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尤海玲;臧清华
目的:分析大成汤联合中药外敷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大成汤加减内服,外敷自制中药药膏;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滴联合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78%(14/18),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平均疗程(1.3±0.4)个,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4个疗程,平均疗程(2.2±0.5)个,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成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外敷具有通络止痛的疗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3例、1h内缓解7例、1d内缓解15例、4d内缓解12例、无缓解3例;对照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0例、1h内缓解0例、1d内缓解7例、4d内缓解21例、无缓解12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应用多途径、多方法阻断呃逆反射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何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ISR)后再狭窄痰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痰热型I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柴胡陷胸汤加味.总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次数较低(P<0.05);再狭窄率较低(P<0.05);纤维蛋白原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型ISR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燕;吕文婷;李恋;刘嘉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文简述五灵脂的来历、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特性和剂量选择,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雍玉琴;高军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配合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卵巢囊肿患者120例,分别接受中医配合超声介入治疗和单纯性介入超声治疗,分别纳入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统计结果分别为50.00%、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潮红等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结果分别为60.00%、35.00%,对照组发生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配合超声介入对于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超声介入治疗.
作者:张艺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住院药费情况,并分析影响住院药费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部病案系统72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药费,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一般数据挖掘和统计作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次住院药费中位数为2903.19元;住院药费逐年递增;住院药费中西药费占主导,中药费中以中成药费为主,中草药费为辅,中西药费构成比例大致为4:6;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药费排名第一的科室为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药费用高;住院药费随并发症种数的增加而增加;性别、住院天数、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糖尿病伴眼并发症和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药费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药费较高,西药费负担重,中医药价格优势不突出,各种慢性并发症增加了住院药费.
作者:段力;梁庆顺;符宇;冯穗燕;范冠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药补气固肾方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和ACEI(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气固肾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尿微量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气固肾方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作者:黄耀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文中探讨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毫火针、推拿、常规体针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分析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优异之处.结果: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在治疗时间和次数上较推拿、常规体针有显著优异性,在进针点的选取、操作的简便性、镇痛效果也有其独到之处.结论: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治疗操作过程不拘于穴,只是通过按压寻找痛点,简单易学,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院宝;周月倾;王家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芪四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四物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四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怀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德州市中医院名医堂诊疗的颈性心律失常病例共计132例,填写《颈性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证型名称,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瘀阻经络、心神失养型55例,痰浊阻滞、心神不安型46例,肝肾亏虚、心肾不交型21例,风寒阻络、心阳不足型10例,证型按比例由低至高依次为风寒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痰浊阻滞证,瘀阻经络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心律失常有多种发病因素,但以血瘀、痰浊阻滞为主要证型,均以心虚胆怯、心神失养为辅,可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旺波;秦俊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磊玲;钟志国;叶秋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分布特点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3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记录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根据是否共患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结果:①共纳入290例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121例,非糖尿病组169例.②两组患者均以前循环梗死为主,但是糖尿病组后循环供血区梗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③两组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均较多发生于前循环,以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常发生;后循环以基底动脉为主.无论是在前循环,还是后循环,糖尿病组均较非糖尿病组大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但是在有病变血管中,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④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发生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风险增加,微血管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生机制.但是糖尿病患者大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风险不会增加.②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更易伴发高血压病.
作者:周慧文;樊凌云;邓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合欢花水提物对抑郁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HPA轴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的方法构建抑郁模型,同时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氟西汀或合欢花水提物灌胃治疗21d.用药结束后,采用敞箱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情况.跳台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CTH及CORT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应激处理21d后,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敞箱试验水平穿越格数和竖立次数(P<0.01).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反应期明显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大鼠反应期显著缩短,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5或P<0.01);而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CORT和ACTH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降低(P<0.01);而合欢花组和氟西汀组相比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氟西汀组和合欢花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合欢花水提物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提高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的功能有关.
作者:李旻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原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片,配合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0.0%.结论: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韩亚楠;孙晓娜;于悦;李琪微;李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用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治疗四肢骨折50例,与营养支持治疗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2%、96%,明显高于对照组(64%、8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对四肢骨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春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位胸椎关节旋转移位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查125例下位胸椎关节旋转移位患者胸椎旋转角度,检测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并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治疗前后分析,与125例健康查体者的胸椎旋转角度及血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查体组对比下位胸椎关节旋转移位患者胸7与胸10旋转角度增大(P<0.002),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3.6%(P<0.01).下位胸椎关节旋转移位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胸7与胸10旋转角度减小(P<0.002),下位胸椎旋转移位与血糖正相关(r=0.9323,P<0.001)、糖耐量正相关(r=0.9469,P<0.001),与胰岛素负相关(r=-0.8946,P<0.01),手法复位治疗后血糖降低、胰岛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胸7与胸10椎体关节旋转移位影响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作者:黄素芳;王朝亮;张绪翠;董学广;王德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颈痛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率(6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检测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药物过敏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用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8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IBS-D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良好,突显了护理干预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玲;樊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实验研究莪术等四味中药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吉马酮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为优化消癥软胶囊药物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提供判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Eclipse XDB-C184.6mm×15c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在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流速1ml/min的色谱条件下,对提取物中吉马酮含量测定的系统适应性进行试验.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吉马酮含量在5.620~50.580mg/ml范围内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90.575X-39.050,R2=0.9996,且阴性样品无干扰,系统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分别为1.130%、1.211%和1.523%,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7.970%,RSD为1.409%.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系统适应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可以作为莪术等四味中药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吉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白小英;张岱松;曹云飞;张伟;张云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0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叶酸片0.8mg/d,1次/d,疗程为1年.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压达标情况,mRS评分、NIHS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卒中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RS评分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复发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8.2%)(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2.6%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作者:路文军;路文杰;司宏磊;赵华兴;赵会娥;于杰;李鹏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