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本科生科研意识问卷调查

杨扬;董燕萍;赵健亚;何书;李百胜

关键词:医学, 本科生, 科研意识, 问卷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科研意识现状.方法:对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一至四年级非毕业班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9份,问卷有效率88.2%.其中仅2.3%的学生经常阅读专业文献,71.8%的学生偶尔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学术讲座,76.4%的本科生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40.3%的学生认为科研非常重要,但仅13.2%的调查对象对科研非常有兴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要的比例(86.4%)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本科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重视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课程,为今后在工作岗位有所建树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对晚期肺腺癌序贯药学实践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癌1例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保障该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方法: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4疗程后停药2个月查胸部CT病灶有进展;改吉非替尼服用1个月,复查CT病灶有进展;改用厄罗替尼治疗1个月复查病情仍进展;改培美曲塞+顺铂化疗2次,CT示病灶缩小,但骨髓抑制明显;改单药培美曲塞化疗2次,CT示右侧胸腔及心包积液较前增多;后用多西他赛化疗7次,病灶仍进展,后又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2个疗程因不能耐受,改单药使用2个疗程.结果:避免了潜在的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腺癌序贯药物治疗,有利二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殷晓芹;李德明;刘培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海船船员920例健康体检B超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胆、脾、肾等,分析B超检查在海船船员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立5500超声诊断仪,空腹情况下按常规进行肝、胆、脾、双肾、膀胱探测,依据超声医学声像图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并按45~50岁、51~55岁、56岁以上3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对920例海员船员进行B超肝、胆、脾、双肾、膀胱探测,检出肝、胆、肾疾病等9种,疾病共515例(55.98%).其中部分病例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异常指标,其中检出肝脏疾病293 例(31.8%),占检病率56.9%.脂肪肝172例(18.7%),占检病率33.4%;胆囊疾病119例(12.9%),占检病率23.1%.胆囊息肉样病变共85例(9.2%),占检病率16.5%;胆囊结石共31例(3.4%),占检病率6.0%;泌尿系疾病93例(10.0%),占检病率18.1%.泌尿系统结石46例(5.0%),占检病率7.0%.结论:B超在海船海员行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金生;陈伟锋;魏续红;林美容;李志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抑制热休克蛋白gp96对HepG2细胞中hTERT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戈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对HepG2细胞中gp96、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及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GA作用下,HepG2细胞中HSP90α 、gp96及hTERT的表达.用MTT法检测GA作用下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同时构建HSP90α siRNA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观察对hTERT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中HSP90α、gp96及hTERT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LO-2,导人HSP90α siRNA质粒的HepG2细胞HSP90α表达减少,但gp96、hTERT的表达与对照组Hep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GA后HepG2细胞中HSP90α、gp96及hTERT表达均显著减少,HepG2 细胞增殖也明显受抑.结论:GA可通过gp96抑制HepG2细胞中hTERT表达及HepG2细胞增殖,gp96有望成为肝癌分子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吴信华;庄红芹;姚登福;戚菁;施维;鞠少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氧预处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缺氧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正常培养的原代BMSCs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normal group)、低氧预处理组(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缺氧再灌注组( hypoxia-reoxygenation,HR)和低氧预处理-缺氧再灌注组(HP-HR).分别对HP组和HP-HR组的BMSCs在原代、P1代和P2代连续3代进行低氧(1%O2)预处理30min;对HR组和HP-HR组的P3代BMSCs进行完全缺血缺氧3小时再复氧1天,然后用MTT法同时检测4组P3代RMSCs的细胞活力,并用Hoechst33342及Bax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培养组与Hp组P3代细胞的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而HR组和HP-HR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但HP-HR组的细胞活力较HR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oechst33342及Bax染色显示细胞凋亡在HP-HR组较HR组减少.结论:低氧预处理能够减少细胞凋亡,保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止缺氧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翠;沈丽华;刘小菲;吴二兵;姜立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腹股沟嵌顿疝手术4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在疼痛感、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家属满意率方面的护理效果.结果:(1)疼痛程度等级评价比较:对照护理组21例中轻度3例(14.29%),中度14例(66.67%),重度4例(19.05%);循证护理组21例中轻度8例(38.10%),中度12例(57.14%),重度1例(4.7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症比较:对照护理组阴囊肿胀积液3例,睾丸肿胀1例;循证护理组阴囊肿胀积液3例,无睾丸肿胀发生.(3)住院时间比较:对照护理组4.38+2.23天;循证护理组2.67+1.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家属满意率比较:对照护理组家属满意20例(95.24%);循证护理组家属满意18例(85.71%).循证护理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护理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手术治疗的患儿,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唐文娟;王娟;刘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江苏省如东县2005~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东县近年来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如东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东县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6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份,8月龄以下儿童及20岁以上人群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有免疫史的25例(17.12%),无免疫史的15例(10.27%),免疫史不详的106例(73.29%),后两者合计121例(82.88%).结论:人群计划免疫水平低是麻疹疫情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质量,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作者:宋小军;周苏建;张红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并发症评估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据报道,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从诊断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15年[1].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确.对PD临床特征的研究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转归及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究PD自然发展史的基础.关于帕金森病(PD)的症状和体征的自然发展史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PD人群,从诊断之后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这种有代表性的研究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基线基础,在此基础上对PD演变、转归进行预测,并对临床疗效予以评估[2].本文就近年来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并发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魏其林;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类基因治疗的现状及伦理争议

