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保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临床研究

赵同生;刘国庆;杨烈东;郝斌昌;白石

关键词:中医保守治疗, 神经根性颈椎病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保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传统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保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芪参益气滴丸对COPD患者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COPD患者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82例COPD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肺动脉压(PAP)参数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RV、TLC、CI、EF、CO、PA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疗效.方法:将121例住院患者采用简易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咳必清和氨溴索治疗;治疗组41例辨证分型为痰湿蕴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蕴肺(清金化痰汤加减)、胃气上逆(旋覆代赭汤加减)、肝火犯肺(泻白散合小柴胡加减)、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加减);连续治疗7d为一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咳嗽消失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4%,咳嗽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01<0.01);对照组中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慢性咳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策;吴红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10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中药针剂具有组方和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标准不完备、制作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正确、个体差异等因素,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具有发生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须加强监测和防治,合理应用中药针剂,并注意观察和预防,以提高中药针剂的安全性.

    作者:刘启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磊玲;钟志国;叶秋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治疗四肢骨折5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用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治疗四肢骨折50例,与营养支持治疗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2%、96%,明显高于对照组(64%、8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骨肽针对四肢骨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春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张茂平教授从络脉、玄府论糖尿病肾病

    张师梳理历代医家观点,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心得体会,从玄府、络病理论的视角论治糖尿病肾病.提出玄府是肾脏组织结构学物质基础,作为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的指导思想.

    作者:赵庆;张茂平;王明杰;唐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方膏方的制备

    中医膏方源远流长,它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将强身与治疗疾病相结合,疗效明显,而且服用方便.本文主要讲述了膏方的制备过程.

    作者:周吉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3例、1h内缓解7例、1d内缓解15例、4d内缓解12例、无缓解3例;对照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0例、1h内缓解0例、1d内缓解7例、4d内缓解21例、无缓解12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应用多途径、多方法阻断呃逆反射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何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李廷荃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病二则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少合病的经典方剂,李廷荃教授常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痛、胃胀等胃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孙超楠;李廷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原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片,配合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0.0%.结论: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韩亚楠;孙晓娜;于悦;李琪微;李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硫辛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88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均予硫辛酸,对照组44例,加用甲钴胺针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显效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88.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含高切和低切)、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和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而在空腹血糖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效果确切.

    作者:李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血亏虚证失眠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对照组,n=50)与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PSQI量表、SRSS量表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血亏虚型失眠患者,采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临床效果,对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53例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火针疾刺局部阿是穴及随症选穴.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结论: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剑飞;黄艳霞;盛正和;刘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头皮针结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7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头皮针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FMA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侯爱平;刘慧青;崔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用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8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药治疗IBS-D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良好,突显了护理干预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玲;樊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解郁丸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解郁丸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活菌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黛力新联合解郁丸,对照组加用黛力新,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的69.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郁丸联合黛力新能减轻腹泻型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于悦;史海立;孙晓娜;韩亚楠;李琪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参芪四物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四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四物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四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怀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株红景天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心房颤动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率,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合西药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作者:陈源;尤海玲;臧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补气固肾方联合ACEI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补气固肾方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和ACEI(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气固肾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尿微量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气固肾方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作者:黄耀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使用西医为主的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了患者心功能,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