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小玲;江宗华;聂宇波;许志雄
目的:优选复方消经痛胶囊中黄芪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实验.结果:优选出醇提黄芪的佳工艺为: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 h,共提取3次.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中应用.
作者:李兰芳;李存满;张勤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阿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概述,为中药阿胶的深入研究提供信息和借鉴.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阿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研究理论.
作者:金在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986年开始,日本厚生省提出要制定药用植物栽培与品质评价指针,到2002年,已经完成了53种药用植物的栽培与品质评价指针.在此基础上,日本将制定出药用植物栽培规范--GAP.
作者:李书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配比、温度、时间三个因素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的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率,并用TLC、显微影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佳的工艺条件薄荷油2.5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5 h.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张幸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按中药GAP种植要求对栀子从种植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检测到栽培、采收加工和色素测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栀子的GAP种植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税丕先;熊英;庄元春;朱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发现许多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称之为免疫系统疾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作者:黄煦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论治后,配合西医对症支持疗法.结果:34例晚期肝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了中位生存期112.5 d,6个月以上存活率25%的效果.结论:用中西医治疗晚期肝癌方法提高了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王忠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佛甲草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α-萘异硫氰酸酯(ANIT)一次性灌胃中毒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及黄疸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含量及血清、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佛甲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佛甲草能明显降低CCl4中毒性小鼠血清ALT、血清及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使SOD,NO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01);能明显降低ANIT中毒性小鼠血清TBil含量(P<0.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佛甲草能明显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结论:佛甲草对CCl4和ANIT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有关.
作者:周青;刘建新;周俐;熊小琴;赵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成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名医经过长期反复医疗实践,将传统的方剂结合现代制剂技术研制而成的.由于中成药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从而使医院中成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在临床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作者:许冰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舌针与中药并用常规西医中风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中风治疗30例.应用国际公认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表(SDS)、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方法残疾指数的量表(BI)积分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用舌针与中药并用常规西医中风治疗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3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常规中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幸小玲;江宗华;聂宇波;许志雄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通过跟随谢昌仁主任医师学习总结其治疗胃脘痛经验,认为胃脘痛可分为三大类型:1.实证型;2.虚实夹杂型;3.虚证型.并相应拟定三大治法:1.苦降辛通;2.补中宜通;3.甘温补中.用药不喜庞杂,力求简练,不喜过量,主张轻灵.亦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使之自然结合,以助诊疗.
作者:赵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症,治疗方法颇多,而以腰椎牵引、推拿等治疗方法为常用.本人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规范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叶定明;曹庭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乌石汤治疗足癣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三黄乌石汤浸泡治疗,对照组醋酸铅、呋喃西林浸泡治疗.观察患部瘙痒、红肿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时间平均2.5 d,对照组痊愈时间平均为3.5 d.结论:用三黄乌石汤浸泡缓解症状,痊愈时间短,疗效可靠,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黄嘉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尤以脑力劳动者为多.临床上如何正确地诊断和治疗,使其形成一定的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颈椎病的诊疗方案进行总结、规范.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庭江;叶定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综述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方法:根据近十年的中外文献和相关成果,从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以阐述.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广泛,在抗氧化、抗肿瘤和对心血管疾病和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等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作者:刘建新;连其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近年来,不少病人对中药疗效持有怀疑;不少医生(其中也有不少中医)对中药疗效也提出质疑;更有不少药学人员对中药疗效多有抱怨.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作者:李秀英;李红梅;朱忠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皲裂系难治之病,多认为一旦皲裂形成,治愈就较缓慢.笔者自1986年以来应用<伤寒论>之当归四逆汤先后治疗皲裂54例,获得较理想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郭丕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碟子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检测经苦碟子治疗前、后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备检测指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苦碟子是防治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有效药物.
作者:褚伟;徐洁;宋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枝柴胡挥发油成分.方法: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该植物挥发油中鉴定出7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1.34%.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含量超过10%的有三个化合物,为十五烷(29.47%),十三烷(15.12%),十一烷(13.03%)结论:脂肪族化合物可作为柴胡属植物挥发油的一个特征.
作者:刘书芬;潘胜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鼠分成两组:麻黄汤9g/kg组(以单味麻黄计)、空白对照组,每组60只,分别于给药后0,5,10,15,20,25,30 min测量小鼠肛温,计算出肛温的变化值.结果:麻黄汤9g/kg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肛温在5,20,25 min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0,15 min时麻黄汤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在30 min时间点麻黄汤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5).从麻黄汤组内来看,10 min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5 min与10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 min与1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5 min与20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 min与25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麻黄汤组小鼠肛温从5 min开始有升高的趋势,从10 min开始上升,到15 min升至高点,与其他5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 min时开始下降,到30 min时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作用在5~15 min之间有一个体温上升期,以增加体内热贮,之后随着出汗,体温下降.麻黄汤对正常动物体温调定点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刘国清;贺丰;莫志贤;余林中;罗佳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