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莪红片对小白鼠的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以及急性毒性实验,探讨莪红片对偏头痛的止痛机理及安全性.方法:1、热板法、扭体法;2、抖笼法;3、腹腔注射硫代氨基脲.结果:复方莪红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高剂量组镇痛作用优于正天丸组;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高剂量组与脑宁康组比较无差异;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能延长小鼠对硫代氨基脲引起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潜伏期,高剂量组与脑宁康组比较无差异;小鼠对莪红液的大耐受倍数为160倍,说明本药安全无毒.结论:复方莪红片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其镇痛作用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正天丸;其镇静、抗惊厥作用与脑宁康相当,安全无毒,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红彬;王安奇;高春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对当玛-5胶囊进行与临床主治功能有关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相应的药理学模型研究当玛-5胶囊在镇痛、止泻、小肠吸收、胃蛋白酶活力、抗溃疡等方面的作用.结果:当玛-5胶囊可减少腹腔注射冰醋酸小鼠扭体次数、减少番泻叶引起的湿粪粒、提高脾虚模型小鼠的血清木糖含量、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力、预防大鼠Shay溃疡的发生、促进乙酸溃疡模型的愈合.结论:当玛-5胶囊具有镇痛、止泻、促进小肠吸收、提高胃蛋白酶活力、抗溃疡的作用.
作者:盛惟;周雪梅;王玉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扫描法.结果: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为1.9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卢文彪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麻仁丸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控制麻仁丸的质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90∶1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3种蒽醌成分得到良好分离,分离度2,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01%,RSD=1.21%;大黄酚为98.33%,RSD=1.01%;大黄素甲醚为97.15%,RSD=1.19%.结论:可作为麻仁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邹建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和品种的黄连药材的内在质量.方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价黄连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的黄连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7个样品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为5.80%~9.31%,其中云连含量高,味连(南岸连)含量低.结论:品种不同其含量不同,而同品种不同产地其含量也是不同的.
作者:赵庆国;吴素体;王颖;谢进;肖小河;贺承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克痒舒洗液对引起非特异性阴道炎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克痒舒洗液及其中药和西药组分对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7种125株病原菌及3株标准菌种检测了低抑菌浓度(MIC),低杀菌浓度(MBC)及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该药组分对受试的7种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杀菌作用,合剂克痒舒则有协同作用.结论:克痒舒洗液对细菌性阴道病及霉菌性阴道炎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程惠娟;乐红霞;汪长中;产美英;王钦茂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实验研究复方芸香片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抑菌实验,观察复方芸香片及其组成的水提物、醇提物对所选用的8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和相对抑菌浓度作用程度.结果:醇提的复方芸香片对化脓性链球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同等的较弱的抑菌作用.复方芸香药材醇提物对上述细菌的抑菌作用大为增强,其中强的是前两种,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芸香醇提物对前4种菌的抑菌作用也较强.H对上述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芸香片对一般细菌有抑菌作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三黄片为清热解毒的常用药,广泛用于临床.自2000-07-01起,《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Ⅰ部规定对三黄片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总量进行测定,并规定其总量以每片计算不得少于1.55 mg[1].国内生产厂家很多,为了考察其内在质量,特抽检4个厂家8批次产品,通过对其含量进行比较测定,结果相差悬殊.这说明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对三黄片的含量指标影响很大.
作者:郑江萍;黄良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枳实、苦参对离体家兔阴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家兔,分离取出阴道,观察样品枳实、苦参对离体家兔阴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并用双笔自动平衡记录仪进行描记.结果:枳实和苦参样品均有兴奋离体家兔环行阴道平滑肌的作用,能诱发肌条的节律性收缩治动或加强原有自发性收缩肌条的收缩力及收缩频率.结论:枳实、苦参对离体家兔阴道平滑肌有收缩作用.
