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鲁;周晓芳;吕伟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使用中药发生中毒反应的事件也屡见报道.为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现对服用中药导致毒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朱海涛;陈黎;陈吉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喜炎平与病毒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李京鹤;陈雯;李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国产银杏提取物制剂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25 ml加入0.9%生盐水500 ml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金纳多注射液25 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 ml内静脉滴注,1次/d,15 d为1 疗程,进行双盲对照.结果 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中风临床有效率为90%,与进口同类产品金纳多注射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四肢关节及综合功能等治疗前后计分测定比较,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医辨证分类疗效发现舒血宁对风痰瘀血、痹阻经脉疗效显著.对气虚血瘀也有满意疗效.结论 国产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价格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崔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王不留行是临床常用药物,在中成药下乳涌泉散中为主要组方药物之一,近几年在收购王不留行的工作中,时常发现掺有或多或少其外观形状极为相似的芸薹子.由于两者的临床功效差异很大,为了用药准确安全有效,二者必须严格区别应用.现将二者经验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栾淑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猫爪草中多糖及蛋白的含量.方法 使用o-T试剂法测定猫爪草中多糖的含量,UV法测定了蛋白含量.结果 葡萄糖在0.2~1.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782X +0.004 43 (R=0.997,n=9) 牛血清蛋白在0.05~1.5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标准曲线 y=0.296 4x+0.027(R=0.998,n=6).结论 结果准确,重现性好,o-T试剂法测多糖含量,不仅可以测总糖的含量,还同时可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较其他方法操作简单,不必沉淀蛋白质,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而UV法测定蛋白含量简单,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多糖与蛋白含量可以同时得出而互相不影响.
作者:贾慧青;范智超;薛生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虎杖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K- B纸片扩散法.100%虎杖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虎杖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 虎杖在体外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王庆玲;李保院;邱世翠;李玉兰;宓伟;宋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疼痛专科从1998-12始运用针刀五联法治疗肩周炎17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72例,男74例,女98例,大多数为单侧,双肩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1岁.45~55岁88.4%,病程1个月~2年.平均5.5个月,多数为3~8个月.
作者:陶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采用超声提取法,从环棱褐孔菌中提取多糖,并测其多糖含量为23.12%.通过测定该多糖样品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离子的清除作用,证明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郭华;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晕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分析晕康胶囊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 晕康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降低NO的水平.结论 晕康胶囊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降低NO的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黄新武;李国春;肖顺汉;李万平;李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Vitc、VitBco、ATP及谷维素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梁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散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恩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5例.观察治疗后尿蛋白、血尿胆固醇与血尿蛋白的变化以评定疗效.结果 45例患儿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基本缓解30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能取得很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居腰部软组织损伤的首位,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到长期持续外力作用而损伤所表现的一种病症,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其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其病因常为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脉,引起筋脉拘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障碍而致或由于肌肉长时期收缩,可受其代谢产物乳酸堆积的刺激而产生肌痉挛.笔者自2002年以来以复方补骨脂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85例,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东席;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麻黄(Herba Ephedrae ,HE)中麻黄碱(ephedrine,E)在小鼠脑、肺、心、肝、肾的分布变化,探讨 HE的归经.方法 用 GC-MS/SIM法,分析30,60,120 min时间点E在小鼠脏器分布量.结果 E不同时间点于小鼠脏器的分布结果是:30 min时:肺>肾>脑>心>肝;60 min时:肾脏、心脏>肝脏、肺脏、脑;120 min:脑>心>肾>肺>肝.结论 该实验初步从 E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分布量反映了 HE的归经趋势.
作者:魏凤环;罗佳波;陈育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灵芪蠲肝液对慢性肝损伤的防治机理.方法 用40%的四氯化碳溶液复制慢性肝损伤模型,取血测定肝功能,血清NO,MDA和SOD,10%肝匀浆的MDA、SOD,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时,灵芪蠲肝液可降低ALT,AST,MDA,NO,升高ALB及SOD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 灵芪蠲肝液能减少慢性肝损伤氧自由基和NO,调节蛋白质代谢.
作者:李万平;李晓冰;肖顺汉;黄兴武;邓存良;陈枫;唐坤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桂枝茯苓胶囊由丸剂改型而来,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根据组方药材芍药在品种、成分、功效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作者所处年代的本草考证,认为桂枝茯苓方中的芍药以赤芍为宜.
作者:魏贤坤;邵家德;宛宜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注射液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住院真菌感染病例23例,用大蒜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60 mg·d-1,静脉滴注,疗程7~14 d.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细菌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真菌转阴率分别达到73.9%和56.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亦无肝、肾功能方面的损害.结论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侯均;曹茂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借助过不同细目的规格筛将不同粒径的麦麸分开,在保持平行对照的前提下,考察不同粒径的麦麸以及商品麦麸过筛与否对麸炒山药外观性状的影响.结果 麦麸粒径越小,其在铁锅中冒浓烟的时间越短,越容易出现糊化、粘片和焦化,造成麸炒山药炮制品出现颜色均匀度差、焦片糊片所占份量增加,在麸炒山药饮片的表面粘附的黑色焦化麦麸增加,影响了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还发现过50目筛麦麸的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明显好于未过筛的麦麸.结论 不同粒径的麦麸对麸炒山药的外观性状有明显影响,中药饮片在麸炒时,所用的麦麸应过50目筛除去微屑以控制灰屑含量;在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时,应将其粒径和灰屑含量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作者:邓旭坤;吕晓宇;刘陶世;蔡宝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黑参糖浆是我院制剂室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滋阴降火、生津止渴的功能,用于咽喉肿痛、声哑失音等症.原方收载于<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版,因原标准只有性状检查,无法控制其内在质量,为更好地保证该制剂质量,我们增加了定性鉴别及检查项目的制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慧肃;孟凡珍;邹晓雯;付宜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介绍了近年来红豆杉细胞工业化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添加诱导子、剪切力和溶解氧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以及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时所存在的问题,为探索生产紫杉醇的适条件和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吕晓辉;臧新;杨冬之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