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珉
韩哲仙主任医师自拟的清利活血汤,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养肝健脾治疗慢性肝炎.本方具有清解乙肝病毒、改善肝脏功能之功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政;韩中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西医作为临床病症诊断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实际的诊断治疗应用中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实现两种诊疗方式的优势融合,对于提升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促进医学发展与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下文将从临床分型诊断与综合治疗两个方面,对于中西医结合在临床诊治应用中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在临床诊治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巧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骨伤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骨伤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便秘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②观察组通便药物使用率及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7.50%及1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及27.50%(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骨伤患者出现便秘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卢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李师认为胃脘病病初多因外邪、情志、食伤,随后可涉及肝、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停胃型,治疗以调气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作者:杨永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皮质脊髓束(CST)受损情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评估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运用DTI技术三维重建25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变侧CST,分析CST受损情况与针灸治疗前后患者Brunnstrom评分.结果:CST损伤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相关,脑卒中患者CST损伤程度越小,针灸治疗效果越好.结论:DTI技术可以客观评估针灸的疗效,进一步指导康复治疗.
作者:李威;张音;蒋亚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失眠困扰,然而,与此同时出现的抑郁状态,常常被诸多失眠症状掩盖而被医者忽略.西医治疗抑郁性失眠的药物多以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为主,多数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应.中医准确辨证,运用越鞠丸合酸枣仁汤加减联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抑郁性失眠起到了一定疗效.
作者:马晓婷;韩婧;陈竞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易忽视的原因及引发因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认为护理工作可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关元、中极、膀胱俞(双)、三阴交(双)、肾俞(双).1次/d,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作者:卞永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50例,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液体输入量、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含量,术后2周内死亡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结果:手术前A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A组病例较B组的液体输入量少、凝血酶原时间短、血乳酸含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入院2周内发生MODS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术前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庞建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产后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风湿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后风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产后风湿的康复时间短,患者焦虑程度降低、疾病不确定感降低,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产后风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使用细节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康复所需要的时间,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作者:黄翠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藿香正气散是经典中药古方,古往今来一直用于暑湿感冒治疗.本文就藿香正气散组方简要进行论述,以期与药界同行共勉.
作者:马洪霞;刘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牵引,10d为1疗程.结果:本组86例共120膝均治疗1~2疗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建立活血祛瘀膏的制备工艺,确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硬膏剂制备方法制备,并用显微鉴别及薄层层析鉴别进行质控.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大黄、当归、红花、肉桂的特征斑点,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简便易控,能保证制剂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张玉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探索应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心包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经心包穿刺方式进行治疗,应用综合方式进行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皮心包腔内置管术一次成功,全部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导管引流方式对心包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其方法安全、简便、易行,配以良好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冯达霞;敖卫;陈永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上消化道出血(AUGB)属于急重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大出血时容易因失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及时纠正休克,改善循环.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围绕AUGB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黄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制剂痔痛消对急性炎性外痔门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痔痛消每日早晚各熏洗一次,外涂肛泰软膏.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2次/d,外涂肛泰软膏.治疗d3,分别对两组从疼痛、水肿、分泌物三方面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肛门疼痛、水肿、分泌物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痔痛消对急性炎性外痔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秦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郑惠芳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尤擅治疗妇科疑难病症,造诣颇深.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为“治妇人宿有症痼害,合并妊娠漏下不止”而设.原方主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桂枝茯苓丸由桂枝、桃仁、丹皮、赤芍、茯苓各9g组成,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癥,用之为臣;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作者:刘卉;叶青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手段之一,给药多采用静脉注射或点滴.长期化疗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对血管内膜、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性,药液外渗,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溃烂坏死,长期不愈,增加了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因此痛苦不堪.我院从2003年4月~2004年4月对40例化疗患者在化疗当天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如意金黄散湿敷,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化疗药物根据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分3类发疱性也就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刺激性,为一般刺激性药物,外渗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如足叶乙甙、卡氮芥、氮烯咪胺;非发疱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顺铂、门冬酰胺酶等.
作者:蒋艳;马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自拟泻脾升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脾升清汤加减,对照组给予选用利巴韦林颗粒、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观察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散及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泻脾升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较好.
作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常见病,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和病情重,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而中医治疗在化痰止咳、促进肺部啰音吸收方面有优势,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抑制多种病原和改善肺部循环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小儿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谷晓玲;朱利敏;王钐钐;王维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