作者:汤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一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75 nm,以甲醇-水-冰醋酸(60∶40∶1)为流动相.结果:黄芩苷在0.02~2.5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1.4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控制一清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吴成立;吴卫新;鲁彦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羚羊感冒口服液中牛蒡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 Sinocrom ODS C18柱,以甲醇-水-磷酸(45∶5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牛蒡子苷在30~200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1.7%(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毛颐晴;李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旋光度法测定薄荷脑含量.方法:将薄荷脑溶于75%乙醇中,测定旋光度,计算含量.结果:在4~20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 4,n=5),平均回收率99.2%(RSD=0.29%,n=5).结论:该法准确可靠.
作者:张正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咽喉源性刺激性干咳临床非常多见,症状顽固,缠绵难愈,治法多,疗效却难令人满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笔者对此类干咳从燥论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建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临床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为主要症状,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鼻腔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我科在王湘主任中医师指导下,用中药扶正祛邪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收集近4 a门诊病例11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强建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以血栓通治疗TIA患者32例,10 ml加入5%葡萄糖水250 ml中,1次/d,14 d为1疗程,另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1.25%,治疗显效率为90.63%和65.63%.经Ridi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甘油三酯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能改善TIA症状,改变其血栓前状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肢体运动的康复.笔者自1999~2001年两年中采取中药熏洗治疗Ⅰ期肩手综合征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肝炎后综合征是指病毒性肝炎2个月后,病人主观症状持久不退,但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肝脏损害依据.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无力、精神不振、失眠、食欲不振、厌脂肪食物、体重下降、腹泻、上腹部及肝区疼痛等.体征可有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可有中度持续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胆固醇轻度升高,其它肝功能试验均正常,粪便少许脂肪球.临床较常见,但应慎重诊断,以免遗漏轻型慢性活动型肝炎而延误治疗.现代医学对其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仅对症治疗,往往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故探讨中医中药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陆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爱迪注射液胸腔注射对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03~2000-10收治的癌性胸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癌性胸水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达82.3%.结论:爱迪注射液胸腔注射与顺铂(DDP)胸腔注射疗效有显著差异,且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恶性胸水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沈镇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8例,与对照组60例纯西药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能提高疗效.
作者:郭淑丽;郭淑慧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多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保守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一.我们采用牵引及直流电醋酸离子导入综合治疗80例,并与单纯牵引、单纯醋酸离子导入治疗作对照,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碧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心理疗法又叫精神疗法,与化学、天然药物及物理治疗不同,是医生与病人交往接触过程中,医生通过语言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心理治疗的手段主要是语言,有时还需借助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来配合,终目的是改变病人的情绪、认识、感受和行为,使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均获改善.
作者:李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口臭系指口中出现臭秽,可为他人嗅出,自己却不能觉察出或觉察出者,并无不良反应.口臭虽非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此疾却令很多人为此烦恼.为了消除口臭,他们每天采取增加刷牙次数,嚼食口香糖、漱口等等措施,但往往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多年来在名老中医程尚述主任医师指导下,采用自拟养阴清胃散治疗口臭52例,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谢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附件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常由分娩、流产、放置节育环、刮宫、中期妊娠引产、不洁性交等引起,妇检发现.大多数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附件炎,以25~35岁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与工作.近三年来,我院在汤剂、散剂、丸剂疗效肯定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附炎栓,治疗附件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喜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从1996-06~2001-06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坐骨神经疼痛症(湿热型)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建明;覃文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长期失眠不仅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精神混乱,而长期过多服用催眠药物极易成瘾,副作用大.我科自1998-03~1999-12间共收治不寐证患者37例,在排除环境、饮食、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睡眠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中医操作技能--“捏脊”疗法进行治疗和调护,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朱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黄芪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在1998-06~2000-04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以中等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肾炎患者共38例,按其就诊顺序分为三组,分别以黄芪、雷公藤及安慰剂治疗1.5 a,观察其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量、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黄芪组与雷公藤组尿蛋白量均有明显下降(P<0.01),尤以雷公藤组明显(P<0.05),黄芪组血浆蛋白升高幅度较雷公藤组明显,且无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黄芪对肾性蛋白尿具有不同于雷公藤多苷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其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拔罐疗法是民间的一种简易疗法,历史悠久.因古人是用兽甬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所以古人称之为甬法.其原理是在罐内点火燃烧,急扣在施治的部位上,利用负压外吸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可单独使用亦可和针灸法、三棱针、梅花针法并用.
