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铭;王晖;陈丽;吴铁
目的比较八宝丹胶囊与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服用八宝丹胶囊0.6 g,3次/d;对照组服用苦黄注射液30 ml,3次/d;疗程4~6周.每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八宝丹胶囊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用,不良反应少,与苦黄注射液类似,可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
作者:崔学军;刘世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制定骨刺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谱法鉴别骨碎补、白芍、独活、川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中所含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98.5%,RSD为1.9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供骨刺胶囊质量控制.
作者:黄传俊;胡丽娅;杨茂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厄贝沙坦组35例:150 mg*d-1;福辛普利组37例:40 mg*d-1;联合用药组41例:厄贝沙坦150 mg*d-1与福辛普利20 mg*d-1.疗程18个月.记录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疗效更好.结论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比单独用药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姜莉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克痹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口服克痹康药酒和外擦克痹康搽剂,对患者进行治疗3~16周,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克痹康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1.3%.结论克痹康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长期治疗.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烟酰胺为模型药物,以氮酮、薄荷醇、樟脑为促透剂,在离体透皮吸收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增渗倍数、滞后时间,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烟酰胺的促透作用,2%氮酮的促透效果好,3%薄荷醇和3%樟脑次之,而1%薄荷醇和1%樟脑的促透效果差.结论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作者:许碧连;王晖;许卫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良种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方法 从广西田阳县采集芒果叶,RP-HPLC法测定.结果 芒果苷含量低的是桂七芒,高的是台农一号;测定的17个芒果叶样品中,13个良种的芒果苷含量与本地芒的相同,只有3种高于本地芒.结论 大部分良种芒果叶中芒果苷的含量与本地芒果相同.
作者:李学坚;莫长林;邓家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板蓝根F022部位抗内毒素分子机理.方法内毒素定量检测法测定F022样品液对内毒素的破坏作用;研究样品液对内毒素致鼠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对蛋白激酶MAPKp38活性的影响、对内毒素刺激鼠组织moesin mRNA分子表达及对内毒素诱导鼠体内TNF-α,IL-6和NO的抑制作用.结果 1%F022对内毒素破坏率达到86.5%,F022能显著抑制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抑制内毒素刺激蛋白激酶MAPKp38活性;降低内毒素刺激鼠肝、肾、脾组织moesin mRNA和体内TNF-α,IL-6和NO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论 F022部位不仅直接破坏内毒素结构,且阻断内毒素引起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机体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抑制膜结构伸展刺突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板蓝根中活性部位F022抗内毒素的分子机理.
作者:林爱华;刘云海;刘奕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分析门诊患者的取药心理特点,对门诊药师如何实施药学服务对策进行探讨.认为门诊患者的取药心理特点包括:紧张、焦急;疑虑、不信任;急躁、易怒;忧郁、失望.提出门诊药师应对个体情况实施药学服务、掌握必要交流方法和语言艺术、开展药学咨询服务和采用开放式柜台发药等药学服务,对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朱卫星;朱志冰;沈英俊;李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了淤血在糖尿病发病中的机理,提出活血化淤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结合现代研究、标本兼治、祛淤不伤正等方面探析了治疗用药原则.
作者:康亚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经研究证明:培育优良种苗,是苦味叶下珠在栽培中获得高产优质产品的重要环节.育苗必须做好选株留种,适时采收,种子处理,加强育苗期间管理等关键性技术工作.
作者:彭朝忠;李学兰;段立胜;管燕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其中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影响介入治疗能否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介入术后的疗效也很重要.现将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季明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花粉过敏是指因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疾病,如常见的花粉性鼻炎、花粉性哮喘、花粉性皮炎等,具有季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年复一年的迁延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了解疾病的起因和转归,加强自我防护措施,可降低病情的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优选清肝胶囊水提工艺的佳条件.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综合指标.结果优选出佳水提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煎煮4次,2 h/次.结论该工艺稳定性好,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高,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付文焕;郭莲玉;乔庆彬;周莉;王玥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归纳总结了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有关小儿四时温病的证治思想,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菌核侧耳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菌核侧耳菌丝体和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还优选了其显色条件,5%香草醛-冰醋酸佳用量为0.2 ml,高氯酸佳用量为1 ml.结果菌核侧耳子实体总三萜含量为1.16%,菌丝体为1.31%,RSD为1.05%.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可靠.
作者:余志坚;包水明;李荣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体系,收集愈伤组织及连续三代的悬浮培养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川芎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含有相似的成分,但与原植物中的成分区别很大,原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中也未发现.结论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物的特性与原植物有很大的区别.
作者:詹玉莲;马小军;戴均贵;刘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新疆地产侧柏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侧柏叶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采用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3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87%.结论为新疆产侧柏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鹏;王鲁石;唐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鼠和大鼠口服通脉活血灵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通脉活血灵胶囊的大耐受量;采用3个剂量(9.0,4.5,1.5 g /kg )iq SD大鼠,连续180 d,观察给药90,180 d时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变化及停药30 d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口服通脉活血灵胶囊的大耐受量为36.0 g /kg.大鼠连续给药90 d时, 9.0 g /kg肌酐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1);肾重量系数增高(P<0.01); 2只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高度水肿,轻度脂肪变性,管腔变大,肾小管内可见红细胞管型,肾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2只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给药180 d时,9.0 g /kg和4.5 g /kg剂量组肌酐升高(P<0.01或P <0.001); 9.0 g /kg剂量组总蛋白升高(P<0.01);肝、肾脏系数增高(P<0.01); 3只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高度水肿,轻度脂肪变性,管腔变大,肾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2只大鼠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停药30 d后,大鼠体重、摄食量、活动、外周血象、重要器官脏器系数均正常,病理学检查各组各脏器均未发现明显改变. 结论通过对通脉活血灵胶囊180 d用药过程中各项指标反应的观察认为,通脉活血灵胶囊在规定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兰芳;张建新;李国风;徐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咳安含片中西贝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西贝碱在0.26~1.6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回收率为95.60%,RSD为1.60%.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刘蔚;宋卫中;宋晓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确诊,将冠心病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及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用西药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中药通心络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74例(58.73%),有效48例(38.1%),无效4例(3.17%),总有效率96.83(122/126).对照组四数率分别为49(43.75%),51(45.54%),12(10.71%),89.29%(100/112).两组相比疗效差异显著(χ2=8.37,P<0.05).结论通心络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邹淑婷;张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