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桂香;李萍;李建勋
作者:吴义堂;谢友如;杨庆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骨胶囊中的人参、黄芪、血竭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具重现性和专属性,且无阴性干扰,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其敏;朱忠庆;赵汉华;卢源通;刘明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腮肿消合剂组方是经我院多年临床应用,筛选而得,对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对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五味子曾经是风行一时的降酶药,究竟疗效如何,值得研讨.某些医生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甚至企图用大剂量五味子以达降酶之效.
作者:徐晓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全蝎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Buthidae)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全体.全蝎药材分为淡全蝎和咸全蝎,盐制有去毒和防腐的作用,故市场上以咸全蝎为多见.但是近年来药材市场上的咸全蝎所含水分、盐分的量明显超出药材的炮制要求,且差异很大.鉴此,笔者在不同的供货单位取样观察分析,以期对市售药材的含水、盐量有比较确切的了解,并对此提出讨论,希望引起广大药材工作者对全蝎药材质量问题的重视.
作者:孙守祥;刘和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朱利军;黄杏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经考证,较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白蒿应为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ex Willd..
作者:张树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国内21 a间人参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4例不良后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52.9%),循环系统(11.8%),消化系统(8.8%),休克及死亡(8.8%),其它(17.7%);病例年龄1个月~74岁,男性为女性的1.7倍;用药方式除1例肌注外,其余均为口服,剂量3~40 g;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数min至连续用药30d.
作者:张正康;施国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总结并分析了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研究报道,从五味子的资源、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3个方面做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五味子来源丰富,分布广泛,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作者:杨晓玲;李爱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羚羊角粉的新制备法处方调配羚羊角粉时,药房均临时制备.一般用锉刀锉成细粉,既费时费工,还会造成药粉的浪费.此法用钢刀(为工厂报废的钢锯片制成)顺羚羊角由上往下刮,刮成薄细丝状,放入乳钵中研成细粉即成.如若制剂时大量需要,则可将刮成的细丝放入电研船中研粉.此法省时省力.
作者:周世康;王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赵玉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介绍了对清咽润喉含片的制备工艺,并观察其治疗咽喉炎症的临床疗效.与草珊瑚含片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在85%以上,两者对咽喉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曲彩虹;陈茂礼;刘雪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刘珍华;曹玉笈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刘学乡;汪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阿胶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经数千年的临床验证,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补血佳品.其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漏、胎漏等证.现代医药进一步证实,阿胶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各种出血,疗效显著.对血虚中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早期都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宋志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阿胶的化学成分、药理、炮制与制剂研究进行了概述,为中药阿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信息和借鉴.
作者:杜中惠;宋健;刘东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论述了三叶青与土(栾)儿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使用区别.
作者:林俊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由于中药汤剂具有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药物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及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因而是中医临床应用为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于受溶媒水的限制,有些药物必须进行待殊处理,才能发挥更大的药效.因此,中药的合理应用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医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春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介绍了消瘀乳膏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并对其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疖肿、无名肿毒、注射所致肿痛计182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发现,其显效率为73.1%,总有效率为94.5%.提示消瘀乳膏使用方便,为治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疖肿等的有效中药乳膏剂.
作者:刘云芳;陶荣芬;施忠;李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药白及是传统的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其主要成份为甘露聚糖、淀粉、挥发油等.药理实验表明白及具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溶作用,可形成人工血栓[1].白及还能促进受损伤神经的再生,有显著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2].另外,对胃粘膜有细胞保护作用,对各种溃疡组织有修复重建作用[3,4,5].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各种体内外出血症、外伤、烧伤、烫伤、溃疡及皮肤皲裂等,疗效比较肯定[6,7,8,9,10].
作者:刘逢芹;余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