作者:严金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以中药生脉注射液与硝酸甘油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为治疗组,以单用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4例为对照组,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显效19例(占52.8%),对照组心绞痛显效10例(占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控制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与硝酸甘油合用对提高和改善本病的疗效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丽莉;陈丽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安胎药作为“胎动不安”这一妇科病证辨证论治过程中,遣药组方的必需品,临床意义重大,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重视.
作者:司端圣;王丰德;吕云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口腔粘膜的一种非感染性、慢性、浅在性炎症,可与皮肤同时罹患,多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网状损害、丘疹、斑块、水泡和糜烂.其病因不明,主要被认为与精神障碍,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1].我们发现很多OLP患者都存在情志创伤,或情绪波动,大部分病人都有急躁易怒、唉声叹气或患得患失的表现.进一步检查,发现很多患者都伴有胸胁闷胀,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尿黄、失眠多梦,大部分女性患者可见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等证候,据此可辨证为肝郁气滞及肝阳上亢的证候[2].我们尝试用疏肝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月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杨某某,女,28岁,农民.初诊:1998-06-29.患者于20 d前自觉双侧眼球疼痛,在某医院诊为“球后视神经炎”.用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近10 d,因情志不舒,易怒,善叹息,病情逐渐加重,眼球胀痛,且活动时加剧,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乃至失明,故急来我院求治.检查:双眼视力均为眼前手动.外眼及眼压均正常.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色泽正常,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管径粗细均匀,走行正常,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欠清晰.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双眼球后视神经炎.中医诊断:双眼暴盲证.辨证:本证属肝经郁滞,脉络不畅,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治法:舒肝解郁,温中通络,辅以行血清热,健脾培土.方药:当归、白芍、银柴胡、云茯苓、白术各9 g,附子、肉桂各6 g,丹皮、栀子、赤芍各9 g,五味子、升麻、甘草各3 g.服上方10剂后复诊,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双眼视力增至0.1.继服上方1月余,复诊检查,双眼疼痛消失,眼底正常,双眼视力均为1.2.随访1 a余,未见复发.
作者:陈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据现代医学研究,活血化瘀方药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和抗凝作用,且为大多数病例所证实.临床上应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也收到一定效果,并经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客观地反映脑部动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本研究旨在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供血不足时对脑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马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对于细菌感染常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尚无特殊的药物.我院自1998-06~2000-06采用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治疗160例由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同时设立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广林;石娟;任晓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婴幼儿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中含不消化的乳食及粘液为其特征.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自拟中药贴脐膏治疗188例婴幼儿腹泻,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安仕发;张凤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9-10~2001-03,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患者4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45例黄褐斑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6岁,平均31岁,病程3个月~20 a,皮损以面颊部为主,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状.主诉发病相关因素有:妊娠、分娩26例,日光照射加重7例,服避孕药物3例,使用化妆品4例,上环后3例,其他因素2例.45例患者均有月经不调史.
作者:王志;柯智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源远流长.脉学精深玄妙,历代医家精心研究者甚众.早在《内经》《难经》等著作中就初步奠定了脉学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脉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曾指出切脉应寸口、人迎、趺阳三部合参;西汉王叔和,编著了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其在序中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要全面掌握脉诊方法,确非易事.笔者在跟随我省已故的老中医李良学医期间,耳闻目睹其运用独特的“少阴脉”的脉诊技术于临床,如秦镜鉴物,直达病所,确系发前人之所未发,受益匪浅.余不揣浅陋,敢僭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企望斧正.
