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使用西医为主的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了患者心功能,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接受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对照组接受通窍鼻炎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4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N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腺样体缩小明显,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确切.
作者:赵彦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十三味和中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接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胃排空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和吡拉西坦片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瘀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MSE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
作者:李治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0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叶酸片0.8mg/d,1次/d,疗程为1年.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压达标情况,mRS评分、NIHS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卒中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RS评分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复发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8.2%)(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2.6%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作者:路文军;路文杰;司宏磊;赵华兴;赵会娥;于杰;李鹏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脾虚痰湿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应用糖复康方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平均分组原则将本院接收的7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住院及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实验组(n=37),经中医诊断确诊是脾虚痰湿型,两组患者都采用基础治疗,其中实验组基于此再用糖复康方药进行进一步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1.9%),组间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痰湿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糖复康方药,效果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辛俊平;黄杏芬;杨从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肾衰宁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BUN、Scr、Ccr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益肾汤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肾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安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入院的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实验组加施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与疗效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HS、VAS与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与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饶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用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8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IBS-D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良好,突显了护理干预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玲;樊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COPD患者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82例COPD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肺动脉压(PAP)参数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RV、TLC、CI、EF、CO、PA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分布特点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3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记录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根据是否共患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结果:①共纳入290例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121例,非糖尿病组169例.②两组患者均以前循环梗死为主,但是糖尿病组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③两组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均较多发生于前循环,以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常发生;后循环以基底动脉为主.无论是在前循环,还是后循环,糖尿病组均较非糖尿病组大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但是在有病变血管中,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④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发生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风险增加,微血管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生机制.但是糖尿病患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风险不会增加.②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更易伴发高血压病.
作者:周慧文;樊凌云;邓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丸减肥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医师根据患者体质和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析,予苍附导痰丸加减方.对照组患者仅服用苍附导痰丸,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胰岛素、血糖.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减轻,内分泌环境得以改善.结论:苍附导痰丸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药补气固肾方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和ACEI(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气固肾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尿微量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气固肾方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作者:黄耀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ISR)后再狭窄痰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痰热型I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柴胡陷胸汤加味.总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次数较低(P<0.05);再狭窄率较低(P<0.05);纤维蛋白原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型ISR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燕;吕文婷;李恋;刘嘉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探究重症肌无力(MG)的抗体研究及中医、西医治疗的进展.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等抗体的破坏有关.治疗上分中医、西医治疗,其中,西医治疗分为传统治疗和外科治疗,中医治疗分中药辨证论治和针灸辨证论治.
作者:董慧贤;乔文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文中探讨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毫火针、推拿、常规体针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分析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优异之处.结果: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在治疗时间和次数上较推拿、常规体针有显著优异性,在进针点的选取、操作的简便性、镇痛效果也有其独到之处.结论: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治疗操作过程不拘于穴,只是通过按压寻找痛点,简单易学,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院宝;周月倾;王家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0.65%(2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4%(17/31),结果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转移性肿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升疼痛缓解率,具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收高危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67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58.2±4.30)min、(13.2±1.73)min、(153.0±12.85)m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2.8±6.11)min、(6.7±1.49)min、(186.8±17.84)ml;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7%、1.49%,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方式进行诊断与治疗,可节省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
作者:代聚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血调经汤加减、育胞汤及促排卵汤贯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68例月经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调经汤加减、育胞汤及促排卵汤贯序干预,记录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5.35±2.16)分低于对照组的(8.2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调经汤加减、育胞汤及促排卵汤贯序联合基础西药治疗月经失调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富娟;韦文明;陈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磊玲;钟志国;叶秋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