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穿刺+如意金黄散湿敷在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蒋艳;马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 如意金黄散湿敷, 浅静脉化疗, 疗效观察
摘要:随着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手段之一,给药多采用静脉注射或点滴.长期化疗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对血管内膜、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性,药液外渗,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溃烂坏死,长期不愈,增加了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因此痛苦不堪.我院从2003年4月~2004年4月对40例化疗患者在化疗当天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如意金黄散湿敷,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化疗药物根据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分3类发疱性也就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刺激性,为一般刺激性药物,外渗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如足叶乙甙、卡氮芥、氮烯咪胺;非发疱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顺铂、门冬酰胺酶等.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筋疗法加前列腺按摩结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痛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筋加前列腺按摩疗法与盐酸坦索罗辛结合治疗前列腺痛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施以经筋疗法,同时配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mg/d,连续治疗8w,随访6月以上.结果:痊愈37例,显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筋疗法配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是治疗前列腺痛的一种良好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作者:韦晓东;盘延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的处方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组全部有效.结论:针刺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二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

    作者:邹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采用威灵仙为主药,辅以其他中药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利咽灵片和华素片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6例中,痊愈3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愈率69.6%,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治愈率34.6%,总有效率为82.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慧;金银芝;张红萍;王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自制痔痛消治疗急性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制剂痔痛消对急性炎性外痔门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痔痛消每日早晚各熏洗一次,外涂肛泰软膏.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2次/d,外涂肛泰软膏.治疗d3,分别对两组从疼痛、水肿、分泌物三方面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肛门疼痛、水肿、分泌物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痔痛消对急性炎性外痔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秦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加电针组(32例)与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梅花针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8%,优于电针组的83.3%;梅花针加电针组痊愈率62.5%,电针组痊愈率33.3%,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方法.

    作者:何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辛味风药在泄泻治疗中的应用

    辛味风药在治疗泄泻中为诸多医家所推崇,其作用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调理气机等,不仅适用于脾虚、肝郁泄泻,而且也适用于脾肾两虚、肾虚五更泻等.然而辛味风药在使用时需讲究配伍,且应中病即止.

    作者:梁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4例,并经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黄芪、川芎嗪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Hb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赖.

    作者:杨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探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50例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患者利用常规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其患者功能表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是在6~12w,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6±3.1)w,对照组25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是11~20w,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6±3.2)w,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康复,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表现状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向阳;周晓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元方胃炎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元方胃炎Ⅲ号方”对缓解临床症状和修复胃黏膜组织有良好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0.7%,胃黏膜组织修复总有效率为64.6%.结论:“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想的缓解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疗效.

    作者:范元芳;许秋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而得出结论:HbA1c与U-mAlb联合检测是发现和监控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HbA1c控制良好者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此外,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华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温针灸八髎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关元、中极、膀胱俞(双)、三阴交(双)、肾俞(双).1次/d,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作者:卞永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牵引,10d为1疗程.结果:本组86例共120膝均治疗1~2疗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引经药的临床意义

    中药引经药,可引药入经,有引经报使的意思,其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当辨明疾病所在何经、何脏而选用该经的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李文彬;袁卓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刺、竹罐、腹部推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胃脘痛又可称为胃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往往伴有胀满嗳气、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纳差等胃失和降的症状[1-2].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素体脾虚,日久损及脾阳.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贪食生冷,克伐中阳,脾阳受损,胃肠不得温煦,寒白内生[3].我科于2012年10月~2014年7月,对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竹管、腹部推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佳.现回顾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计观察推拿科门诊病患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9~54岁,平均44.36岁;病程4d~18个月,平均16.3月.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41.75岁;病程2d~20个月,平均15.4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璐;陈俐伶;罗苓芝;张耀巍;刘致晟;杨皓月;廉安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穴位按摩应用于缓解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穴位按摩法缓解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予抗生素静滴及创灵液换药.观察组在抗生素静滴及创灵液换药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肩井、期门、合谷)2次/d.结果:穴位按摩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穴位按摩能够有效缓解浆细胞性乳腺炎疼痛症状,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姜文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黄褐斑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类中药合健脾化湿类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采用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李丽;石艳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龄肱骨近端骨折50例调查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研究65岁及65岁以上患者肱骨近端粉碎骨折50例,均选择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并随访12个月,以了解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满意度等.结果: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优27例,良17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88%.结论:通过此次的观察,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老龄肱骨近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郭星;欧剑锋;原超;魏国强;何铭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如意金黄散湿敷在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手段之一,给药多采用静脉注射或点滴.长期化疗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对血管内膜、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性,药液外渗,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溃烂坏死,长期不愈,增加了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因此痛苦不堪.我院从2003年4月~2004年4月对40例化疗患者在化疗当天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如意金黄散湿敷,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化疗药物根据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分3类发疱性也就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刺激性,为一般刺激性药物,外渗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如足叶乙甙、卡氮芥、氮烯咪胺;非发疱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顺铂、门冬酰胺酶等.

    作者:蒋艳;马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脉络疏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患者放置临时滤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的创伤骨折患者,行静脉血栓内置管尿激酶溶栓效果确切,可以在短时间溶解血栓拔除滤器[1],但部分患者因骨折严重、骨折类型特殊以及术后伤口情况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管溶栓方法受到限制.对于此类患者,我院应用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临时滤网植入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相比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现报告道下.

    作者:刘利国;邓利民;刘胜平;谈建;费伟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络穴“迎随补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方病、常见病,针灸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通过络穴组给予络穴“迎随补泻”手法,常规取穴组给予普通针刺提插得气,两组对比治愈率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络穴组治疗优于常规取穴组.

    作者:赵鹏飞;张亚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