作者:李传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芪参饮(黄芪、丹参、黄芩、党参、麦冬、五味子、炙草)加减治疗室性早搏88例.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芪参饮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复脉之功效,是治疗气阴两虚兼有余热型室性早搏的有效方剂.
作者:王京奇;王海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汉《黄帝内经》中即有“治半夏”的规定.《神农本草经》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总结了历代炮制经验,著了我国第1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指出:“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止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水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窍真气而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而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令至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缪希雍在《炮制大法》中提出了炮炙十七法.这些前人的经验对临床用药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其原理如何?在此仅以炮制目的为线索,对中药的炮制原理浅谈如下:
作者:郭玉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以<中药大辞典>为依据,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来分析五味与四性的关系,认为辛味主要产生温暖祛寒作用,苦味主要产生清热作用,甘、酸、咸味对寒热的消长变化产生和缓作用(即清热或祛寒力不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酸味与咸味虽产生清热作用,但不是清热作用的主要来源,清热作用主要产生于苦味,温暖祛寒作用主要产生于辛味.
作者:李盛青;黄兆胜;何丽春;刘明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上个世纪以来,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多媒体、大容量光盘、UNIX工作站、Internet等一大批标志着当代尖端科学技术的产品纷纷面世,并被迅速应用到医学中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开发研究,使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已由过去的“面向医院管理”跨入到“面向临床医疗信息一体化”的新阶段.电子病历,作为临床医疗信息的出发点,是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我院已经全面实行了医嘱电子化,现已在部分科室推行了电子病历.中医科作为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和成都军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实施电子病历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就电子病历在中医临床的作用与意义作一些前瞻性论述.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应用类比法,探讨从<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论述的温热病的发病季节、病因、传变规律、证治内容,结合历代温病名家对新感春温病的肯定,推论温热病即新感春温病,阐明吴氏对春温病贬废伏气学说、褒扬新感学说的学术思想.
作者:翁宜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表现有水肿、腰痛、高血压、小便化验异常、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和体征,相似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眩晕”“虚劳”等病证.今遵循标本学说,浅谈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东汉张仲景,是我国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奉为医圣,其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则被奉为经方,其所列方药,备受后世尊崇,习用常取捷效.在经方所用药物中,其用酒者计22方,用酒之法分为5种,有酒煎药(方有下瘀血汤、红蓝药酒、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酒水合煎(方有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芎归胶艾汤)、酒送服(方有薯蓣丸、肾气丸、九痛丸、赤丸、大黄虫丸、天雄散、侯氏黑散、土瓜根散、当归芍药散、当归散、白术散)酒浸药(方有防己地黄汤)、酒洗药(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经方用酒颇有深义,纵观其方中酒的治疗作用,可概括为活血通脉、祛风散寒、温中助阳、行势纠偏等功效.
作者:陈晓军;祝敬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以所含总黄酮为指标对蒙药复方莎日嘎胶囊剂提取工艺进行考查研究,确定蒙药复方莎日嘎胶囊剂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方法: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1 h,共煎煮3次;加8倍量90%乙醇热回流提取1 h,共提取3次(即A3B1C3的方案).结果:提取次数对提取液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乙醇浓度.结论:蒙药复方莎日嘎胶囊剂有效成分的佳提取方法是95%乙醇热回流法.
作者:杨阿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微波可对非金属物质进行加热、干燥、脱水、灭菌、消毒,具有节能、省时、方便、卫生等优点.微波用于药品的干燥,亦用于制剂的灭菌和消毒[1].随着带烘烤、油炸、蒸气等功能微波炉的开发利用,本着“药食同源”的理论,微波同样能用于中药炮制加工.笔者利用格兰仕牌WD800BS型微波炉对部分中药进行炮制加工,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义升;汪风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的佳水提工艺.方法:正交试验,5个因素,2个水平,以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5个因素对四君子汤水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用药材饮片,加水量10倍,浸泡30 min,提取2次,2 h/次.