    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替代、基因修正、基因增强、基因抑制和基因失活.基因转移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类.其中生物转移在人类细胞中应用为广泛.生物法主要是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是通过病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技术与病毒重组,然后去感染受体细胞.研究为系统深入的、应用多、成功的是逆转录病毒,用于人体细胞实验的逆转录病毒以慢病毒为佳.

    作者:王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保证患者顺利并连续的完成整个疗程,充分发挥高压氧的作用,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5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期间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5例颅脑外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及其护理后,痊愈30例(28.6%);显效41例(39.0%);有效24例(22.9%);无效10例(9.5%);总有效率9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有效的入舱前、舱内和出舱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适应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张加莉;谢全;李丽;张杨;杜晓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顺铂联合紫杉醇或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晚期NSCLC患者68例随机分入TP组33例和GP组35例.TP组:紫杉醇135mg/m2,d1;顺铂30mg/m2,d 1-3.GP组:吉西他滨1 000mg/m2,d1、8,顺铂30mg/m2,d 1~3.化疗2~4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TP组和GP组有效病例分别为8例(42.4%)、16例(45.7%).TP组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是5.6个月、9.2个月、36.4%;GP组分别是6.1个月、10.1个月、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30.3%)高于GP组(8.6%),而GP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25.7%)明显高于TP组(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各异且可耐受.

    作者:陈艳;陈平;严必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丹参注射液促进缺血肢体血管生成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移植及联合丹参注射液对于兔肢体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兔18只经丝线结扎血管造成肢体缺血模型,随即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NS);单纯移植组即单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MSCs);联合用药组即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丹参注射液组(BMSCs+D).建立模型1周后,单纯移植组、联合用药组取自体培养BMSCs,在腓肠肌部位皮下多点注射,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在单纯移植组的基础上合并丹参注射液耳静滴.常规饲养2周后,(1)超声检测血管生成指标:股浅动脉内径、血流信号、峰值血流速度、加速时间;(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比较各组抗Brdu染色阳性细胞;(3)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超声结果:①2D超声显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移植组股动脉及股浅动脉近段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P<0.05),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纯移植组增宽明显(P<0.05);②CDFI超声显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移植组较对照组股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强,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纯移植组血流信号增强明显;③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单纯移植组和联合用药组股动脉内血流的峰值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流加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用药组略优于单纯移植组(P>0.05).(2)免疫组化染色:单纯移植组和联合用药组均检测到抗Brdu染色阳性细胞,且联合用药组多于单纯移植组.(3)HE染色:单纯移植组和联合用药组组织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纯移植组.结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移植组在反映血管生成相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纯移植组为优.

