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清
从甘味药的药物来源及药效范围、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甘味药配伍等方面,研究探讨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发现甘味药归经与中药传统理论存在矛盾,指出甘味药的药性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于培明;田智勇;林桂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优化附子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中的葡萄糖含量为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了L9(34)正交实验考察,确定附子粗多糖佳提取方案.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50 ml,提取3次,90 min/次.结论:优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马鸿雁;刘小彬;李楠;杨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选择袋泡剂的佳包装材料.方法:恒温加速实验法.结果:四种包装材料的袋泡剂,铝箔包装的袋泡剂有效期长.结论:佳包装材料为铝箔.
作者:邢桂菊;李跃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介绍了银柴胡正品及几种常见伪品的鉴别方法.
作者:张晶;聂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甘草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探讨.认为甘草的炮制方法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即由少到多又到少;炮制工艺由粗到精;炮制理论由无到有,后趋于完善.
作者:吴世强;种月荣;石勇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补肺止咳颗粒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采用浓氨水诱发、电刺激致咳法;酚红祛痰、毛细管排痰量法.结果:补肺止咳颗粒能抑制浓氨水小鼠咳嗽和电刺激诱导的豚鼠咳嗽;能增加肺和支气管酚红分泌量以及大鼠的排痰量.结论:补肺止咳颗粒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戴光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乳香、没药的炮制,自唐至清应用广泛的是酒制法,而目前常用的醋制法记载较少.通过文献考证和对炮制作用的分析,认为两种炮制方法各有侧重,不能相互取代,建议保留酒炒法.
作者:王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总结四君子汤对胃肠道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四君子汤具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活动和胃肠激素、抗胃肠粘膜损伤、改善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
作者:叶富强;陈蔚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专方专法、中西医结合、运动、饮食治疗及实验研究几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防治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提示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王祉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近20年金银花挥发油的萜类成分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阮鸣;彭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孕妇生产的过程中,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对产妇的心理状况及产程影响颇大中,特别是老年人希望生一个男孩,好传宗接代,有的丈夫也是如此,这样对产妇思想压力很大,会造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其它护理的同时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作者:裴桂葱;饶丽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综述仙人掌外用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认为仙人掌外用方法简便、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成本低廉.
作者:丁玉玲;孙艺平;张忠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检查2001年度南京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方法:统计该年度麻醉性镇痛药物消耗量,并用药物利用度(DUI)为指标分析.结果:该年度麻醉性药物使用基本符合要求.结论:南京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推荐晚期癌症患者首选口服吗啡止痛和联合用药.
作者:谈忠;丁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养肝澳平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以控制制剂质量[1].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3 nm.结果: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可用于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万伟中;田立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生精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鉴别处方中补骨脂、何首乌.结果:该法色谱斑点清晰,附近无杂质干扰.结论:建立了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鉴别生精胶囊中补骨脂、何首乌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
作者:聂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综述了近几年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及其制剂的应用概况.详述了各种制剂治疗该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治疗白细胞减少证的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即开发出既适合于急症治疗,又适合于维持治疗的新一代升白中药制剂.
作者:严国俊;潘金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的因素.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与同期之ARF的出血性中风50例对照临床观察.结果: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治疗血、甘露醇脱水、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高血钠高渗透压、高血糖等因素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甘露醇脱水、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高血钠和高渗量压、高血糖是引起出血性中风后肾衰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海源;陈杰;李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化瘀通梗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与临床疗效.方法:处方药分别粉碎成细粉,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等方法制成胶囊剂.临床用于脑梗塞患者,并设对照组(以消栓通络片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梗胶囊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显著,该制剂可用于不同程度的脑梗患者.
作者:杨忠兰;刘莉;余家奇;石尚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肠炎颗粒的抑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用试管法研究肠炎颗粒对9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试管培养24~48 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抑菌浓度为0.039 g生药/ml,对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低抑菌浓度为0.31~0.62 g生药/ml.结论:肠炎颗粒对9种实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强.
作者:张军东;曹永兵;阎澜;姜远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控制壮元酒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理化反应对其中的淫羊藿、补骨脂、原蚕蛾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定量测定所得淫羊藿苷含量为3.65%,平均回收率99.52%,RSD=1.6%.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具专属性,稳定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酒剂质量.
作者:黄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