作者:曾卫阳;周本杰;黄晓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优选黄连佳酸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连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设计因素中回流次数影响为显著.结论:黄连的佳提取工艺为2%盐酸,12倍量水,回流3次,每次1.5 h.
作者:方阵;吴健;王康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6~78岁.卡氏记分为50~80分.病理组织学确诊16例,其中肝细胞癌14例,胆管细胞癌2例.其余均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所制定的标准诊断[1].临床分期按诊治规范分期:Ⅱ期12例,Ⅲ期38例.治疗前瘤体4~5 cm者4例,5+~8 cm者14例,8+~11 cm者16例,11+~15 cm者9例,多个结节8例,瘤体平均大小为7.64 cm×9.33 cm.合并子灶10例,合并黄疸11例,合并腹水16例,齿衄9例,有远处转移6例.甲胎蛋白(AFP)阳性41例,碱性磷酸酶(AKP)异常36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异常44例,谷丙转氨酶(ALT)异常28例,谷草转氨酶(AST)异常21例,白球比值(A/G)倒置18例.
作者:曹玲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组常见的以胃为主的消化系统证候群.内镜检查胃部未显示结构上明显异常是FD患者的共同点,亦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轻者常有不适感,重者反复就诊,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胃舒康胶囊是我院针对治疗FD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观察其疗效优于吗丁啉片.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倩;李桂金;李保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颈椎病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解除病人疾苦,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具有祛湿软坚、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颈椎病及其他痹证的中药制剂.近年临床治疗有关病证280例结果表明,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移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和胃胶囊中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包合采用饱和溶液法,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10 (ml∶g),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2.5 h.结论:优选工艺经重复试验结果满意.
作者:李军红;刘淑芝;费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杜仲的佳炮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表设计试验,对杜仲不同规格饮片及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试验比较.选择炒制法、温度、时间、饮片规格4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择3个水平,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质量指标进行实验比较.结果:杜仲饮片炒制时,ABCD对其质量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以A因素影响大,B因素影响较小,其炮制工艺的选择以A2B1C1D1的条件为宜.结论:杜仲的佳炮制工艺为将其切制成3~4 mm的宽丝,将砂温控制在130~140℃,采用埋烫法,炒制3~5 min,取出凉之炒制工艺为佳.
作者:孙龙宇;蒋纪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安神宁口服液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经验效方配制而成的制剂.由丹参、首乌藤、刺五加、灵芝等多种名贵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等功效.可用于失眠、多梦、心烦、心悸、记忆减退等症.为确保该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我们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作者:吕明皋;吴岳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优化选择爆压法炮制马钱子的佳条件.方法:用正交设计对爆压法炮制马钱子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加热5 min,气压达152 kPa,马钱子中士的宁的含量均可达砂烫炮制的效果,符合<中国药典>炮制马钱子的标准.结论:筛选的爆压法炮制工艺,能确保马钱子炮制品的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
作者:瞿群威;吴凤涛;沈玉杰;赵家胜;丁建江;丁宗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制防晒霜乳膏,观察该乳膏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方法:以UV-B,UV-A为防晒剂,制备防晒霜乳膏;以透气胶带为角质层,紫外分光光度计为光源,测定防晒效果.结果:UV-B防晒剂对280,290,300,310,320 nm5个波长的吸光度分别为A280=1.9,A290=2.3,A300=2.7,A310=3.7,A320=2.9.吸光度A值随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结论:防晒霜具有完全防护紫外线效果.
作者:马平勃;黄中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黄芪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增加正性肌力、清除氧自由基、减轻钙超负荷、调节免疫应答、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流变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药理学作用,因此其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在临床应用的进展及其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刘晋华;陈敬然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小青龙汤首载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的著名方剂.本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近年来关于本方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多.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徐瑞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能.随着清开灵的广泛使用,其临床用途日趋扩大.现将其在五官科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敬然;刘晋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广泛调研国内新中药质量可控性、对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及对中药前景进行展望.大量资料表明中医药事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事业.