    作者:钱寒光;卜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当前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or 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的层次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的一门科学[1].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解剖,使学生能够掌握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学科的学习和技能掌握,深入认识人体重要部位构筑储备必需的解剖学知识.

    作者:施金洪;金国华;张新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在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运用新、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适宜的诊断方法、精确的预后估计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患者,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尽量以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1-2].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对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许多临床学科的发展大大受惠于循证医学,皮肤科也不例外.本文就循证医学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基本方法及几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做一介绍.

    作者:王秦;倪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4例给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Her-2过度表达和扩增患者给予赫赛汀分子靶向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1~52个月,除1例术后46月发生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疗效和改良根治术相当.

    作者:邓玉江;纪福;石国建;顾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72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观察组和茴拉西坦对照组.每组各36例完成了18周的临床观察,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估,同时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8周后ADL、CDR分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银杏叶提取物观察组患者的SOD活性较治疗前增高(P<0.05),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卢峥;郭春妮;沈建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腭刺联合口外弓在正畸固定矫治前牙散在间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腭刺联合口外弓在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3例无牙缺失、颌骨无埋伏多生牙,上下牙列存在散在间隙且前牙唇倾的患者,其中10例采用腭刺联合口外弓进行正畸周定矫治,矫治保持15~18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6~12个月,采用腭刺联合口外弓进行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的复发可能性很小,前牙唇倾得到解决,美观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腭刺联合口外弓在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的病例中,进行复发预防性控制,效果满意.

    作者:吴成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前牙反(牙合)正畸治疗67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反(牙合)病例的正畸治疗,比较矫正时机的选择对矫正后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7例反(牙合)患者进行正畸矫正,乳牙期32例、替牙期24例、恒牙期11例,观察反(牙合)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结果:乳牙期反(牙合)矫治效果佳,软组织正侧貌改善明显,有较好的美学效果;替牙期其次;恒牙期差.结论:反(牙合)病例矫治的佳时机是乳牙期,可以缩短矫治时间,降低矫治难度,获得较高的美学正侧貌.

    作者:钱伟伟;陈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中不同浓度酒精对驾驶员脑电及心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中不同浓度酒精对汽车驾驶人脑电的影响,并由此引发的心理能力的变化.方法:以南通大学持有汽车驾驶C照并具有一定驾驶经验的在职教职工4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对照实验法,以脑电、复杂反应时和注意集中时间为检测指标对被试进行酒后试验.结果:在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下,前额区出现脑电显著变化,表现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mg/100mL和80mg/100mL以上时,额叶4种波形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下,顶叶4种波形大能量值都变大,但δ波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mg/100mL和80mg/100mL以上时,δ波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汽车驾驶人的复杂反应时间、反应错误次数2个指标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实验数据反映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 mg/100mL时,反应时间延长,当50mg/100mL后,反应时间逐步缩短,而反应错误次数随之增加,呈现负相关.汽车驾驶人的注意集中能力受不同浓度酒精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注意集中时间随血液酒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结论:不同血液酒精浓度下汽车驾驶入的脑电及其心理能力会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脑电和注意能力的变化程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对反应能力有影响但不明显.

    作者:缪绿青;王华容;莫闲;戴家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1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可行性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术前CT图像定位,常规开颅见血肿后置入神经内镜,边吸除血肿边电凝止血,血肿清除满意后腔内放置引流管.结果:术后2~4,周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9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随访3~6个月,GOS分级Ⅳ~V级19例,Ⅲ级1例,Ⅱ级1例.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照明和放大效果,可完全在直视下行血肿清除,血肿清除及止血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虞聪;顾旭辉;陆泳宇;朱为民;俞俊杰;谢启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中治疗腹泻、腹痛、粘液血便总有效率分别为89.3%、88.5%和92.0%.对照组分别为75.9%,58.3%、65.2%.对腹泻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善腹痛、粘液血便症状方面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8例(26.7%),其中头痛3例,白细胞减少2例,恶心1例,皮疹1例,腹痛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23.3%),其中有白细胞减少3例,恶心2例,头痛1例,腹痛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增强,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葛飞;马小平;肖明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