛飞;马小平;肖明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针对本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本文从整合实验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模式、加强学生科研意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相关的建议.
作者:瞿建华;江俊康;陈刚;王春;丁绍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