作者:潘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六神丸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成药,又称雷氏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等组成.本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喉科专用药,功能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治疗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烂丹痧等证.近年来,其临床用途有了进一步扩展,对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肿瘤等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聂彦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英山县位于鄂东北边境,大别山南麓,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矗立于县境北部,东与安徽省的岳西、太湖两县交界;西与罗田相邻;南与蕲春、浠水两县接壤;北与安徽省的霍山、金寨毗连.境内山脉河流纵横交错,丘陵起伏,气候复杂,土壤多样,蕴藏的药用资源相当丰富,其中茯苓、桔梗、苍术等10余种药材为出口传统产品;天冬、丹参、天麻等20多种药材行销全国各地.近几年来年收购量平均达4 320 000 kg,年收购额472.8万元.普查结果表明,英山中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郑汉光;王佐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成药和中草药一样,是中医治病的有力武器.藿香正气丸、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传统名药,疗效卓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开展中西医结合以来,又有一大批新的中成药问世,剂型方面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之外,又发展了水针剂、口服液、颗粒冲剂、喷雾剂等新型制剂,使得原本就内容博大的中成药,又注入新的活力.那么目前中成药临床使用现状究竟如何?广大医生和患者对中成药又有什么要求?中成药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试图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以求同道指正.
作者:沈桂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笔者对本院中药房1999~2000中药房中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中药处方中存在的六个不规范的方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幼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在临证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也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药材质量是根本,而要提高药材质量,市场管理,种植加工和贮存流通是关键.
作者:马全敬;杨武;达朝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蜈蚣来源于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ltilans L.Koch的干燥全体.具有祛风定惊、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它的头身都具有药用价值,特别是蜈蚣的头部,具有药用价值.
作者:熊国娟;刘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将其毕生之临床经验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观其遣方用药,不但立意新颖,自成格局,而且对药物的认识和运用更为独特,其中尤以赭石为突出.仲景《伤寒论》112方中,仅“旋复代赭汤”中使用了赭石,且药量小于方中其它各药.而张氏选用赭石与其它中药配伍的方剂,命名的有34首,医案各门共处方223首,用赭石者四居其一,不仅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而且急症、危症每多用之.张氏对该药推崇备至,认为“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乃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有用者,不过贰叁钱,药不胜病,用与不用同也……”.言下之意,深为今人不善用.不会用此药而深感遗憾.今笔者不惴冒昧,就张氏书中有关赭石的用药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彭桥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其疾病回升率为全球首位.故目前单纯抗结核治疗有时疗效并不理想.特别是老年肺结核及反复发作的复治结核病人,伴发肺部感染的机会较多.因免疫机制对此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从免疫角度出发治疗肺结核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科近年来采用卡提素增强免疫,同时配合自制中药丸剂佐治肺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明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协同作用1.1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合用因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在血中浓度升高,故药物的作用得以加强.
