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强;王业发;余淑芳
目的:探讨消风胶囊的主治病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消风胶囊的组方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组方设计,采用了经典的半浸膏制粒法制备复方内服胶囊.同时采用化学鉴别法、粉末显微鉴定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质量标准.结果:规格检验项下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规定.结论:处方独特,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检验规范,成品疗效显著.
作者:孙灌宁;张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归纳冬虫夏草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作者:王玉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性质为辨证施治、用药、调剂、制剂的需要,对药材所采取的一套加工技术,对中医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
作者:梁青云;董元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门手术局麻的疗效.方法:肛缘常规消毒,取复方薄荷脑注射液10~25 ml,在距肛缘1.5 cm处作扇形浸润麻醉,按揉肛周局部使肛管松弛.结果:镇痛时间5~15 h的占96%;镇痛时间内Ⅰ度疼痛的占94%,无Ⅲ度疼痛的,术后排尿顺畅的占96%.结论:复方薄荷脑注射液作局麻,镇痛作用强,药效持续时间长,能有效缓解病人术后排尿困难.
作者:肖玉芹;程绍云;顾世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药典》[1]中规定中药薄膜衣片需做重量差异检查.薄膜衣片增重一般在3%~5%.参考文献[2]报道,笔者认为该方法存在不妥之处[3],本文提出改进建议,供同行商榷,有待下版药典予以完善.
作者:周占业;牛艳阳;卢鹏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五加皮、木通、防己、桑寄生、天仙子等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考证,提出中药正品,即法定品种,指国家及相关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及特定药用部位.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各异.特别是药材毒性的差异,极易给患者造成危害.故在临床使用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定标准,依法书写药名,依法应配处方,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我院自制制剂烧伤Ⅱ号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鉴别.临床观察了200例患者使用情况.结果:薄层显示在对照品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临床观察对各类烧伤均有效.结论:可对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控制.经临床观察,烧伤Ⅱ号治疗轻度烧烫伤疗效好.
作者:李月梅;杨红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查阅20多年的文献资料发现,微量元素的测定在动物药的鉴别、炮制加工、质量评价、扩大药源、临床认识和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指出在对动物药有效成分不甚明确的今天,可以通过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来研究动物药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动物药的优劣,这种研究方法也为其他不明成分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罗兴洪;周进东;邹桢蕾;吴德康;安崇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因起病急变化快,症状多似自然之风性,故古人称其为中风,或卒中.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可引起全身动、静脉血管的损害以及肝脏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一个卒中病人来说,如果发现同时患有糖尿病,那么再次中风或复发后病情的严重程度要比单纯的卒中病人严重的多.因此对于这样的病人怎样做好饮食控制,防止疾病的复发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毛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介绍了槟榔青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及在药用、水果、蔬菜方面的利用价值.
作者:马洁;管艳红;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a (Thunb.)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市面上半夏的混淆品较多.现将常见的混淆品与正品作一比较.
作者:宋培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常用中药剂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一些剂型正在或者需要努力的方向,预测了药物剂型研究的前景,并提出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的发展和应用,必将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作者:刘彩虹;王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制复方血竭膜及疗效观察.方法:确立处方组成,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为载体制备复方血竭膜.收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0例,使用复方血竭膜局部贴敷溃疡面,对照组100例,用市售洗必泰溃疡膜局部贴敷溃疡面,两组均在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复诊,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34%.该药膜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该药膜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传海;周洪青;刘媛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医方药手册》山西王世民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31万字.本书是以方为主,药为辅的一本常用备查的小册子,具实用性,可以备临床医生装于白大褂口袋中随时查用.方剂精选1千余个,分主方、附方,主方按组成及用法、主治、临床应用分栏叙述,附方即统叙不分段落.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痔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1例痔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中医治疗观察组61例,应用一般药物治疗组70例.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率95.1%,一般药物对照组显效率28.6%.结论:中药治疗痔血具有疗程短,止血快的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痔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强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胃康灵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胃康灵胶囊4粒,tid,饭后服,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 g,bid,po,疗程1周,两组在服药期间均禁服其它治疗胃病药物及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并且随访2周.结果:胃康灵胶囊组溃疡愈合率为78.95%,总有效率为97.37%,雷尼替丁胶囊组溃疡愈合率为55.26%,总有效率92.11%.两组愈合率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胃康灵胶囊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新春;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八厘麻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古代本草未收载果实入药,至今各个医院药房中几乎很难见到此药,但在一些药店或民间可见到.因八厘麻药源较丰富,毒性较大,应用极少,与八棱麻有相同的治疗跌打损伤的作用,笔者在工作中偶而见到以八厘麻代替八棱麻使用.由于发现较及时,杜绝了不良后果.二者药名虽一字之差,但成分不同,不可相互代用.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将八厘麻与八棱麻鉴别如下:
作者:刘邦强;王业发;余淑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改进消必丸的制备工艺,提高药物疗效,并对质量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部分药材粉碎,部分药材水提取,半浸膏粉以塑制法制丸;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与结论:浓缩消必丸可提高药物疗效,减小服用量;薄层斑点明显,重现性好.
作者:林世和;谢岱;余南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分为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阳明腑实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五种证型.从各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阐述.
作者:聂志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红外光配合中药熏洗对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利用中药熏洗或外敷及红外光对患处照射.结果:78例中治愈44.872%,显效34.685%,有效15.38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红外光治疗肛门湿疹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马俐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