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娟;王惠民;张志泉;黄一红;陈连英;周锦红;鞠少卿;王跃国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术后,观察组静脉缓慢推注雷米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0.3~0.5m/kg,2~3min后吸痰拔管.对照组不给药,直接吸痰后拔管.结果:观察组与用药前比,HR、MAP、RR均下降.对照组拔管时、拔管后5min HR、MAP、RR均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小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作者:彭卫东;唐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当口腔出现疾病或损伤时,防御功能下降,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染甚至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笔者在甲硝唑漱口液基础上,重新组方制备复方甲硝唑漱口液,用于防治口腔感染,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成李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瓷化树脂、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后牙Ⅱ类洞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瓷化树脂、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进行充填后牙Ⅱ类洞,比较充填材料有无折裂或松动;患牙有无继发龋;材料有无(牙合)面磨损等现象.结果:瓷化树脂、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进行充填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19.67%及12.07%.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瓷化树脂及复合树脂与传统银汞合金相比,疗效相近,但具有低毒性,渗漏少及光洁度好等优点,尤其是瓷化树脂,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昱卓;徐建萍;周艳;吴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入选脱敏治疗的哮喘儿童进行屋尘螨抗原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的测定,以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蕴;陶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定量研究成人上眼睑板的长、宽、厚度及形状.方法:取死后2~6小时成人上眼睑12例共24侧,放大镜下测量.结果:上眼睑板平均长、宽、厚度分别为:28.4±1.6mm、男8.7±0.4mm(女9.1±0.5mm)、1.1±0.1mm,呈瘦长D字形.结论:该种方法测量上眼睑板结果可靠.
作者:胡克苏;尚小英;朱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2000年以来疫情有所回升.本文通过对我县近几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就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张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纯瑞芬太尼泵注用于宫腔镜检查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瑞芬太尼组(R组),F组术前缓慢注射芬太尼0.1mg作为负荷量,术中根据患者的镇痛效果、体动反应追加芬太尼0.05~0.1mg,R组术前缓慢注射瑞芬太尼0.1mg作为负荷量,继使用微量输液泵按照2μg/kg·min注入,术中根据患者的镇痛效果、体动反应,可加大至3μg/kg·min.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镇痛效果R组明显优于F组(P<0.05),但是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单纯瑞芬太尼泵注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快速、可靠、便捷的麻醉方式.
作者:安舟引;施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应用胫腓钩钢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结果11例随访0.5~2年,疗效均为优良,无断钉、连接杆断裂现象.提示运用胫排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效果满意.
作者:王延涛;刘丽萍;安丰敏;孙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甲酰四氢叶酸(CF)联合治疗局部进展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大肠癌患者42例,术前接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5-FU500mg/m2,静滴6h,第1~3天;CF300mg/d,第1~3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化疗后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42例中有38例获得手术切除,其中26例根治性切除,19例原发病灶明显缩小,14例肿瘤TNM分期降低.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出血、神经感觉毒性、肝肾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该法对化疗局部进展期大肠癌的中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作者:朱秋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喉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60例喉鳞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在LSCC、癌旁喉组织及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作者:张振新;邱晓霞;施公胜;达鹏;王志霞;周维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 Barrett食管的治疗2.1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1)食管深溃疡;(2)食管瘘管、穿孔合并出血;(3)难以控制的胃食管反流症状;(4)食管进行性狭窄;(5)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6)腺癌.对于(1)~(4)者,手术目的主要是重构通道,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减轻胃食管反流.手术方法有:Nissen胃底反折术、Hill胃后方固定术和Belsey食管胃成形术.其中Nissen术式是控制胃食管反流适宜的方式,可使部分患者的BE上皮完全逆转.
作者:黄介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4例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与心肌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作者:李军;李丕宝;王少媛;吕玲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糖链异质性的检测法.方法:利用伴刀豆素A(ConA)与等量血清孵育法测定血清中ConA非结合型GPDA.结果:正常人血清中ConA非结合型GPDA为12.1~42.1U/L,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升高.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度高,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魏群;黄介飞;张弘;倪润洲;江枫;肖明兵;李峰;茅美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58%.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往往可合并额叶脑水肿、脑肿胀和迟发性血肿,导致患者病情急骤恶化,如不及时手术,死亡率极高.现对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83例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
作者:潘云;何文干;张卫;朱扬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220例胆道残石患者,取净结石201例(91.4%).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何志贤;陆玉华;徐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10岁以下儿童发铅、钙、铁水平、性别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发样中的铅、钙、铁含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0名儿童发铅含量为(3.52±3.38)μg/g,钙为(387.54±117.47)μg/g,铁为(33.74±8.62μg/g);发钙、铁值无性别差异;发铅值有性别差异;铅与钙、铅与铁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铅与钙、铁在体内存在拮抗关系.
作者:李春建;季莘;张卫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丙类传染性疾病,可引起持续高热、皮肤溃疡或焦痂、浅表淋巴结增大、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病例可以引起心、肺等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现对本院及太和镇人民医院2000~2005年收治的23例恙虫病合并肺炎、心肌炎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贺明;杨建民;郑喜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呼吸系统疾病继发肺部感染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和多种护理干预组.两组均使用抗生素治疗,记录开始出现肺部感染体征和肺部感染持续的天数.结果:使用多种护理方法干预,出现肺部体征的时间延长,肺部感染持续的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的肺部感染,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能够缩短肺部感染时间,增强肺部感染治疗效果.
作者:何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蟾酥提取物(BTXs)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观察BTXs对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BTXs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具有显著差异,BTXs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病理学观察显示,BTXs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蟾酥提取物(BTXs)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高瑞霖;邵义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深静脉置管术(PICC)因费用较高未能广泛开展,而普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进针深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防止化疗药物对周围浅静脉造成损伤,我们2004年3月~2006年4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颈外静脉置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使导管留置较长时间,做好导管护理,防止堵管和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佐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