作者:孟昭琛;程桂俊;韩纪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常表现为腰腿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我院对一般非手术疗法难以见效的23例病人,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和;吴早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占心脏病的10%~15%.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是国内外医学研究为关注的领域.笔者自1995-05~2001-01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2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胜利;胡宏;范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0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曲彩虹;林耀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葡萄膜血管破裂或新生血管破裂出血都可能引起玻璃体出血.而玻璃体本身无血管,自行吸收缓慢,瘀血不化积于玻璃体内不仅引起视力障碍,久之还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终导致视力丧失.现代眼科进展虽然可开展玻璃体切除术,但费用昂贵,绝大多数患者失去有效治疗机会.自1992-06~2001-08,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玻璃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奇;李保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女,30岁,住院号6076,孕2产1.因重度妊高症致腹水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无效后终止妊娠.引产术后6 d腹水呈加重趋势,伴肢软乏力、头晕、恶寒、咳嗽来我院求治.既往无肝炎、高血压、肾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88次/min,R 19次/min,BP 18/12.7 kPa.神清,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无黄染,右腋下可及1.5 cm×1.5 cm两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心率88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罗音,腹部起呈蛙腹,腹围106 cm,叩诊移动性浊音存在,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有少量暗红色血液自宫口溢出,宫体前位拳头大小,质中,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正常.入院当日B超提示:中下腹见重度腹水、肝脏增厚、子宫增大、占位性待排、宫内积血、胸片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后给予多种维生素,肌苷、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等护肝利尿药对症治疗48 h症状无缓解.修正治疗,补充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医辨证为肝虚湿盛,本虚标实之证.以泻实补虚为主,采用健脾、利水、补益等治法相结合,口服中药以白术散加减.方药:白术20 g,云苓20 g,大腹皮15 g,陈皮10
作者:张祖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观察了苯那普利与黄芪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68例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倚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客观反映和评价当前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状况、方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国内具权威性的两个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TCMDB),检索出有关中药复方研究的文献2 515篇.分别建立若干分析数据库,对文献中使用的20 000多个
作者:蒋永光;金桂花;李认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脑外伤及骨伤病员大多数须长期卧床休息,而且病情危重时,翻身则更加困难.在临床护理中预防褥疮的工作至为重要.1999~2000年观察我科病员采用60%红花酒精预防褥疮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燕;丁冬琴;王立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喘证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0例喘证患者进行人格测试.结果:喘证患者在精神质(P)维度的得分低于常模组,表现为非常显著差异(P<0.01);喘证患者在说谎测定掩饰(L)维度的得分高于常模组,表现为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喘证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在解除心理上的依赖情绪,减轻患者对自身状态的掩饰度.
作者:苏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是常见的症状,病人感觉疼痛且病程延长,传统的护理方法很多,但效果尚不十分满意.我科在长期护理实践中摸索了一套有效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赵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克隆氏(Crohn)病是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从口腔到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但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与邻近结肠,食管、胃Crohn病极少见[1].2001-02-13我科收治1例食管Crohn病致多处食管纵隔瘘的病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住院76 d,痊愈出院.现将该例成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胡淑玉;关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开展实施好健康教育,1999-09~10对我科95例肛瘘、混合痔住院病人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有35例对肛瘘、混合痔手术顾虑重重,20例面对手术不知如何应付,临近出院时有50例对如何度过康复期不知所措等.由此可见,病人卫生知识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从1999-11~12月开始加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安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抢救治疗及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护理工作的优劣对该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小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失明,肢端坏疽等,甚至危及生命.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但目前医护人员中普遍存在对糖尿病重视治疗,而忽视出院指导的现象.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使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解除对疾病的顾虑,掌握自我管理的技术,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兹就糖尿病病人的出院指导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各位同道.
作者:钟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湿疹是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和反复发作转变而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渗出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祖国医学称为“湿疮”“浸淫”.多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主要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肥厚,触之较硬,呈暗红色或紫褐色,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出现苔藓样变,周围可有丘疱疹,破皮后糜烂渗出,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脉滑细.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外阴等部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孙洪;卢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天麻为常用中药,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市场上,曾发现有多种植物的根或根茎经加工后伪充天麻出售,应注意鉴别.
作者:谷翠霞;吴修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按《中国药典》2000版Ⅰ部附录IXA杂质检查法规定[1],筛分法系指依据药材与杂质直径大小的差异,选用适当的筛,将杂质与药材分离,并计算杂质含量的方法.海金沙和蒲黄均为极细粉状药材,其中常混有难以拣出的杂质,含量不易测定.我们在药品检验中运用筛分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作者:淡昭林;杨尚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益母草冲剂是由益母草制成的冲剂,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是治疗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的妇科良药.近,笔者在质量抽验过程中发现一批益母草冲剂的伪品,而依据现有的标准[1]进行检验,结果不易判断.为便于进一步鉴别,对其正、伪品进行了薄层色谱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逸民;赵彩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羚羊感冒片是由连翘、金银花等多味中药材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表之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1996:181).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头晕发热、咽喉肿痛的治疗,疗效显著.标准中增加连翘和金银花的薄层层析鉴别则能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进一步完善药品标准.
