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纵隔气肿46例临床分析

顾海燕;王全;赵德育

关键词:纵隔气肿, 儿童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46例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儿童纵隔气肿中,1岁以下病因以重症肺炎常见,1~3岁病因主要为肺炎、支气管异物,3岁以上病因主要为肺炎、哮喘.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32例伴有皮下气肿.所有患儿均予卧床休息、吸氧,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14例因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术,4例行硬支气管镜术.43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 纵隔气肿常急性起病,病情进展快.不同年龄段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构成不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原因.治疗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胶质瘤研究中的进展

    神经胶质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与周边正常组织边界不清,故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将其完全切除,加之胶质瘤细胞对放化疗均不十分敏感,故总体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极易出现局部复发.近10年来治疗方法不断进步,现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后配合放化疗,但是总体生存率依然不高.目前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有望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目前lncRNA在神经胶质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作者:李翔;李英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胃轻瘫的护理体会

    目前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其相关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包括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周围血管栓塞等.其中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主要有胃动力受损、心房食道瘘以及膈神经损伤等.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幽门痉挛、胃运动减弱、胃肠道排空时间显著延长[1].胃轻瘫是指无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时的胃排空障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胃轻瘫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饱、恶心、呕吐、干呕、腹痛等.目前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融可损伤支配胃肠道运动的迷走神经[2,3].我科2014年9月-2015年1月对11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出现胃轻瘫症状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庄婧;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经便利抽样筛选牙周病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2例实施常规口腔健康教育,试验组154例实施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分析3个月后两组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并追踪两组母体、胎儿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分娩孕周(38.26±1.63)周低于试验组的(38.66±1.78)周(P<0.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先兆子痫比例(4.58%、3.92%、7.19%、3.27%和3.27%)低于对照组(6.71%、5.37%、13.42%、4.70%和5.3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分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的比例(6.54%、5.88%、4.58%、2.61%、0.65%和5.88%)均低于对照组(12.75%、10.74%、8.72%、4.03%、2.01%和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为31.54%,高于试验组的22.88%(P<0.01).结论 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可降低牙周炎患病率、缓解牙周炎,未能证实自我菌斑控制在减少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中的有效作用.

    作者:徐旭娟;范琳琳;赵小燕;钱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出现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16例的预后.方法 乳腺癌术后IMLN转移患者16例,10例行序贯化放疗,4例行化疗,2例行内分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随访3~77个月,随访期死亡12例,生存4例.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29.5个月,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6.3%和41.7%.11例多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0.0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36.4%和18.2%.5例单发转移患者中,1例死亡,4例随访期无疾病进展.IMLN单发转移者预后较好.结论 乳腺癌术后随访应重视IMLN状况;单发IMLN转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仍可获得较好预后.

    作者:问静;王丽君;郭业松;刘菊英;黄蕾;张倩;姜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自律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描记8只家兔离体心脏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在正常灌流液(C组)、模拟缺血灌流液(A组)和模拟缺血灌流液+参麦注射液(B组)灌流情况下的跨膜电位曲线,并在模拟缺血灌流20 min后测量动作电位幅值、复极50%时间(APD50)、复极90%时间(APD0)、0期大除极速率(Vmax)、大舒张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VDD)和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 与C组相比,A组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Vmax、VDD和RPF减少(P<0.05或P<0.01),APD0和APD90增加(P<0.01);与A组相比,B组窦房结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VDD和RPF增加(P<0.05或P<0.01),APD50和APD90减少(P<0.05或P<0.01),窦房结起搏细胞Vmax增加(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自律细胞因缺血所导致的电位改变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三明;沈建昕;温晓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超前使用氟比洛芬酯组(PF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全麻,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PF组至腹腔放气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给药时间1 min.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躁动评分、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60 min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组躁动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低于P组(P<0.05),PF组BCS舒适评分高于P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使用氟比洛芬酯能提高全麻苏醒期的质量,不延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颜伟;黄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obas(R)4800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obas(R) 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的效能及与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同时用Cobas(R) 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和HC2进行HPV检测的数据,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以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2及以上为宫颈癌阳性诊断标准,Cobas(R) 4800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为90.0%(9/10),特异度为58.9%(53/90),约登指数为48.9%,阳性预测值为19.6%(9/46),阴性预测值为98.1%(53/54).Cobas(R)4800与HC2的总符合率为83.0%(x2=2.12,P>0.05).结论 Cobas(R)4800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的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婉薇;麻全慧;茅晓东;张静;王志国;张家明;姚孝明;施建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入住AICU治疗的非心脏手术患者156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1d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术后谵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d发生谵妄13例(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MAP降低40%为AICU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36,95%可信区间(1.407~49.386),P=0.019],泵注右美托咪定是降低谵妄发生率的独立保护因素[OR=4.309,95%可信区间(1.066~17.417),P=0.040].结论 术中MAP严重降低是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d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而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则能有效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作者:朱学文;马正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目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因ACL特殊的解剖形态结构使其损伤后自愈率极低,关节镜下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金标准.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行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ACL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鹏;张峰;马大年;费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炎症因子和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和左心房内径(LAID)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8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3例)、持续性房颤组(27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2例),以3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LAID.结果 房颤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房颤患者LAID大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LAID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和LA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尤其是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LAID增大,提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LAID与房颤持续时间相关.

