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宋鹏程;朱君莲;马晓刚;陈青海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分出的两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中典型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比较少见,现针对一例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常见并发症,并进行综合讨论,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得宝松联合自拟鼻炎方用于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AR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和C组(50例),分别给予得宝松、自拟鼻炎方及联合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96.0%,与A组的80.0%和B组的78.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PEF和PEF昼夜变异率改善情况显著好于A组和C组(P<0.05);C组治疗后Ig-E、TNF-α、IL-4及IL-12优于其余两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得宝松联合自拟鼻炎方可有效提高AR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鸿杰;邹增城;李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心理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理疾病的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现代医学治疗存在较大局限性,中医治疗心理性疾病的疗效和优势愈加明显,人们对中医心理学重视性也随之增加.本文旨在以古鉴今,从古代医家医案中探寻古代医家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思路,并分析当中个案的中医心理学理论.
作者:黄童郁;陈云飞;蔡鸿泰;蔡玲玲;裴桂芳;王宗华;陈颖;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中,有效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7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6.67%.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在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高,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提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笔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5例,与西药对症支持治疗45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5.6%、71.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镜检查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宜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了解其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并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经综合性治疗后,17例恢复良好,8例伴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结论: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往往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可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诊断手段早期发现,并在病情稳定后给予积极的康复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预后效果.
作者:程兆兴;梁冠华;肖伟群;伍爱平;黄波;高添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结合电针及中药外洗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超短波结合电针及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观察整体疗效、VAS评分,并随访1个月和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超短波结合电针及中药外洗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优于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药房当中中成药的不合理处方,并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开始,我院对药房进行了用药管理,将管理前后随机抽样调查的120张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对比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药房实施规范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出现,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提升医疗品质,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片和丹参通脉化痰胶囊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依那普利10mg.po.bi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40mg.po.tid)和丹参通脉化痰胶囊(0.5g.po.tid),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血液流变学,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7.5%).结论:尼莫地平片和丹参通脉化痰胶囊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血压水平,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有效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芩翘口服液佐治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科诊断并同时治疗的126例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应用芩翘口服液治疗的疗效比较.本研究将1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两组中男女比例、年龄、体温、病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超敏C蛋白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芩翘口服液,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热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等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结果:治疗组完成试验方案59例,对照组完成试验方案58例;治疗组的治愈率(39例,66.10%)高于对照组(30例,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58例,98.31%)与对照组(56例,96.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芩翘口服液佐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显著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结论:芩翘口服液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英;李亚男;高月茹;成焕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颗粒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液静滴,1剂/d.研究组加用和胃降逆颗粒治疗,主方药物:代赭石20g,枇杷叶20g,茯苓15g,炒白术15g,延胡索15g,鸡子黄10g,白芍10g,姜半夏8g,荔枝核10g,炒麦芽20g.上述诸药为中药颗粒制剂,每剂无菌密封分为2份,分早晚2次餐后热水冲服,1剂/d;同时采用循经穴位按摩:包括循经按摩和穴位敲打治疗.循经按摩:循经任脉膻中至神阙,由上至下,推揉100次;穴位敲打:使用经络锤进行穴位敲打,主穴:膻中、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以胃镜检查和十二指肠钡餐造影透视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胃降逆颗粒直达病所,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循经任脉膻中至神阙推揉及穴位敲打刺激使其经脉活力增强,改善胃部功能,促其病愈;且能挖掘患者及家属潜能,提高治疗效果.此法为我院中医的特色治疗,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操作简单,正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培;邢佑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舌质与冠心病存在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共219例,将其按照舌色分为A组(n=44)、B组(n=96)和C组(n=79).其中A组患者为淡红舌,B组患者为紫舌,C组患者为暗红舌.根据三组患者造影检查的不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三组不同舌质的患者中,紫舌组与暗红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淡红舌,且以暗红舌组阳性率高,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紫舌组高.结论:舌象的各种微妙变化能及时反映心脏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史益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刘光珍教授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低血压、前列腺增生的经验.方法:探讨刘光珍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病例,从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来总结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之妙用.结果: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上述疾病确有良效.结论:临床见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每获良效,确极大的研究价值.
作者:闫梦苗;刘光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候分类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乳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医辨证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手术切除,并且在术后运用中医扶正解毒散结汤进行治疗,对比各类型患者的比例情况及各分期人数,总结中医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医证候分类方面,实热证组人数占比大;且与气虚、湿热证、血瘀证等其他组人数比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肿瘤分期方面,II期患者人数占比大,且与I期、Ⅲ期、IV期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选择中医扶正解毒散结汤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乳腺癌中医证候分类主要是实热证,肿瘤分期II期居多,治疗应当遵循以上基础进行治疗.
作者:安传国;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11月-2015年11月门诊治疗的60例顽固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至少1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疗效显著,比单一中药或西药治疗更为有效,且见效快、疗效佳、镇痛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腹与经直肠超声在盆腔复原汤治疗女性盆腔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诊治女性盆腔疾病的有效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经腹与经直肠超声诊断,并经临床确诊后给予盆腔复原汤治疗.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女性各种盆腔疾病的准确度,并统计分析盆腔复原汤治疗女性盆腔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均临床确诊为输卵管积水21例、输卵管卵巢囊肿17例、输卵管囊肿18例、盆腔腹膜炎14例.其中腹超声诊断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囊肿、盆腔腹膜炎的准确度分别为71.4%、76.5%、66.7%、71.4%,而经直肠超声诊断上述不同类型女性盆腔疾病的准确度分别为95.2%、100.0%、94.4%、92.9%.就整体而言,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女性盆腔疾病的准确度为71.4%,明显低于经直肠超声的95.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经超声复查,盆腔复原汤治疗女性盆腔疾病的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效果显著.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女性盆腔疾病有助于获取清晰的超声图像,提高诊断准确度,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另外,采用盆腔复原汤治疗女性盆腔疾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消除肿块,减轻疼痛,是治疗该病的一方良药.
作者:曹立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标记为A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另抽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标记为B组,给予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价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PaO2(50.1±10.2)mmHg,PaCO2(56.8±15.2)mmHg;B组患者PaO2(50.3±10.1)mmHg,PaCO2(56.9±15.1)mmHg,两组PaO2与PaCO2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PaO2(73.9±15.4)mmHg,PaCO2(48.3±10.4)mmHg;B组患者PaO2(65.9±12.3)mmHg,PaCO2(52.8±10.6)mmHg.A组PaO2高于B组,PaCO2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75/80),B组8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5%(66/80),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后,可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永建;王芳;陆娟英;曹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乳腺癌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癌术后、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予疏肝健脾组方中药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腰围、BMI明显下降(P<0.05);两组TC、TG、HDL-C、LDL-C等指标分别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TG、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乳腺癌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可降低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顾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当归与丹参配伍后对其主要成分阿魏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丹参不同配比对当归中阿魏酸浓度.结果:当归、丹参合煎液中阿魏酸浓度高于当归、丹参混合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当归、丹参进行5:5配比时,阿魏酸浓度显著高于当归单煎液及其他比例混合液中的阿魏酸浓度.结论:当归、丹参配伍可以提高阿魏酸的溶出率,改善药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伟东;俞立文;罗思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辨证施教临床护理路径在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教,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及健康教育达标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教临床护理路径在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