作者:邢晔忠;董丽萍;刘传玲;张宇;钱桂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三七伤药片为《中国药典》[1]收载品种,由三七、草乌、雪上一枝蒿、冰片、骨碎补、红花、接骨木、赤芍8味药组成;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急慢性扭挫伤等症.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冰片进行了定性鉴别.报告如下.
作者:钟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银黄口服液为常用中药,由金银花和黄芩制成.功能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其成分,专属性差.我们改用薄层色谱法,同时检测二组分,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军华;贾善学;赵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补气药,使用广泛,用量大.近年来,在中药材市场经常发现以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Malva ratunditolia L.的干燥根伪充黄芪进行销售的现象.圆叶锦葵经加工后从外观形状上看极易与黄芪相混淆,使人真假难辨.为保护患者利益,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下面就黄芪与其伪品圆叶锦葵的比较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邓慧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药青皮与枳实,由于功效和形状较为相似,易于混淆.为准确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发货准确无误,现将两种药物的外形比较鉴别如下,供参考.
作者:游玉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 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 P.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的种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作用.近几年来,一些不法药贩利用车前子细小,肉眼较难分辨的特点,多有掺伪.笔者对近四年来我公司曾调进的车前子进行了统计,发现在46批的样品中,不合格的有18批,合格的28批,不合格率达39%.经鉴定,这些混伪品有车前科植物长叶车前 Plantago lanceolata L.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十字花科植物北美独行菜 Lepidium virgincum、独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L.、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ex Prantl、糖芥 Erysimum cheiranthoidex L.的干燥成熟种子及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干燥成熟果实.
作者:陈政威;金朝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佛手始载于《图经本草》,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1].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现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系常用中药.近年来,因来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致使价格飞升,伪品不断.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二种样品,经鉴定分别来源于葫芦科植物佛手瓜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的干燥果实[2]和芸香科植物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干燥嫩果[1].现将其真伪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毛红兵;王通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 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明目功效[1].近来笔者在下基层抽验中发现一种伪品,经鉴定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树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功效,是与秦皮的来源、功效完全不同的两种中药.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文从性状、显微、理化三方面对二者鉴别如下:
作者:孙秀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重楼,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痈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肿痛、惊风抽搐等,为临床常用中药.近来笔者发现市场上有人用性味、功效及毒性完全不同,但饮片的性状、外观较为相似的禹白附充当七叶一枝花使用,造成了品种供应上的混乱.为了便于饮片识别和品种鉴别,笔者从两者的原植物来源,饮片的性状鉴别和粉末的显微特征三方面作如下的鉴别报道.
作者:唐瑾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的干燥全根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 .我院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其多用于治疗消化道系统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其混淆品有松叶耳草Hedyotis pinifolia Wall..为使临床用药有效,本文从性状、理化性质进行鉴别.此法快速,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贤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消渴丸是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是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等8味中西药物制成的包衣浓缩丸[1],为糖尿病治疗药,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能.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近年来我们在本地医药市场中发现有假冒广州中药一厂的中一牌消渴丸.假消渴丸的出现,对于糖尿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生产单位的质量信誉及经济利益都构成了严重危害,必须迅速查处.本文对真假消渴丸的外在差异到内在质量进行了比较鉴别,以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的经营、使用单位在检查或验收药品质量时参考.
作者:汤乐弘;肖晨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为《中国药典》Ⅰ部收载药物.其功能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等病的治疗.近日笔者在牡丹江市市场抽验中,发现一种伪品白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凤兰;孙捷;李继红;孙世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中药制剂风痛宁中主要成分羌活、独活、川芎、马钱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为制订风痛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路绪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中药注射液不断研制成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普遍认为中药注射液低毒、平和、安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中药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病例时有发生,现将1990年以来我们观察治疗的76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申太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