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群威;吴凤涛;沈玉杰;赵家胜;丁建江;丁宗华
小青龙汤首载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的著名方剂.本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近年来关于本方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多.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徐瑞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以<中药大辞典>为依据,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来分析五味与四性的关系,认为辛味主要产生温暖祛寒作用,苦味主要产生清热作用,甘、酸、咸味对寒热的消长变化产生和缓作用(即清热或祛寒力不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酸味与咸味虽产生清热作用,但不是清热作用的主要来源,清热作用主要产生于苦味,温暖祛寒作用主要产生于辛味.
作者:李盛青;黄兆胜;何丽春;刘明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表现有水肿、腰痛、高血压、小便化验异常、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和体征,相似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眩晕”“虚劳”等病证.今遵循标本学说,浅谈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按《中国药典》2000版Ⅰ部附录IXA杂质检查法规定[1],筛分法系指依据药材与杂质直径大小的差异,选用适当的筛,将杂质与药材分离,并计算杂质含量的方法.海金沙和蒲黄均为极细粉状药材,其中常混有难以拣出的杂质,含量不易测定.我们在药品检验中运用筛分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作者:淡昭林;杨尚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应用类比法,探讨从<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论述的温热病的发病季节、病因、传变规律、证治内容,结合历代温病名家对新感春温病的肯定,推论温热病即新感春温病,阐明吴氏对春温病贬废伏气学说、褒扬新感学说的学术思想.
作者:翁宜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扫描法.结果: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为1.9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文彪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安神宁口服液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经验效方配制而成的制剂.由丹参、首乌藤、刺五加、灵芝等多种名贵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等功效.可用于失眠、多梦、心烦、心悸、记忆减退等症.为确保该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我们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作者:吕明皋;吴岳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颈椎病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解除病人疾苦,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具有祛湿软坚、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颈椎病及其他痹证的中药制剂.近年临床治疗有关病证280例结果表明,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移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其疾病回升率为全球首位.故目前单纯抗结核治疗有时疗效并不理想.特别是老年肺结核及反复发作的复治结核病人,伴发肺部感染的机会较多.因免疫机制对此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从免疫角度出发治疗肺结核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科近年来采用卡提素增强免疫,同时配合自制中药丸剂佐治肺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明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天麻为常用中药,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市场上,曾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根或根茎经加工后伪充天麻出售,应注意鉴别.
作者:谷翠霞;吴修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0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曲彩虹;林耀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9-10~2001-03,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患者4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45例黄褐斑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6岁,平均31岁,病程3个月~20 a,皮损以面颊部为主,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状.主诉发病相关因素有:妊娠、分娩26例,日光照射加重7例,服避孕药物3例,使用化妆品4例,上环后3例,其他因素2例.45例患者均有月经不调史.
作者:王志;柯智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观察了苯那普利与黄芪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68例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倚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失明,肢端坏疽等,甚至危及生命.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但目前医护人员中普遍存在对糖尿病重视治疗,而忽视出院指导的现象.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使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解除对疾病的顾虑,掌握自我管理的技术,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兹就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各位同道.
作者:钟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附件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常由分娩、流产、放置节育环、刮宫、中期妊娠引产、不洁性交等引起,妇检发现.大多数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附件炎,以25~35岁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与工作.近三年来,我院在汤剂、散剂、丸剂疗效肯定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附炎栓,治疗附件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喜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六神丸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成药,又称雷氏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等组成.本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喉科专用药,功能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治疗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烂丹痧等证.近年来,其临床用途有了进一步扩展,对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肿瘤等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聂彦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消渴丸是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是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等8味中西药物制成的包衣浓缩丸[1],为糖尿病治疗药,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能.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近年来我们在本地医药市场中发现有假冒广州中药一厂的中一牌消渴丸.假消渴丸的出现,对于糖尿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生产单位的质量信誉及经济利益都构成了严重危害,必须迅速查处.本文对真假消渴丸的外在差异到内在质量进行了比较鉴别,以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的经营、使用单位在检查或验收药品质量时参考.
作者:汤乐弘;肖晨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安胎药作为“胎动不安”这一妇科病证辨证论治过程中,遣药组方的必需品,临床意义重大,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重视.
作者:司端圣;王丰德;吕云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以血栓通治疗TIA患者32例,10 ml加入5%葡萄糖水250 ml中,1次/d,14 d为1疗程,另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1.25%,治疗显效率为90.63%和65.63%.经Ridi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甘油三酯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能改善TIA症状,改变其血栓前状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银黄口服液为常用中药,由金银花和黄芩制成.功能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其成分,专属性差.我们改用薄层色谱法,同时检测二组分,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军华;贾善学;赵卫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