    作者:邢玉龙;史云桃;邢建东;王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老年人群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江苏省盛泽地区893例社区老年人分为轻度动脉硬化组[A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超过正常值20%~30%,381例]和中重度动脉硬化组(B组,baPWV超过正常值>30%,512例).分析肥胖相关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B组年龄、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比例、腰围(WC)、腰臀比(WHR)、HR、BP、TC、TG、FBG、尿酸、baPWV和动脉硬化指数(AI)均高于A组(P<0.05).肥胖组BP、AI、WC、WHR和BMI均高于过轻、超重和正常组(P<0.05).baPWV及吸烟史是动脉僵硬度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WC、WHR、baPWV及吸烟史均是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影响因素.

    作者:顾静彧;杨可名;茆丽娜;贾坚;丁海霞;占伊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 探讨不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发脑梗死老年患者70例(脑梗死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法检测MTHFR基因C667T位点基因,测定空腹血浆Hcy浓度.结果 两组MTHFR基因频率C/C、C/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7.15±5.24) μmol/L vs.(11.18±7.23) μmol/L](P<0.05).140例受试者中,T/T基因型的Hcy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脑梗死有一定的关联.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作者:潘宁丰;韩玮;欧阳彬;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门急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的过程.为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4年6月我院开展了处方点评工作,对每月处方进行点评,有效地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了处方书写质量.

    作者:耿玲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1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膝关节不稳、神经及血管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提高[(88.82±4.95)分vs.(57.76±7.41)分、(85.78±8.62)分vs.(53.56±7.26)分](P<o.05).末次随访时X射线片显示所有患者无关节退化性改变,无移植骨软骨脱落或移位.MRI示骨愈合满意,软骨覆盖良好,厚度均匀,表面光整.结论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可获得理想的透明软骨修复,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刘久翔;王青;范卫民;崔维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纵隔气肿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46例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儿童纵隔气肿中,1岁以下病因以重症肺炎常见,1~3岁病因主要为肺炎、支气管异物,3岁以上病因主要为肺炎、哮喘.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32例伴有皮下气肿.所有患儿均予卧床休息、吸氧,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14例因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术,4例行硬支气管镜术.43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 纵隔气肿常急性起病,病情进展快.不同年龄段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构成不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原因.治疗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作者:顾海燕;王全;赵德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膜透析相关肠源性腹膜炎38例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38例(4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肠源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次肠源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肠球菌6例次,两种菌混合感染5例次.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因肠源性腹膜炎而致拔管1例、转血液透析1例、死亡4例,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致病患者均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肠源性腹膜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应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作者:温健;朱烨;欧阳涵;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RBM3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及2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BM38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时FQ-PCR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BM3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中RBM38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48.9% vs.91.3%) (P<0.01);RBM38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RBM3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 RBM3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功名;朱本磊;夏建国;丁永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枸杞多糖对小鼠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BP作用48 h后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LBP 1000 μg/ml作用48 h后U14细胞分泌IL-12及IL-10的水平.构建20只C57BL/6J小鼠U14细胞皮下成瘤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灌胃LBP 10 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2及IL-10的水平;计算小鼠瘤质量、体积、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Ki-67的表达.结果 LB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U14细胞的生长.LBP 1000μg/ml作用后,U14细胞IL-12分泌增加,IL-10分泌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水平、胸腺和脾脏指数升高,血清IL-10水平、瘤质量、体积及Ki-67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LBP能够通过上调IL-12及下调IL-10的水平达到抗小鼠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马旭;朱艳;杨青;秦书俭;白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足月妊娠胎先露孕妇1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前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产前给予早期体位干预.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分娩控制感量表评估孕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评分提高,第一、二产程和住院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Apgar评分提高,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5),家属满意率高(P<0.05).结论 产程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周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盐酸阿托西班治疗先兆早产的护理

    先兆早产是发生于妊娠28~37周的产科并发症,孕妇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下腹疼痛、腰部酸胀以及阴道出血,如不及时给予正确合适的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早产.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早产的治疗中,使用宫缩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宫缩,尽可能地延长妊娠时间,甚至避免早产.目前,临床常用选择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羟苄羟麻黄碱(利托君)、硫酸镁抑制宫缩,但仍有母儿不良事件发生[2].我院产科应用盐酸阿托西班治疗20例先兆早产,临床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云;吴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