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中华
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临床各相关科室进行再学习,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使其在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临床,为成为一名真正合格医师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于海玲;陈正爱;曲香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药材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中医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随着中药材野生资源的减少和中药用量的增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药材的以假充真、真中掺假、以劣充好、张冠李戴等现象比较严重.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现将常见中药材的制假掺杂手法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陈德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借助过不同细目的规格筛将不同粒径的麦麸分开,在保持平行对照的前提下,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以及商品麦麸过筛与否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结果 麦麸粒径越小,其在铁锅中冒浓烟的时间越短,越容易出现糊化、粘片和焦化,造成麸炒山药炮制品出现颜色均匀度差、焦片糊片所占份量增加,在麸炒山药饮片的表面粘附的黑色焦化麦麸增加,影响了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还发现过50目筛麦麸的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明显好于未过筛的麦麸.结论 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有明显影响,中药饮片在麸炒时,所用的麦麸应过50目筛除去微屑以控制灰屑含量;在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时,应将其粒径和灰屑含量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作者:邓旭坤;吕晓宇;刘陶世;蔡宝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五仁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6例(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伴有ALT升高),其中复方五仁醇组和护肝片组各78例.用药方法为复方五仁醇4粒/次,3次/d,口吸取;护肝片4片/次,3次/d,口吸取,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乏力、纳差、肝区疼痛、肝脾肿大、ALT及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 乏力、纳差的消失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减轻肝区疼痛、肝脾肿大回缩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AL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复方五仁醇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降酶及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同一般降酶药相比具有更全面的疗效.
作者:达坤林;王陆军;张兵;窦志华;曹卫菊;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大叶木兰的生长、物候、种子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大叶木兰生长缓慢,一般一年生长3次,在干热季、雨季、雾凉季各生长1次.一般种植10~12年后始花,15年后始果,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熟期7月下旬至9月初.新鲜种子发芽率为83%,种子寿命短,应随采随播.
作者:张丽霞;马洁;管燕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天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自然干燥的11个天麻样品及市售12个样品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 在所测定的23个样品中,自然干燥11个样品,有3个检测出有一定的含量,二氧化硫含量高者为61.75 μg/g;而市售品中有 3 个为未检出,其余均有不同含量,含量高者为2 081.35 μg/g.结论 应充分考虑传统硫熏加工方法对天麻的药效及用药安全.并对市售天麻进行市场整顿.
作者:高明菊;张文斌;马妮;崔秀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僵蚕抗惊厥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将僵蚕用60%乙醇提取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将其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和醇提后药渣的水煎液5个部位,利用士的宁、尼可刹米及异烟肼3种药物惊厥模型,进行抗惊厥作用有效部位筛选.结果 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能显著延长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及醋酸乙酯部位能延长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部位能延长异烟肼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结论 表明除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外,氯仿部位是僵蚕抗惊厥有效部位.
作者:严铸云;李晓华;陈新;彭成;刘友平;向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5例.观察治疗后尿蛋白、血尿胆固醇与血尿蛋白的变化以评定疗效.结果 45例患儿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基本缓解30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能取得很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木蝴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从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实验.结果 新方法得到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 新方法具有样品取样量少,提取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操作简便、省时,重复性好等优点.
作者:周俊;魏俊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苦参是一种有着很高应用价值的传统中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苦参的了解,从苦参的成分研究、提取工艺、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在农业、畜牧业应用等几个方面,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苦参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刘伟;唐金花;王亚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猫爪草中多糖及蛋白的含量.方法 使用o-T试剂法测定猫爪草中多糖的含量,UV法测定了蛋白含量.结果 葡萄糖在0.2~1.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782X +0.004 43 (R=0.997,n=9) 牛血清蛋白在0.05~1.5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标准曲线 y=0.296 4x+0.027(R=0.998,n=6).结论 结果准确,重现性好,o-T试剂法测多糖含量,不仅可以测总糖的含量,还同时可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较其他方法操作简单,不必沉淀蛋白质,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而UV法测定蛋白含量简单,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多糖与蛋白含量可以同时得出而互相不影响.
作者:贾慧青;范智超;薛生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肠溃汤口服兼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肠溃汤口服兼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肠溃汤口服兼灌肠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占林;高怀玉;杜俊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方药对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黄芪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以西药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注射做对比,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流变、ET、NO、SOD及SV、PV等临床及实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愈显率52.5%,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和实验多项指标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法是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桂娟;马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使用中药发生中毒反应的事件也屡见报道.为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现对服用中药导致毒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朱海涛;陈黎;陈吉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完善和提高蓝花药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蓝花药中石膏(偏光)、青黛、儿茶、琥珀、滑石、冰片(升华产物)进行显微鉴别;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青黛、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滴定法测定硼砂中Na2B4O7·10H2O的含量.结果 通过显微鉴别出石膏(偏光)、青黛、儿茶、琥珀、滑石、冰片;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青黛中的靛蓝、靛玉红,冰片中的龙脑;通过滴定法测得硼砂中Na2B4O7·10H2O的含量稳定、可靠,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1.72%.结论 该方法能够对蓝花药进行准确、快速地定性、定量分析,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亚秋;高春华;于玲;王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根据白花蛇舌草各器官和生长中心的变化特点,研究白花蛇舌草的生育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的合理促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观测调查.结果 白花蛇舌草生育期为145~155 d,可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结论 根据其干物质积累特点成熟期为佳收获期.
作者:李贺敏;李潮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黄药子化学成分、药理、临床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 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二萜内酯、黄酮类、多糖、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黄药子具有抗甲状腺肿、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临床上黄药子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恶性肿瘤、宫颈炎、银屑病等症.结论 应深入研究,争取能从黄药子中寻找出既具有抗肿瘤作用,毒性又小、安全性好的化合物.
作者:朱芬兰;贾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经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TDS是一种有前途的剂型,其研究已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肤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因此,克服皮肤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TDS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化学PE的应用和透皮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从中药宝库中寻找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PE以其具有时滞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药促进剂研究领域,化学成分相对复杂的中药挥发油和提取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中药PE包括萜类、精油、内酯及芳香族化合物等,主要为薄荷醇、冰片和精油.
作者:高春华;王亚娟;张亚秋;姚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较少见.该症来势凶猛,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我科于2004-12成功抢救了1例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跃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通鼻胶囊对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多种实验性炎症的动物模型,观察药物疗效.同时对该药物抗炎免疫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通鼻胶囊剂量依赖性地抑制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使小鼠胸腺、肾上腺减重,而对脾脏重量无明显影响;明显抑制组胺及5-HT引起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小鼠对通鼻胶囊的大耐受量为人常用量的162倍以上.结论 通鼻胶囊有对抗急、慢性炎症作用;有对抗免疫性炎症并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鼻胶囊的抗炎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抑制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的合成及释放,从而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抑制前列腺素E2、激肽的形成或其致炎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的吞噬功能.
作者:于海玲;曲香芝;陈正爱;洪淳赞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